程延明
我們學校所在的鎮是個普通鄉鎮,我們中學也是一個鄉鎮中學。這里的學生大多都來自農村。在教師眼里,他們都生活在農村,知道父母的疾苦,能體味父母的艱辛,應該是懂事、聽話的好孩子。但是這么想就有些落后時代的發展了,其實現在的孩子,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放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這樣的孩子走進學校是有很多東西需要改變的,怎么樣培養好他們不怕吃苦,不怕磨煉的精神,使他們健康地成長是我們班主任的工作重點。
來自鄉鎮農村的學生,由于一些原因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不足,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習慣不知道怎么去培養,不知道該怎么規范。學生初來學校的時候,見了老師不知道行禮,下課后也是亂跑亂竄,對很多的紀律規范都不知道遵守。所以,教師應該對他們的行為習慣進行修正。首先,讓他們學會知書達理,教育他們對教師和長輩要尊敬,見了教師要問好,回家見了長輩要問好,同學之間要互敬互愛等等。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培養自己良好習慣的新的開始,讓他們愿意享受這個改變的過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學生們都基本會見人問好,互相禮讓,下課遵守紀律等,教師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后來,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班里出現了亂花錢、攀比吃喝的現象,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自己掌握金錢的去向,我絕對不能讓他們學會大手花錢的壞習慣。仔細想來,我還是決定通過活動來轉變他們的壞習慣。到了星期五下午,快到放學時,我告訴學生這個周末要回家賺錢。我一說賺錢,大家都很驚訝,不知道我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告訴他們,賺錢就是幫助父母干活,而且必須是田地里的農活,不管干得多少,干得好不好,必須是跟父母一起干,完成得多,就可以獲得回報。同時,我早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就跟家長說過,一定要配合學校的工作,多鍛煉孩子。
等到周一回來,我就問他們:“都賺錢了嗎,感覺怎么樣啊?”結果他們的反應都是叫苦連天,怨聲載道。這個說手磨破了,那個說累得腰疼,還有的說胳膊疼、腿疼。我接著問他們:“準備怎么花啊?”有的學生說存起來、有的說還沒想好、有的說那是血汗錢,不能亂花,得用到關鍵時刻。看到學生成長了,我發自內心的高興。
對于學生的行為習慣要慢慢去修正,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更是要堅持不懈。鄉村學生的學習習慣更是不容樂觀,剛一入學的時候,學生在上課聽講、完成作業、預習復習、交流學習上都沒有良好的習慣。所以,我采取的是小組評優制。把學生分成10組,讓組長全面負責組員的學習狀況,對沒完成作業、上課不認聽講的學生要扣分,對不積極交流、不預習、復習的學生要先提醒,不改正的要扣分。每個月要通過老師的評價和小組間的積分來進行評比,對優秀小組要表彰并發小獎狀,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在學校進步了。慢慢的,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改變,慢慢地走向正軌。
當然,對于一些有特殊情況的學生,我們更要有耐心地去處理,去關愛學生。有一年帶初三的時候,我們班就出現了一個父母鬧離婚的女孩,并且這個學生學習很優秀。開始我并沒有發覺,她給我的感覺就是穩定。突然有幾天,她情緒不穩定,學習不專心,并經常走神。我的感覺是一定有問題,所以,我就找她談了談。原來是她的父母要離婚,這幾天正吵嘴呢。我仔細想了想,感覺要從兩邊用力,所以,我就叫了她來,告訴她理解父母平時生活上的難處,不能埋怨父母,更需要拿好的成績去安慰父母;要用心去和父母說話,和父母交流,成為父母兩人的心肝寶貝,父母鬧別扭時要會從中調解,幫忙化解矛盾。她聽后非常的理解,感覺一定會盡力適應的。
“千教萬教教做真人”,字字珠璣啊,我們的確應該在育人上多下點工夫,學生品德的提高一定會促進學習的進步,細節決定成敗。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