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麗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針對目前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運用其來解決,從而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應用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全新的“微”教學模式成為教育研究者和一線教師關注的熱點。如果將其運用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將會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結構。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即培養學生對信息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的基本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1.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差異較大
受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生活環境及學生自身素質差異的影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起點明顯不同。有的學生從小就接觸電腦,加上小學、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對硬件組裝和一些網絡連接技術都有所了解,熟知一些常用軟件,并能進行簡單運用。而有些學生,家里沒有電腦,在小學、初中僅有的信息技術課上才使用鍵盤鼠標操作,提到常用軟件只知道學過但不知怎么用,并產生懼怕心理。對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來說,對學生的基礎要求較高,知識面較廣,所涉及的軟件也較多,因此課堂中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為嚴重。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弱的“吃不了”。這就使得老師不斷重復講解基本操作,影響教學進度。
2.學生的自主探究得不到落實
要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即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指點、解答。實際教學中,一位教師同時兼顧5~8人都非常吃力,別說一個班的40多甚至50多人。因此,教師不得不采用常規模式,前半節講解、演示,后半節模仿、練習,這樣基本沒有時間自主探究完成一個作品,更不能實現自主探究學習。
3.學生的創新能力無法體現
信息技術課上,我們培養學生獲取、加工、表達、交流、評價信息的能力,而在加工、表達、交流信息中需要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根據所獲取的信息內容選擇適合的信息工具,采用不同風格的表達方式,體現作品的藝術表達力。然而,由于教師的講解時間過長,留給學生的練習時間較少,加上一周只有一節課,好容易培養的興趣剛剛激發,卻要待到下節課繼續,而一周后再次上課時,前一節課的內容基本忘光,靈感也會全無。另外,為了照顧基礎薄弱的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又占用了老師一部分時間。因此,老師根本沒有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作品藝術加工,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也無法體現。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優勢
微課,多以微視頻形式體現,具有時間短、目標明確、內容短小、學習主題相對獨立等特點。信息技術教學中,它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
1.在微課制作方面的優勢
信息技術教師無論是使用錄屏軟件還是在拍攝后進行后期制作,都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占優勢,無需進行專業培訓,自學完全可以,技術上幾乎無障礙。
2.網絡化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微課的實施
信息技術課通常在機房進行,網絡化的教學平臺為微課的應用提供了硬件支持。學生可以隨時觀看,隨時暫停,可以邊學邊練,有助于學生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自主學習。
3.微課可以減少重復性勞動,為培養創新能力提供更多保障
信息技術教師的課時量一般是10~14節,這樣看來,同一內容每位教師至少重復十遍。這樣不僅會消耗老師們的精力,也會使老師們失去耐心。再加上新課以外的基礎內容,重復率可想而知。如果老師們將新課及新課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就可以大大提高上課效率,從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微課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信息技術能力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還可以幫助學生強化知識點,增強學習效果。
2.微課時間短,知識點獨立的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網絡課堂講解內容,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電腦屏幕上,而與老師之間的交互很少,精力集中的時間也較短,而微課恰恰能彌補這一缺陷,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運用微課可以改變課堂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微課的運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先按照教師的要求預習,課上進行探究和研討,遇到問題教師輔導,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對學習內容達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并對不理解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深入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呼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李龍.論“微型學習”的設計與實施[A].電化教育研究,201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