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艷
從教十多年來,總會遇見一些學生,即思想品德有偏差的學生,通常表現(xiàn)為沾染上不良習氣、目無校紀班規(guī),隨心所欲。這些學生往往喜歡故意頂撞老師,以達到彰顯個性力量的目的。這些學生不僅給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工作帶來一定的麻煩,也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困擾,自己也受到學校家庭各方面的指責,學業(yè)上也沒有多大成就。有的甚至在畢業(yè)之后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做好德困生工作,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有利于教師工作的順利進行,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挽救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也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
一、“德困生”不良行為表現(xiàn)
輕微地表現(xiàn)在自習期間吵鬧、不認真打掃衛(wèi)生、自己床鋪亂糟糟、見了老師不打招呼、直呼老師的名字、遲到、早退、打水打飯不排隊等。
嚴重的表現(xiàn)在早戀、抽煙、酗酒、玩手機、罵人、打架、欺負其他小同學、不服從老師管教、上網、夜不歸宿、缺乏團體合作意識、屢教不改、頂撞老師等。
二、造成“德困生”行為的原因
1.家庭原因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靠年邁的爺爺奶奶隔代教育,而且父母對留守孩子缺乏關愛,造成孩子缺乏管教,情感缺失。在學校表現(xiàn)就相對較差。有些家長為了方便和子女聯(lián)系,給子女配手機,結果手機成了導致子女行為出現(xiàn)偏差的重要因素。
2.社會原因
各種社會傳媒在進行宣傳時,沒有考慮到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一些傳遞負能量的圖片、信息、文章,直接影響了部分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3.學校原因
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重智育輕德育,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表彰相對多一些,對于道德模范表彰較少,榜樣的力量不夠。另外,各科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抓教學質量,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成了思想品德教師和班主任的“專利”,這也讓部分學生變成了“德困生”。
4.學生自身原因
中學生屬于未成年人,社會閱歷不夠豐富,知識面相對狹窄,認知水平有限,應變能力不強,所以,當遇見不良誘惑就很難抵制。
三、轉化“德困生”的主要對策
1.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激發(fā)“德困生”的正能量
單純的學習是很枯燥無味的,為了改變枯燥的現(xiàn)狀,我每學期組織相關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活力。但是通過組織各種班級活動發(fā)現(xiàn),部分“德困生”表現(xiàn)非常積極,他們主動出謀劃策,一樣有善良的一面,喜歡幫助別人。上學期我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有些學生(包括“德困生”)對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的關愛勝過自己的親人。他們攙扶老人上下樓梯,給老人清掃房間,都表現(xiàn)得一絲不茍。這些學生在接下來的野外實踐活動中可以獨當一面,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在藝術節(jié)上演小品惟妙惟肖,盡力演繹。可以看出,活動中,他們傳遞的大多數(shù)都屬于正能量。
2.家訪是轉化“德困生”的有效途徑
有一學生調皮搗蛋,英語課上,他喊“我是中國人”,意思他不喜歡學習英語。字寫得一塌糊涂。老師上課也愛接茬,特不安分守己。于是,我和各科任教師到他家進行了一次家訪。當時,他并沒有在家,可是,從這往后,他的言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愛上學習了,上課不再搗亂。因為他看出了老師對自己的重視。但是在家訪中應該注意盡量傳達學生在學校的優(yōu)良表現(xiàn),免得給家長潑冷水。既讓學生看見了老師對自己的重視,也讓家長看見了自己孩子的希望。這樣才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
3.談心交心是轉化“德困生”的妙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德困生”也不例外。當他犯錯誤以后,我不急于在班級全體同學面前訓斥他,而是把他叫到辦公室,在沒有其他教師的情況下,給學生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弄清他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然后耐心細致地給他做思想工作。這樣,學生心中的不滿得到了釋放,也就不會再給老師添麻煩了。實際上,教育學生真的需要耐心,需要傾聽學生的心聲。
4.表揚鼓勵是促進“德困生”轉化的外在動力
在參加國培時,一位老師說過,無論怎樣的學生,身上都有其閃光點,怎樣發(fā)現(xiàn)“德困生”的閃光點,正是教師的智慧所在。所以,我覺得,對于“德困生”,各科教師應該注意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并且進行及時有效的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德困生的成長。我在召開主題班會上,對這類學生進行表揚,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也給其他“德困生”樹立了榜樣,覺得自己一樣可以取得進步。
5.因勢利導、培養(yǎng)特長是轉化“德困生”的重要前提
身為教師,在今天這個評價多元化的時代,應該解放思想,全面看待學生,不以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平時教學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因材施教,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德困生”有他喜好的健康向上的專業(yè)特長,如果因勢利導,培養(yǎng)特長,很可能將他一生的命運都改變,讓他最終走上幸福的道路。
長期以來發(fā)現(xiàn),只要老師在工作中能夠多一些細心,多一些愛心,多一些恒心,多探究轉化“德困生”的方法,“德困生”是可以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看見陽光并且灑滿陽光的。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