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華
【摘 要】 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反思性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從而不斷改變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學生也需要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改變學習方法和態度,從而實現對知識全面的掌握。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研究
反思性教學指的是教師在對學生指導過程中,要對自己的行為來進行反思,要反思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通過歷史學習掌握一定的知識量,反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真正參與了進來。新課標規定,在教育過程中,要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得學生樂于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反思性的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來進行反思,還需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反思性教學使得自身的反思能力提升起來,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不斷對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來進行反思,最后達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一、梳理知識脈絡,提高課堂效率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就是說在進行課程開始的時候,為了能夠激發起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氣質的欲望,這樣才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在進行新課導入的時候,一方面就是要對舊的知識點來進行回憶,另一方面就是要對新的知識點進行啟發,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在兩部分的知識點之間形成銜接,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感興趣,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辛亥革命”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在進行新的課程講解之前,教師就引導學生來對舊的知識點來進行回憶,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里面,分別經歷了太平天國(農民的抗爭)、洋務運動(守舊派的抗爭)、維新變法(革新派的抗爭)這三段的歷史,但是有沒有成功,因此就需要辛亥革命通過革命的方式來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進過這樣的梳理,學生對于近代史的知識脈絡就會很清晰,然后在進行新課的學習的時候,就會覺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歷史事件講解的時候,要讓學生去歷史的思維來理解當時的歷史事件,比如像辛亥革命,盡管通過革命造成了少部分的傷亡,但是對于整個國家的生存發展來說卻是有極大的好處。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當時的歷史事件中來進行思考,這樣才能夠對歷史有更加透徹的理解。
二、鼓勵學生合作,全面思考問題
在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時候,還需要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態度來進行反思。學生在對歷史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一定的歷史事件有所了解,還需要注重自己在進行具體知識點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的反思,需要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養成合作的精神和習慣,通過合作學習能夠使得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更加的深刻,而且學生在以后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夠主動來向別的同學來進行請教,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的歷史水平的不斷提高。
比如在學習“辛亥革命”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就可以讓合作來尋找有關辛亥革命的資料。課本上的內容一般都是比較表面淺顯的內容,而學生通過合作查找資料就能夠使得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展。比如有的學生對辛亥革命中涉及到的地點背景來進行查詢,有的同學來對相關的人物背景來進行查詢,而有的學生來查找后人對辛亥革命評價的資料,最后學生將自己找到的資料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每個人對于知識又有新的理解,這樣學生對于辛亥革命的理解就會比較透徹,在遇到開放性的問題的時候,學生也能夠按照要求來進行回答。總而言之,教師需要對教學效果來進行反思,使得學生通過歷史學習不僅是能夠掌握知識性的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將這種能力遷移出去,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三、善于進行總結,改善學習方法
教師在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的時候,還需要對總結的過程來進行反思。盡管歷史教學以事實性的教學為主,看似事情的發生有隨機性,但是從整個歷史事件的發生來考慮,事件與事件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并沒有發現這樣的事件邏輯,這就需要通過總結過程來進行完成。在總結過程中學生就會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反思,對事件的邏輯進行把握,這樣就能夠從整體上對知識點有所了解,學生在總結反思過程中也會獲得成功的快樂。
比如在對“辛亥革命”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剛開始進行學習時候,對于該事件的理解只是一次革命事件而已,并沒有與前面的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以及維新變法聯系起來,因此讓學生來談一談為什么會發生辛亥革命的時候,學生往往不能夠正確分析。因此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對于近代史的事件的發生順序來進行梳理,這樣學生在分析為什么會發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的時候,學生也都能夠正確分析。比如在對辛亥革命的革命性和妥協性分析的時候,學生就能夠具備一種全面思考的思維,什么事情都有兩面性,要看到事件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事件不好的一面。通過這樣的分析,然后再講解后面的“五四運動”的發生的時候,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為什么該事件會發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對自己教學的總結過程來進行反思,也讓學生對自己的總結水平來進行反思,然后不斷加強學生的總結訓練,使得學生的總結能力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反思性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從而不斷改變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學生也需要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改變學習方法和態度,從而實現對知識全面的掌握。
【參考文獻】
[1]崔凱.關于歷史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調查及實施[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楊利芳.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初中歷史教學設計[D].河北師范大學,2014
[3]張婷.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D].寧夏大學,2013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