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科
【摘 要】 思想品德課堂中的提問是思想品德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它也是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有效教學方式之一,本文首先闡明了我對思想品德課堂上有效提問意義的認識,然后總結了部分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
一、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的意義
思想品德課堂中的提問是思想品德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之一。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動機,誘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對比、分析、綜合和概括,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二、思想品德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假問題充斥課堂
有些老師為了營造所謂的“熱鬧的課堂”和“師生互動”體現學生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會提出一些無關痛癢、沒有思考意義的假問題。譬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明白了嗎”這樣的提問。這些問題的“虛假的、無實際意義的提問”暴露出教師對所教知識理解不深,對學生的心理和認知規律沒有很好的研究。
2.課堂提問過多、過緊
有些老師為了趕教學進度,一堂課提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有點難度,就會自己把問題的答案給出來。或者著急找出成績好的同學來回答問題,根本不去詢問其他同學,也不給同學留出足夠多的時間來思考問題。這樣,只有問題沒有思考,沒有啟發,沒有相應的激勵和評價,使得問題成為裝飾,沒有任何價值。
3.課堂問題過偏
問題過偏有兩重含義:一是老師提出的問題太難,使得學生無從下手?;蛘呃蠋熖岢龅膯栴}太過于簡單,使得學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正確的答案。這些問題都不能使學生體會到思考的樂趣和心理的滿足感。二是老師只偏重提問成績好的同學,其他學生則成了觀眾。時間久了,上課時只會有幾位成績好的同學思考,而其他同學失去了學習、思考的興趣,對學習也會失去興趣。
4.課堂提問沒有反饋
課堂上,有些老師提出問題后,對學生的回答只注重答案的正確與否,對學生的不全面的回答不加以任何評價和指導,學生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和指導,也無法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這樣無疑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回答問題的信心。也使得提問沒有任何意義。
三、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針對以上所述情況,我認為要實現課堂有效提問,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所提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少一些假問題
所提問題不能只問“是什么”、“對不對”,所問問題要富有啟發性,否則學生會感到單調乏味。問題的內容應是學習的重點、難點、熱點。教師要圍繞這些內容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不同角度的思維,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2.提問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數量
課堂上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數量。問題的深度上,既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積極的思維,又要使學生通過努力達到“最近發展區”,只有難易適度的問題,才能展開學生思維活動的廣度和深度,能引導學生沿著符合邏輯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問題的數量上要適當,教師授課時不在于多問,而在于善問、巧問。切不可為提問而提問。提問過多過濫,學生應接不暇,沒有思考的余地,會影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興趣。提問過少,難以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勢必造成學生厭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3.提問不宜過偏,應具有層次和梯度
所提問題要結合教學內容,應當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并預計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和對答案的處理方法,切忌脫離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問題應力求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切忌過深過難而造成冷場。在突破重點、難點時所設計的問題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層層推進,步步深入,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形成較明確的認識。
4.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只有讓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有良好的收效。所以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來,而不只是部分學生的思考。因此,提問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停頓一段時間后,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無論是否發言,每一個學生都有時間進行思考,思維也就得到了訓練。
5.課堂提問后要及時給予反饋
提問后要注意學生的回答。當學生對問題不能正確回答時,提示是必要手段。對學生答案中出現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或者思維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時給以提示。要善于運用探詢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給出更完整的答案,要運用追問、解釋等幫助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以后,教師要給予認真的分析和評價,強化學生的學習。避免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對學生的提問不理不睬。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應依據“三維”目標要求,確定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與心理特點,找出能誘發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的心坎上。
【參考文獻】
[1]顧彭飛.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理解與感悟.中學教學參考.2010(20)
[2]吳俊開.淺析多媒體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作用.學周刊.2011(07)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勤縣新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