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玲
【摘 要】新課程指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把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所謂的“自主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發揮自身的潛能和特長,主動的獲得了知識和本領,從而實現了自主個性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
【關鍵詞】走近文本;走進文本;走出文本;自主探究
新課程指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把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所謂的“自主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發揮自身的潛能和特長,主動的獲得了知識和本領,從而實現了自主個性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那么,如何運用“自主探究學習”呢?這就要我們“教師的教”變為“學生的學”,使學生做到“我能學”、“我會學”、“我愿學”為教學的核心目標。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運用了走近文本,走進文本,走出文本,三個環節來實施的。
一、走近文本
1.制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中。
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學習一篇課文,教師應該深入研讀文本,了解教學目標、重難點,及其學生自身的特點,再重新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明確這堂課“我想學到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想發現什么”的學習需要,讓學生在“我要學習”意識的強烈驅動下自覺主動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中。
如:《西門豹治鄴》這一課,先制定教學目標,這單元的教育主題是:破除迷信,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抓住西門豹的言行,領會西門豹破除迷信的巧妙,體會出西門豹尊重科學,破除迷信的品質。其中本課的教學重點:了解西門豹是怎樣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教學難點:西門豹破除“為河伯娶媳婦”這一迷信的辦法妙在哪里?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學習處于最佳狀態。然而,多媒體、實物演示、掛圖、游戲等方式,都是教師在課前導入中最常運用的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前導入時要形象、簡單、創新,能夠在短時間里喚起學生參與的欲望,為學生創設一個個生動形象地教學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開啟他們的情感閘門。
如:在教學《西門豹治鄴》這一課時,課前播放幻燈,讓學生觀看農村里科學不發達,兒童村民生病了,不是去找醫生治病,而是求江湖中的巫婆喝符法、求神靈等,最后病情加重,以致喪命。學生看了之后覺得太荒唐了,沒有科學知識太可怕了。同時也對貧苦人的同情,憎恨官紳主義的腐敗和巫婆的心狠手辣。不知不覺學生就產生了為他們打抱不平的念頭,迫切的希望有個人能出來伸張正義。學生的正義感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走進文本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課前應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探究。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把學生眼、耳、口、腦多種器官的感受和體驗都調動起來,在探求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西門豹治鄴》這一課中,為了深入學習課文,我設計了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來學習課文。
1.讀題質疑:出示課題,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為什么、怎么樣、結果)西門豹他是怎么治鄴的?西門豹已經是縣令了,為什么不直接殺了他們?學生的質疑都是有價值性,有的學生甚至提到了這一堂課中的重點、難點上。這時,我并不急著讓學生來解決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興致也就更高了,自主的去探究問題所在。
2.引導質疑,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在教學本課時,我努力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引導學生“愛學”、“學會”、“會學”上。
3.小組探究,教師提示點撥。
教學中,如果學生自己在“自主探究學習”中遇到困難,教師要給與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悟情,悟理。教師的提示點撥要緊扣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點”要“點”在學生似懂非懂之處,“撥”要“撥”在學生理解教材的偏頗處。
如:《西門豹治鄴》這課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看一看西門豹是如何設計破除迷信的?你認為西門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嗎?妙在哪里?西門豹在辦案中的巧妙之處用四個地方,我讓學生通過小組探究一一尋找出來。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通過引導學生對語言感受、體會、積累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精確性,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體會西門豹出將計就計,表面關心河伯,替河伯著想,其實懲治了巫婆。同時,也是在找借口,救新娘。通過朗讀,從語言文字中,深切體會西門豹的內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門豹話中有話,話外有意的巧妙所在。教師相應的點撥,從而促進了學生自主閱讀,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走出文本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從文本里走出來,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并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和物認真的去觀察、分析。從而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擴寬視野。慢慢地就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從而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
1.鞏固練習,形成學生學習技能。
如:《西門豹治鄴》這一課中,安排學生完成課后問答題。(1)西門豹是怎樣治鄴的?你怎樣評價他?結合課文說一說。教師可補充問題: ? ? 的西門豹。這個句式來回答。(2)西門豹與老大爺的對話在課文中有什么作用?讓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探究完成以上這道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小結。
2.拓展延伸,提高語文知識能力。
語文知識是靠平時日積月累的,然后在生活中靈活的運用。因此,教師在教給他們知識的同時,要教會他們如何使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進個性發展的方法很多,我們教師要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論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會了”“會去學”“樂于學”以此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吾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