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8年的《人民日報》上,一篇名為《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在科學界刮起一陣春風。春風吹來了中國科學的春天,也吹來了全社會對知識、對科學和對知識分子的尊重。
“大凡科學成就有這樣兩種:一種是經濟價值明顯,可以用多少萬,多少億人民幣來精確地計算出價值來的,叫做‘有價之寶;另一種成就是在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宇宙天體、基本粒子、經濟建設、國防科研、自然科學、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等等等等之中有這種那種作用,其經濟價值無從估計,無法估計,沒有數字可能計算的,叫做‘無價之寶,例如,這個陳氏定理就是。”作者徐遲在文中這樣寫道。
陳景潤,世界著名數學家,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他的哥德巴赫猜想與他在其他數論問題方面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他是那個時代的標桿,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學習科學、追求科學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2013年,在陳景潤誕辰80周年之際,時任廈門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在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鄭重宣布:廈門大學要把《哥德巴赫猜想》搬上舞臺,作為廈大傳統劇目保留劇目一年一年演下去,激勵、教育并鼓舞一代一代廈大人去感知陳景潤、敬仰陳景潤、學習陳景潤、傳承陳景潤,讓陳景潤的科學精神在廈大代代相傳,光照后人。
蟄醒
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數學家,陳景潤的一生歷盡坎坷并飽經憂患。他生活困苦、病魔纏身,還經受了特殊年代的種種磨難。但在老師朋友的傾力幫助與國家領導人的溫暖關懷下,他仍以異于常人的毅力堅持進行科學探索。
陳景潤的人生過程,就是不斷接近、挑戰“哥德巴赫猜想”的過程。廈門大學原創話劇《哥德巴赫猜想》的情節設置緊扣這一主題。從陳景潤青年時代的數學夢想到他中年時期的堅守信念;從天真爛漫的孩童時期到浪漫動人的愛情生活……故事情節緊緊圍繞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這一數學難題的密切關系展開。
話劇將陳景潤的起伏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在廈門大學學習與工作期間,著重表現陳景潤青年時期的刻苦鉆研精神和數學研究熱情;在中科院工作期間,話劇著重表現陳景潤排除外界干擾、帶病進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工作,并最終取得歷史性成果的輝煌瞬間;科學的春天與陳景潤個人研究的春天來臨后,著重體現其繼續為共和國建設傾注心力并挑戰新的科學高峰的境界。
陳景潤的傳奇人生是一代知識分子為了國家興盛在風雨歲月中戮力前行的縮影。
如何培養科學大師?這是我國當前國家建設、大學教育中的重要課題,也是對“錢學森之問”的探索。劇目通過回顧和展現陳景潤平凡人生和非凡成就,重新探尋科學精神的意義并深刻反思人才培養的基本起點,從而深度解析科學大師們成為“共和國脊梁”的深層內涵。
此外,先進的科學知識加速了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在高科技面前,人類常常會陷入迷惘。為此劇目回歸真實人性,以新的視角審視人類歷史中諸多科學大師匯聚而成的人類探索精神。將科學探索與人文思考、人文關懷相結合,也一并成為本劇著重拓展的部分。
全劇以現實主義話劇為基礎,輔以音樂、朗誦、肢體、樂器等舞臺語匯,充分展示戲劇的綜合性藝術魅力,在舞美設計、服裝設計、燈光音響設計上也力求兼具專業性和當代感。
春動
《哥德巴赫猜想》的劇目籌備始于2013年6月。
創作前期,主創隊伍做了大量深入的調研工作和資料查閱準備。為了真實還原當時特有的時代氛圍和生活特色,劇組人員走訪了廈門大學相關人士和專家,搜集并整理了陳景潤在廈大學習生活期間的資料,并召開創作討論會,對陳景潤所處的歷史環境、時代背景和以及他本人的人物性格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故而,劇中會有作為前線大學的廈大出現帶槍的大學生、學生海防巡邏隊等場景。
此外,劇組還赴中科院數學所與陳景潤的中學福州英華中學(現為福建師大附中)開展調研工作。為了充分了解陳景潤生前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他們對陳景潤的領導、同事和朋友進行了深入采訪,其中包括曾教過陳景潤的現已年過九旬的老教師。此外,劇組兩次專程赴京,對陳景潤夫人由昆女士進行了深入訪談,從另一個視角了解陳景潤的生活狀況、個性特點和日常研究工作細節。
通過這些工作,劇組對陳景潤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其善良質樸的個性,不為外界紛擾影響一心向學的科學研究態度及其胸懷坦蕩、不拘小節的個性在劇組人員們心中扎了根。
劇組構成方面,學校邀請國家一級導演王曉鷹、導演王根擔任本劇藝術指導和導演工作。在表演及幕后部分,著重調動廈大學生參與排演活動。在學生主創部分,劇組分兩個階段面向全校發布招募通知,共收到學生報名表近200份。經過面試篩選,演員組30人,工作組40人。劇組成員涵蓋多個專業及年級,含本科生及研究生。
全體演員在專業指導老師指導下進行表演學習及訓練,內容包括發聲、題詞、形體、表演等,每天6小時。近兩個月以來,幾乎每天晚上堅持排練到12點以后。
秋收
2014年4月11日,劇目首次公演。當日,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本劇藝術指導、國家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王曉鷹,廈門大學校黨委書記楊振斌及陳景潤夫人由昆等出席。中國科協,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大學以及其他有關單位領導、來賓,陳景潤先生親屬和廈門大學3000多名師生觀看了本劇。
首演獲得巨大成功,引起觀眾特別是青年學子的強烈共鳴,認為該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校園文化精品劇目。演員們的演出更是贏得滿堂彩,隨著劇情,觀眾們時而嘆息、時而大笑、時而流淚,毫不吝嗇自己的掌聲。
劇目結束后,由昆女士對所有為《哥德巴赫猜想》付出辛勞的人們表示了感謝。她眼含熱淚、語帶哽咽地說,“真誠地謝謝大家用心的演出,看著這一幕幕場景,我真的覺得先生又回到了我的身邊……”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王春法、時任廈門大學黨委書記的楊振斌等領導也分別代表中國科協、代表學校對演出的成功表示了祝賀。
而今年5月,廈門大學將帶著精心準備的《哥德巴赫猜想》走進古城西安,向當地大學生、中學生和社會公眾展示一代數學大師陳景潤的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