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屠蘇
從前有艘船,上面的船員們全部得了或輕或重的壞血病,為此他們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大量服用檸檬汁,后來壞血病不治而愈;
從前有個人,他鼓勵人們大量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稱這樣不僅能治療癌癥,還能讓人多活25年,結果他死于前列腺癌。
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一方面,維生素補充藥物在醫療領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常人服用維生素補充劑也存在著不低的風險。良藥也好,毒物也罷,無論我們如何評說維生素,似乎都無法阻止其以保健品的身份大刀闊斧地闖入我們的生活。
成就
五千多年前,夜盲癥在古埃及蔓延,一旦到了昏暗環境,或當夜幕降臨,患病者便幾乎看不見任何東西。公元前3500年,當地人發現,多吃蘋果、菠菜、牛肝等食物,相關癥狀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當時,他們并不清楚食物中起醫療功能的是維生素A。
一千多年前,中國晉朝時期,嶺南、江南一帶流行腳弱病(即現在的腳氣病),到了唐代,該病癥蔓延到北方,醫書中開始有關于此病的記載,同時指出這種病是因吃精白米而起。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寫道,用赤小豆、烏豆等可對此癥起到治療效果,而長期吃糙米便可預防該病癥。
當時,他們并不知道糙米和豆類比精米多的那種物質是維生素B1。
數百年前,壞血病波及整個歐洲,該病癥尤其大量出現于遠航船隊和海軍部隊中。水手們的癥狀為全身無力、肌肉與關節疼痛難忍、牙齒腫脹出血等。僅英國海軍中,患壞血病死亡的水手便數以千計,這種病一度令英法等國的航海業癱瘓。
1747年,皇家海軍外科醫生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個著名實驗,他讓12名嚴重罹患壞血病的海員,在基本飲食全部一樣的情況下,兩兩一組,6個組分別服用傳說可治療壞血病的幾種藥方,包括柑橘類水果、蘋果汁、稀硫酸、酸醋、海水等。6天之后,只有吃柑橘類水果的兩人病情有所好轉。此后,海員們在航海中都會服用檸檬汁,英國海軍甚至一度規定檸檬為軍需食品。
當時,他們并不明白柑橘類水果中預防壞血病功效的物質,是其中富含的維生素C。
在三個時代,三個不同的國家,以三種不同的途徑,讓人類產生了對維生素最早的朦朧認識——身體缺了某種東西,就可能患病。
1912年,波蘭生物化學家卡西米爾·馮克經過千百次的試驗,從米糠中提取出了維生素B1,人類終于見到了維生素這一從未會面的老朋友。
醫學史評價,維生素的發現是20世紀醫學發展的重大成就。
迷信
營養缺乏性疾病開始有了解決的辦法。此外,維生素的發現,還讓人們意識到,補充某種維生素,便能夠預防特定疾病。
維生素開始被廣泛運用于醫學領域。
然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導致了一個誤區,人們對維生素開始產生迷信般的依賴,而且這種迷信迅速蔓延至全球。
1970年,倍受尊敬的美國著名化學家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出版了《維生素C和普通感冒》一書,呼吁公眾每天服用3000毫克維生素C,他認為,只要長期這樣做,普通感冒將很快成為歷史。“我相信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能夠在幾年之內完全控制住這種疾病,我期待目睹這通向更美好世界的一步。”該書大獲成功,3年后,名為《維生素C、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增補版發行,書中寫道,維生素C可預防豬流感疫情。
大約有5000萬美國人聽從了鮑林的建議,在那幾年,市面上維生素C的銷量成倍增長,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很快,這種情況從美國波及至全球。2000年,臺灣的一項營養調查統計,臺灣人每年要吃掉至少70億新臺幣(約合14.2億人民幣)的維生素。
“維生素A可以降低夜盲癥的發生,防止眼睛干燥,讓自己的牙齒骨骼正常生長;維生素E、維生素D具有幫助骨骼生成、牙齒發育、預防骨質疏松癥等功能;維生素E有助于加強人的免疫系統功能,減少心臟病風險、抗癌及延緩老年癡呆癥。”很多人將此奉為圣經。
真相
事實上,人體營養的缺乏往往并非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只是單一種類營養物質的缺乏。例如,當一個人被告知其體內缺乏維生素B1時,他往往也同時缺乏一些其他的營養素。
多種營養物質在人體內協同作用,構成完整的整體。每一種食物中,各種成分都以不同的方式相互關聯,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無比龐雜的體系。清楚了這一點,我們便很容易知道,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是無數食物成分構成的有機整體,其效用要遠遠超過單個成分的作用之和。
因此,吃單一營養素相對來講是種機械而生硬的舉動,而當你吃一口菠菜的時候,你能獲得的是成百上千種化合物。
營養在體內的消化涉及了數以千計的化學反應。將營養素純化、分離出來,希望它們發揮純天然食物所帶來的效用,這種做法恰恰說明,我們對營養素在自己身體里的作用機制是多么的無知。
不僅如此。
2011年10月10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研究人員在評估了39000位老年婦女后發現,長期服用復合維生素以及鎂、鋅、銅、鐵等營養補充劑的人員死亡率高于不服用者,他們得出結論:“在現有證據下我們幾乎找不到普遍并廣泛地服用膳食補充劑的正當理由”。兩天后的10月12日,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稱服用維生素E使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
這在當時已并非新聞,此前已有7項研究表明,維生素會增加人罹患癌癥、心臟疾病的風險甚至會縮短人的壽命。
當然,對于一些營養不均衡的人、一些特定人群(比如孕婦)來說,咨詢醫生后,有針對性的補充某一類營養素不失為一種科學的選擇。但對營養攝入均衡的正常人來說,長期攝入維生素補充劑很有可能是害大于益。
然而,這些科學研究成果似乎并未影響維生素的銷售。維生素補充劑保健品多年保持百億美元產業的地位,中國也追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