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要求。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舉措。“四個全面”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全過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在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的今天,我們要高度重視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著眼于經濟、社會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發展既是當今世界潮流,又是當今中國主題,無論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還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體現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和必然要求。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于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因為它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致力于實現的目標。正因為如此,我們黨強調:新常態下的中國,發展仍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持發展這個硬道理,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審視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既是驅動力,又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徑,又是精神狀態。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是貫穿始終的不變主題,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主要社會實踐。還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是齊頭并進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國也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只有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個全面”中去定位,放在歷史和現實的坐標中去把握,我們才能深刻理解為什么說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為什么新一輪改革要在各個領域統籌推進,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成為新常態下推動我國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國這一戰略舉措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相輔相成,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提供基本動力、基本支撐、基本保障。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因此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依法治國首先要依規治黨,依規治黨才能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是辯證統一的。在黨中央把法治確定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和要求黨員干部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只有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全社會都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落實到改革發展的大局中去,法治才能成為中國前進的堅強保障,才能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藍圖。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從嚴治黨體現了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的統一,體現了黨的建設與治國理政的統一。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因此,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黨的領導是“四個全面”之魂。全面從嚴治黨,鍛造堅強領導核心,就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就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政治保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凝聚共識、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