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全區共青團工作要適應形勢新變化,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共青團工作“兩大戰略性課題”(提高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樹立新常態思維,準確把握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放飛青春夢想·聚力8337”為主題,全面深化共青團“六大行動”,注重思想引導,堅持改革創新,狠抓制度建設,強化從嚴治團,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團員青年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貢獻青春力量。
一、務求思想政治引領新成效
一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全區開展“北疆青年‘學習進行時”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組織主題團日活動,通過讀書班、征文、學習分享會、參觀尋訪、志愿服務、新媒體宣傳等形式,把握重要時間節點,進一步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新高潮,引導廣大青年進一步牢固樹立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國夢”的信心。
二是持續深化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團的各條戰線都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把握好認知、傳播、認同、踐行等關鍵環節,強化正面宣傳教育,深化青年典型引領,分層分類開展活動,著力做實服務平臺,形成扎實的工作成果。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實施青年文化行動。廣泛開展 “向上向善好青年” “最美青工”評選和事跡分享活動,深化“守望家鄉·青春建功”服務農村牧區青年月活動和“歷史照進現實·夢想引領未來”“與信仰對話”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編輯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文集》和《實務文集》,成立內蒙古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會,把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三是大力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繼續深化“與法同行·健康成長”主題活動,引導青少年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以“心手相連·守望相助”為主題,以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為工作著力點,加強各族青少年思想狀況調研,充分發揮《花蕾》《內蒙古青年》《這一代》等團屬報刊及新媒體作用,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 廣泛開展“愛我內蒙古”青少年區情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各族青少年熱愛內蒙古、團結建設內蒙古的熱情。
二、創造服務大局新業績
一是積極促進青年創業。廣泛開展青年創業教育,加強青年創業平臺建設,健全完善“一體兩翼三級多陣地”工作格局,積極推進青年創業服務中心、園區、孵化器等陣地建設。深化青年創業服務,爭取政府支持,整合社會資源,為青年創業提供金融、技術、信息、培訓等服務。成立高校創業社團聯盟,開展創業教育,完善競賽體系,組建導師團隊,打造創業基地,爭取資金支持,構建政策服務平臺,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體系。大力實施“歸巢筑夢”大學生返鄉創業行動,支持大學生成為家庭農牧場主、農牧業職業經理人、農牧區合作社領辦人、農牧業企業家和農牧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實施“農村牧區電商培育工程”,大力開展電子商務促進工作,扶持青年創辦電商企業。
二是積極推動青年崗位建功。深入開展青年崗位能手、青年文明號、農村牧區青年“領頭雁”培養計劃、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等工作,激發青年創造潛力和創新活力,培養創新、創業、創優的青年勞動者大軍。成立青年現代農牧業發展促進會,引導和扶持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推廣農牧業實用技術,帶動更多農村牧區青年發展現代農牧業。深化“西部計劃”、博士服務團、“草原之光”碩士創業行動,動員組織青年在農村牧區、在基層一線創新、創業、創優。
三是積極參與生態建設。繼續深化“青春綠傘”行動。按照“盟市有基地、縣縣青年林、村村青年路”的要求,積極動員組織青少年植樹造林。開展“光盤行動”、綠色出行、清潔家園、節水節能、修舊利廢等主題實踐活動,借力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探索更多面向社會公眾的“微公益”項目,注重培育青少年生態環保組織,影響和帶動更多人投身生態環保實踐。按照團中央“增綠減霾”共同行動的要求,大力建設“共青團綠化帶”,啟動蒙京津冀青少年生態實踐基地核心區運營。廣泛開展生態環保教育和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為建設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
四是積極服務自治區對外開放。深化與俄蒙青年組織的交流互訪,舉辦中俄蒙青年國際協作論壇,成立內蒙古·俄羅斯毗鄰地區青年企業家俱樂部、內蒙古·蒙古國青年企業家聯誼會,籌建內蒙古國際青年交流學院,常態化開展對蒙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積極爭取團中央、中青企協的支持,分批次協調組織全國青年企業家走進內蒙古,與地方政府合作,爭取落地一批項目,為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牽線搭橋、貢獻力量。
三、實現服務青年新突破
一是突出服務青少年最緊迫最現實的需求。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青年就業難度增加的狀況,注重承接政府職能,打造示范性就業培訓品牌,開展就業講堂、職業規劃輔導、就業見習、崗位對接等活動,為青年就業提供觀念引導、崗位信息、技能培訓、職業推介等服務。針對青少年體質下降、心理健康問題凸顯的狀況,深化“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進操場”和“三年跑完長征路”活動,深入開展輕松備考“陽光行動”,加強青少年心理咨詢服務。
二是著力服務困難青少年群體。針對城鄉貧困家庭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化救助體系,加大“希望工程”實施力度,大力開展結對幫扶、送溫暖等工作;針對進城務工青年及其隨遷子女和農村牧區留守兒童,以促進社會融入為重點,廣泛開展技能培訓、權益維護、精神文化、社會交往等工作,深化共青團關愛農牧民工子女志愿服務,推進“紅領巾夢想號”建設,幫助他們健康成長;針對殘疾青少年,廣泛開展青年志愿者“助殘陽光行動”,為他們提供學習、生活、就業和情感等方面的服務,讓各類困難青少年群體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社會的關愛。
三是切實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按照法治化、組織化、社會化的要求,代表和維護好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發揮代表和反映青少年訴求的主渠道作用,深化“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和“12355”青少年服務臺建設,建立完善常態化傾聽機制,推動解決青少年普遍關心的利益訴求。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深化各級“青少年維權崗”創建工作,聯合職能部門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和社會環境。
四、拓展團的工作新領域
一是積極進軍網絡新媒體。要實體化運行,建設內蒙古共青團網絡新媒體工作系統,提高團屬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運行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團組織探索建設微站、APP等移動新媒體平臺,組建和壯大網絡宣傳員、評論員、志愿者三支隊伍并著力提升能力、發揮作用,加強對新媒體從業青年的聯系和凝聚,形成以自治區總站為“根”、各級分站為“干”、網宣員和志愿者為“葉”的共青團網絡宣傳“樹”狀運行模式。要強化內容供應,聯系凝聚政治立場可靠、專業成就突出、熟悉網絡規律的專家學者和青年網絡意見領袖,組建網絡智庫,創作推出有影響力的網絡公開課、宣傳片等產品。要抓住重大節日、紀念日等契機,策劃開展主題鮮明的正面網絡宣傳活動,深化“青年好聲音”網絡文化行動和“陽光跟帖行動”,形成弘揚主旋律的強大聲勢。要加強共青團信息化建設,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快推進基礎團務、思想引導、服務青年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增強各級團干部主動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實現團的工作線上線下相融合、相促進。
二是積極探索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務。在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承接與青少年有關的政府職能轉移,既是共青團服務大局、服務青年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服務能力、實現自身發展的重大機遇。全區各級團組織結合各地實際,深入研究承接什么、怎么承接、如何開展工作、怎樣進行績效評估等問題,先行先試,總結推廣成功經驗。要善于整合資源,積極培育以服務青年為主、團組織發揮主導作用、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主動聯系有影響的青年社會組織,共同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
三是探索加強青年社會組織工作。要注重發揮團組織的樞紐作用,繼續在摸清底數、搭建平臺、健全機制、合作參與上下功夫,加強對青年社會組織的聯系、服務和引領。要積極孵化和培育公益性青年社會組織,動員它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社區建設、生態環保等工作,充分發揮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要積極吸納社會功能強的青年社會組織成為青聯、青企協、青科協、青年志愿者協會、青年現代農牧業發展促進會等組織的會員團體,在各級青聯增設社會組織界別,吸納積極向上、影響力強的社會組織骨干人員加入青聯,使之成為團組織可覆蓋、可影響、可協調的正能量。
五、激發團的組織新活力
一是突出學校團建的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地位。高校共青團要實施“活力提升”工程,規范基層團支部職能,開展“星級活力團支部”創建活動,探索“多種模式、多重覆蓋”建團,重點依托微信、APP應用等各種新媒體實現團建網絡化轉型,完善社團建團、活動建團模式,將“團建全覆蓋、工作到支部”落到實處。中學中職共青團要實施好“強基固本”工程,進一步加強基礎團務工作。要進一步抓好自治區加強全區中學、中職、高校共青團工作,全面活躍學校共青團工作。
二是推進城鄉區域化團建。以城市街道區域化團建為突破口,打破條塊界限,整合、盤活區域內各級各類團組織資源,發揮街道團(工)委樞紐作用,推動區域內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工作共抓、陣地共用。廣泛開展“百縣千鄉”分類示范創建活動,抓示范、重聯合、強服務,深化農村牧區合作組織團的工作,探索“團員中心戶+協會”或“青年能人+協會”模式,扎實推進農村牧區區域化團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團組織建設,積極拓展新興領域團建,加強非公企業團建,著力推進行業團建,深化駐外團組織建設,積極探索專業合作社、園區、網站團建工作,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
三是增強基層活力。創新基層服務型團組織建設載體,深化“百企強百鄉”活動,積極打造我區農村牧區團建品牌,在邊境地區推進“北疆基層團建長廊”建設,建立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健全服務體系、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推動團的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堅持全團帶隊,抓好自治區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意見》的貫徹落實,鞏固深化少先隊工作。進一步加強青聯建設,充分發揮青聯組織和青聯委員在服務大局中的作用。發揮學聯(學生會)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作用,完善運行機制,增強學聯(學生會)服務引領學生的能力和工作實效。
四是加強團員隊伍建設及團干部配備和培訓。團員隊伍建設重點要在控制團員規模、推動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創新基礎團務、建立電子團員證系統等方面下功夫,增強團員隊伍的先進性,拓展聯系團員特別是流動團員的渠道。加強對下一級團委領導班子和團干部隊伍配備工作的督導,建立蘇木鄉鎮團委動態更新調整或集中換屆機制,推動嘎查村團組織集中統一換屆;繼續實施“團干部素質提升工程”,開展分級分類培訓,提升團干部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作者系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書記)
責任編輯:康紅波
編后語
今年是紀念五四愛國運動96周年,值此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我們向全區青年朋友們致以節日問候!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激昂向上的青春樂章。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今天,青年朋友們肩負著推動改革、創新發展、富民強國等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各級黨委政府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的成長,通過拓展服務,搭建平臺,助力青年履行責任使命,放飛青春夢想,實現人生出彩。青年要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過硬的本領、豐富的知識,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