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峰



我區一直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并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交流、足球改革與發展、體育產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當前我區體育事業的發展還不能夠完全適應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為此,全區體育工作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我區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堅決貫徹中央和自治區的相關要求和部署,深刻把握體育發展大勢,以更寬廣的視野認識體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努力推進內蒙古體育事業新發展。
一、不斷增強“三種意識”,勇于接受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新挑戰
一是要牢固樹立危機意識。要認清體育發展的新形勢,常有改革發展的倒逼危機恐慌;要明確體育發展的新要求,常感擔當重任的本領恐慌;要找準體育發展的新方位,常思適應角色的落伍恐慌。知不足而后奮進,是我們各級體育工作者應當具備的基本理性思維。二是要不斷強化擔當意識。要勇于擔當,把擔當作為一種政治責任;要善于擔當,把擔當作為一種思想境界。要努力保持優良傳統,在新的起點上實現體育事業新發展新進步,在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征程中再創佳績、再立新功。三是要大力培養盡責圓夢意識。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盡責圓夢意識要求我們始終保持高昂的進取之心,在把內蒙古打造成為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偉大實踐中,體育當有其地位,體育工作當有所作為、有大作為。
二、大力推進“三化進程”,準確把握體育工作的發展目標和路徑
一是著力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群眾體育生活化進程。要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大群體”工作機制,發揮好體育行政部門、全民健身委員會和各類社會體育組織的作用。推進政府購買體育基本公共服務進程,加快全民健身設施體系建設,培育基層體育和各類協會組織,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形成覆蓋各類人群、涵蓋各個區域、貫穿年度始終的全民健身活動服務網絡體系,讓體育真正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二是不斷優化訓練競賽發展方式,推進競技體育集約化進程。堅持奧運戰略和全區競技體育一盤棋思想,突出自治區優秀運動隊的主力軍建設地位,健全運動隊獎懲機制,加強運動隊科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優勢創新組織重點項目復合型訓練團隊,促進管理、訓練、科研、醫療、保障一體化。加強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重點業余體校和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完善業余訓練和后備人才輸送體系。三是圍繞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體育產業市場化進程。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經營體育產業,培育多元投入機制和多元市場主體,建立和形成競爭有序的體育市場體系。要培育多樣體育產業項目,把體彩作為產業去思考、規劃、經營,推動其健康發展;使場館運營遵循產業發展的思路,公共體育設施突出創造社會效益;讓條件成熟的體育活動和賽事努力實現產業化運作,適應體育市場消費需求;大力推動體育園區產業聯動,實現體育與文化、旅游、休閑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把體育消費培育成新的增長點。
三、重點實施“五大工程”,積極提升體育工作的層次和水平
一是實質性推進體育文化工程。深刻挖掘具有我區特色的體育文化特別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建設體育文化載體,加強體育文化宣傳。自治區體育局要編輯出版一批體育文化書刊,成立一個信息宣傳中心,建設一座體育博物館,開展系列體育文化活動,豐富我區體育發展的文化底蘊。二是實施高水平人才梯隊工程。運動員一線、二線和業余訓練隊伍形成梯次,進出有序,爭取有更多人員在國家隊集訓。教練員配備逐步形成主(總)教練、教練和助理教練共同執鞭的格局,做好教練人才的儲備,加快執教水平的提升。要高度重視裁判員隊伍建設,做到老、中、青相結合,各層次同培養,努力在更多賽場、更高競技水平賽事中爭取話語權。整合現有科研、醫療力量,科學組合,以老帶新,集中攻關,努力增強科研醫療隊伍戰斗力。加強項目隊領隊、副領隊和行政科室負責人等體育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形成完備的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留住人才的體制機制。三是大力開展品牌創建工程。重點打造車、馬和足球、冰雪項目、那達慕等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品牌賽事和活動,不但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且要通過活動培育品牌;不但要“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而且要涵蓋體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處處有標桿、項項有榜樣,全區叫得響、全國有影響。四是全面啟動信息服務工程。創新體育管理方式,加快全區體育工作基礎數據庫建設,解決數據統計滯后的問題;加快建設自治區體育局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開發“掌上全民健身”手機服務終端,開拓全民健身服務的新途徑;與統計部門合作建立自治區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建立體育產業標準體系。充分利用新媒體,建立內蒙古體育微信和客戶端,開辟體育宣傳新領域,用現代手段滿足人們健身服務的新需求。五是精心組織設施建設工程。對于新建體育場地設施項目,體育部門要積極介入,力求設計更為科學、功能更加完善。對于已有大型體育場館等設施,要積極探索運營機制創新,加快開發開放的步伐。對于已經投入使用的農村牧區和城市社區全民健身工程,要提檔升級,圍繞完善活動功能、加強維護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實行標準化管理。
四、著力抓好“三類賽事”,積極推動體育工作健康發展
一是要辦好專業性賽事,充分發揮發現人才、鍛煉隊伍、積累經驗、提高競技實力的作用。要轉變工作作風,做到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廉潔辦賽、節儉高效。要更加注重青少年運動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實行體能測試和文化測試準入制。二是要放開群眾性賽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群眾體育活動,引導支持各種社會組織舉辦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三是要搞活商業性賽事,加強與國際國內體育組織等專業機構的交流合作,充分依靠市場力量,規范競爭行為,積極引進國際國內精品賽事。要認真落實國務院要求,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讓各種體育資源“活”起來。
五、構建完善“三個體系”,切實保障體育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政策法規體系要突出政策研究和配套。在現有的體育法治體系框架內,要在完善貫徹落實法律法規的配套性政策上做文章,以發展為牽引、問題為導向,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制定什么政策,逐步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方便操作的配套政策體系。二是戰略規劃體系要實現全區各級全覆蓋。《“十三五”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十三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和《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要實現自治區、盟市和旗縣區三級全覆蓋。三是組織管理體系要在健全上下功夫。除加強體育系統隊伍建設、努力發揮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職能外,還要重視拓展體育組織管理的外延。橫向上,要高度重視部門間協調機制的建立和作用發揮,體育部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籌劃、聯絡上下、協調左右、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發展。縱向上,要加快各級體育總會和單項體育協會的建立,努力實現旗縣區以上體育總會的全覆蓋。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局長)
責任編輯:康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