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亮
近年來,包頭市民營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截至2014年末,包頭市民營企業累計發展到32035戶,注冊資本(金)1242.4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9.08%和19.22%,民營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包頭市民營企業要不等待、不觀望,牢牢抓住新常態帶來的新機遇,靠創新驅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轉型升級是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2013年開始,包頭市經濟增長告別兩位數快速發展時代,進入了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新常態。這一方面是由于“三期疊加”階段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由包頭市產業資源能源依賴程度較高,抗風險能力不強,容易受經濟波動沖擊的實際決定的。近年來,包頭市鋼鐵、電力等主導產業一直面臨產能過剩、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等問題。特別是隨著市場競爭主要由過去的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這些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持續加大。為此,包頭市一方面大力調整存量,堅決關閉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生產工藝落后的企業;另一方面積極做優增量,全面加大科技創新和新產品引進,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目前,已在鋼鐵、鋁、裝備制造、稀土等方面進行了產業轉型和技術引進。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包頭市民營企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壓力也不斷加大。一方面,全市民營企業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也越來越高,已經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另一方面,從民營企業的外部環境來看,原材料價格和用工、用地、資本使用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增加,國家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使得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強力擠壓。從民營企業的內部因素來看,包頭市民營企業大多數是家族制的,層次低、規模小,企業治理模式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自主創新能力不高,企業家管理能力不強,普遍存在缺乏技術、資金、人才的困難。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體是企業,突破口就在轉型升級。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不僅是提高全市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更是民營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迫切需要。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勢在必行。民營企業要主動研判產業和科技變革大勢,適應市場需求,結合自身實際,尋找轉型升級的突破口,靠大力創新驅動實現企業發展。
二、創新驅動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創新驅動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環節,是民營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的必然選擇。民營企業只有堅持創新、與時俱進,才能不斷發展壯大,立于不敗之地。
包頭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40多萬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3家,各類研發機構145家。近年來,包頭市一直致力于搞產學研一體化,引進知名院校在我市設立研發機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高鐵用軌等一大批產品研發成功,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對當前經濟形勢,民營企業主動轉型的意愿和創新發展的動力明顯增強。一方面,要依托科技創新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上下功夫,推動優勢傳統產業新型化,讓老樹開出新花;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讓新芽長成大樹,推動經濟發展更趨穩定。
民營企業占包頭市企業總數的70%以上,是創新的生力軍,在全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4年上半年,包頭市工商聯開展了中小微企業產學研綜合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我市不少民營企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切入點,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改進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著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后勁的自主品牌。一些優秀民營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掛牌上市,實現了企業效益的成倍增長。比如,高新區包頭市展浩電氣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自治區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業。同時我們也看到,包頭市民營企業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依然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如創新要素獲取難、技術創新服務不足、企業創新能力弱、創新環境不公平等。加之大多數民營企業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欠缺,這些問題制約了企業創新的步伐。
三、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環境
一是要繼續加強產學研合作。要緊緊抓住包頭市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和研發機構的契機,把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與北大科技園產業化、清華科技園啟迪之星產業集群、浙江大學包頭工業技術研究院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化與中科院、中國農大、北京科技大學的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更加便捷。二是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與企業合作機制靈活的優勢,推動自身企業創新。今年,包頭市將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引領行業發展的創新型大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型科技企業,真正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三是加快完善創新環境。積極推動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于出創新成果、有利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體制機制。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工商聯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執行力直接關系到各項職能作用的發揮。我們將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一是努力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牢牢團結在黨的周圍。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工商聯的構成主體和存在基礎,要進一步加強與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溝通聯系,認真做好新會員的發展工作。當前要特別注意發展科技創新力和市場開拓力強的企業會員,把那些有實力、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及時吸納到黨員隊伍中來。二是進一步擴大工商聯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加大宣傳力度,及時推出一批民營企業開展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非公經濟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回饋社會的先進事跡,努力營造“民營企業家積極為社會作貢獻、全社會重視和關心民營企業家”的輿論氛圍。三是全面提高工商聯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工作機制,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把提高執行力作為履職盡責的基礎,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進一步強化崗位責任制,切實推動工作目標落實;進一步深化作風建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推進機關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全面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確保各項職責任務的圓滿完成。
(作者系包頭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
責任編輯:劉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