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鋒
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一次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了“本領恐慌”的概念。他指出,我們隊伍里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他還把學習比喻成“開鋪子”:取一點、少一點,不久就要告罄,不進貨就要關門倒閉。
在慶祝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談到,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只有全黨本領不斷增強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
在新的發展階段,新常態已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習總書記說:“可以預見,在今后的前進道路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風險、挑戰肯定還會不斷出現,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克服它們、戰勝它們、駕馭它們的本領。”只有新能力才能適應新常態,只有新常態才能開創新局面,只有新局面才能滿足人民的新期待。
當前,我們面臨著什么樣的新常態?僅就經濟工作而言,經濟發展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作為領導干部,如果僅靠過去那點知識家底、靠傳統的思維和常規做法干工作,難免會出現“老馬拉新車”的現象,既難磨合又難駕馭。因此,新常態需要新能力,也只有新能力才能適應新常態、領導新常態、駕馭新常態。
新常態需要激發新狀態,更需要領導干部在狀態。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干部消除畏難觀望、徘徊不前的心態,改變輕法治、不作為、亂作為的傳統管理手段,在新的發展階段、在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干事創業、狠抓落實。堅持把改革創新理念貫穿于各項工作全過程,破除新常態下各種困難和瓶頸制約,不拘常規,才能激發創造活力和發展動力。
新常態和新能力,召喚各級領導干部要以敢于負責、敢于爭先、持之以恒、敬終如始的精神狠抓落實。要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就要大力倡導和弘揚良好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就要大力激發和凝聚攻堅克難的精氣神,就要大力營造和拓展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就要以積極有效的作為和實實在在的業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明天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新常態表現為速度在變化、結構在優化、動力在轉換,因此,工作方法、思維習慣、管理方式都需要隨之變化。鍛造新能力是轉變作風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的領導干部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無謂的應酬、少一點形式主義的東西,靜下心來、沉下心來,切勿醉醺醺、昏沉沉、輕飄飄地過日子。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南縣商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