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華



摘 要:對低產板栗林采用插皮舌接法進行換冠高接,當年嫁接成活率達85%以上,實行樹體矮化,有效提高板栗單株產量,與未換冠前單株最高產量相比提高了200%。表明板栗大砧高接是低產板栗林一項有效的改造技術。
關鍵詞:板栗;大砧高接;試驗調查;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S6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1-85-02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屬殼斗科,栗屬植物,是我國著名干果與木本糧食樹種。其果實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質5.7%~10.7%,脂肪2%~7.4%,糖、淀粉、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C及鈣、磷、鉀等礦物質,供人體吸收和利用的養分達98%。以10粒計算,熱量為853.9J,脂肪含量則少于1g,是有殼類果實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調宴席和副食。且易貯藏保鮮,可延長市場供應時間[1-3]。板栗多產于山坡地,國外稱之為“健康食品”,屬于健胃補腎、延年益壽的上等果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板栗在福建省栽培歷史悠久,20世紀90年代以前處于粗放管理,90年代以后提高經營水平。1992年漳平開始引種實生板栗,但因實生板栗樹勢強旺,枝梢直立,多數出現結果少或無結果,使群眾對營造板栗林信心不足。本文旨在探討板栗大砧高接換種試驗,為山區板栗低產林改造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漳平市新橋鎮新橋村,海拔210~830m,年平均氣溫19.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5.7℃,日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6 900℃,無霜期310d,年日照時數1 878.9h,年平均降水量1 656mm,林地草植被為芒箕骨、五節芒等。是板栗生長的最適應地區。面積6.67hm2。1992年劈草煉山,間隔4m開1.5m平臺,帶內挖明穴回表土,下基肥,穴規格80cm×60cm×60cm,株行距4m×4m。2002年調查時,平均胸徑達11cm,樹高8m,單株產量為0~2kg。為低產板栗林分。
1.2 嫁接、接穗選擇 2001年3月進行板栗大砧高接換種試驗,先將原樹鋸為高度1~1.2m砧木。截斷面直徑10~12cm,2002年在萌生枝中選留3個粗度在1.5~2.5cm的枝條作嫁接砧木,其余萌生條全部除去,處理砧木時要離皮接口平滑無毛茬,然后采用插皮舌接法對接浙江毛板紅優良品種穗條[4、5、6],由于板栗屬異花授粉,接穗時選用2~3個不同無性系的穗條,穗條均從健壯的母樹樹冠外圍選取1a生發育充實、芽飽滿健壯枝條。嫁接時做到接穗削面長平,削去兩側及背面皮層,操作要迅速,包扎要嚴,一個砧木接3個穗條,當接穗新梢長到25cm左右時,采要綁竹竿加以保護,待2月后砧穗愈合良好后才松綁。當新梢長到40~45cm時進行抹芽摘心,掐去尖端的嫩梢,促進二次枝生長,達到增加分枝級次的目的。本試驗在7月份摘2~3次,實現迅速擴大樹冠的目的。當年樹冠達原樹冠的70%,同時接后砧木上常萌發大量的萌蘗,為了保證接芽迅速萌發生長,減少養分消耗,在每次撫育時均及時除去。根據板栗具有強枝結果習性,在次年每年根據生長勢和結果枝在8~9月和11~12月進行2次修剪。
1.3 調查及統計方法 2002年10月選擇有代表性的林地為試驗樣地,按上、中、下隨機抽取5個平臺(長200m)設立標準地對嫁接林進行調查,其中上、下各抽2個平臺.當年進行嫁接成活率調查,2003年進行補接,2006年進行樹冠、開花、產量情況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嫁接成活率調查 2002年通過調查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85%以上(詳見表1)。2003年補嫁,確保嫁接成活率達到100%
2.2 樹冠狀況調查 板栗喜光,培養樹冠開張,能迅速形成結果母枝,根據嫁接成活枝條,通過抹芽摘心修剪等處理逐步將主干培養成3個主干枝條,平均每株有主干枝條骨干枝節14個,最少有6個,平均樹冠3.5m×3.2m,當年萌發枝達3~4個,而且冠幅大且開展,營養枝多,投影面積大,能充分利用陽光和空間,為早期結果打下基礎(見表2)。
2.3 開花結果枝情況 樣地每株平均有雌花8~10個,雄花已是雌花的幾十倍以上,雌花最多的樣地有156個/株,雄花的數量多,可有效防止空苞率,也表明樹體養分供應充足,坐果率高(見表3)。
2.4 嫁接后豐產技術措施 各種試驗應用表明:采用劣種樹進行嫁接優良板栗新品種能大幅度提高產量的最好措施[4、5]。2005年至2008年每年采用強化摘心并配合科學修剪和施肥等技術,實現板栗產量逐年提高。平均單株產量從2.03kg提升到5.96kg。與未換冠前單株最高產相比提高了200%。同時隨著樹冠擴大后,較密的地段產量有下降的趨勢,觀察后主要是樹冠出現重疊,影響產量的提升。
3 小結與討論
(1)砧高接是板栗低產林改造,劣種換新種值得推廣的技術,且成活率高可達85%~90%。
(2)高接(嫁接砧木高度大約1~1.2m左右)降低了主干(一般主干6~7m)嫁接2a平均高2~3m。使樹體矮化,為于整形修剪,防治病蟲害提供方便,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3)主砧木粗大,貯存營養豐富,枝條粗壯,頂芽飽滿,發枝量大,樹冠形成早,掛果早,嫁接后2~3a掛果,比一般的實生苗種植提早5a結果。
(4)大砧高接,由于砧木貯存大量的養份,根系發達,提供的養份和水分讓幼樹足夠生長,因而施肥少,耕作管理的工時少,投資省。
(5)通過2006-2008年調查,單株產量逐年增加,2008年單株產量達6kg,比未嫁接前增加了3倍,與未換冠前單株最高產相比提高200%。
(6)高接后要加強林地的管理,尤其在摘心、修剪、整形修枝是調整冠形主要矮化技術,能有效培養開張形樹冠形。
參考文獻
[1]中南林學院.經濟林育種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2]中國樹木志編委會主編.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3]陳存及,陳伙法.闊葉樹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7:369-371.
[4]高地玲.板栗插皮舌接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J].林業實用技術,2004,11:8-9.
[5]陳正芬,張引婷.栗樹高接換種高產栽培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05,1:9.
[6]李永明,呂圣富,李昆侖.野生板栗截干換冠試驗初報[J].林業實用技術,2010,4:17-18.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