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興家
提起五月,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是火紅的五月,是青春的五月。“勞動光榮”和“五四精神”,讓人們激情澎湃,從而忘我地投身于革命和建設的時代洪流。
與此同時,五月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周歲左右的孩子,脫掉臃腫的棉衣棉褲,很快就能蹣跚學步,讓家長心中狂喜不已;關注孩子身高的媽媽,測量孩子又長高了幾厘米,心頭涌起一陣甜蜜……科學研究已經證實,春季是孩子一年中成長最快的時期。
當然,孩子的成長不是單一因素的作用,需要諸多因素的并協發揮。那就讓我們在這黃金五月里積極努力,為孩子提供充分的成長條件,避開那些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利因素,為孩子奏響一曲快速成長的協奏曲吧!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高大強壯的身體和聰明靈俐的大腦。然而,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其自身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決定了孩子生長發育的可能性,即孩子生長發育的潛力;各種自然和社會環境條件,又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遺傳所賦予的生長潛力的發揮,最終決定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以及可能達到的程度。也就是說,各種環境因素決定了孩子生長發育水平的現實性。
成長與遺傳因素關系重大
生長發育水平的家族聚集性及種族差異,是遺傳影響的具體表現。研究發現,一個家族中幾代人身高的平均值都很接近;在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之間,身高和四肢方面也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差異。一般認為,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下長大的兒童,成年時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有研究顯示,人的成年身高與父母平均身高的遺傳度為0.75。換句話說,人成年后的身高75%取決于遺傳,只有25%取決于營養、鍛煉等自然和社會環境因素。
雖然要改變遺傳因素比較難,但創造一個有利于生長的環境因素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良好的生活環境能夠使孩子的遺傳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兒童保健工作者、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氣候、季節因素對生長發育有影響
關于地理氣候和季節對生長發育的影響,國內外有大量報道。我國歷次全國性大規模兒童生長發育調查都證實,國內生長發育的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南北差異。北方地區男、女的身高、體重均值皆大于南方。從世界范圍看,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身高都是北高南低。
季節對生長發育的影響也很大,尤其對身高、體重的影響非常明顯,在這一點上,各國學者的觀點和研究結果都趨于一致。一年內春季身高增長非常明顯,其增長值等于9~11月增長值的2~2.5倍;身高增加較快的月份和較慢月份相比,新的骨化中心出現數量也較多;體重增加和身高增加正相反,9~11月增加最快,季節差異比身高更明顯。在炎熱季節,兒童體重增長相對緩慢,甚至不增加或略有下降。若以半年為觀察期,體重增加的2/3發生在9月至第二年2月,1/3發生在第二年3~8月間。
春末夏初時節對人類生長發育的影響,與氣候適宜、陽光和煦、充足的營養及體育鍛煉增多等因素關系密切。經過一個寒冷的冬天,春天來了,陽光明媚,是萬物復蘇的好時光。人們走出家門接受陽光的洗禮,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轉換成維生素D3;維生素D3能促進膳食中鈣的吸收,有利于骨骼的生長。國內有學者對不同氣候因素與發育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大多數氣候因素與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其中以日照時數和氣溫年較差相關系數最高。這里說的年較差,是指氣溫冷熱的變化情況,日照時間長,年較差較大的地區,人群的生長發育狀況較好。
營養是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
人們從食物中獲取優良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以滿足生長個體組織、器官、系統的特殊需求。特別在嬰兒期和青春期突增階段,孩子對熱能的攝入尤其敏感。熱能供給不足會導致低體重和營養不良;相反,能量供給過多,可造成能量蓄積,引起超重、肥胖。瘦肉、蛋類、魚類、乳類等動物食品和豆制品屬優質蛋白質。牛乳是促進生長發育最佳的動物食品,其蛋白質含量為3.0%以上,吸收率高,而且含鈣量豐富。大豆含35%~40%蛋白質,其氨基酸模式接近人體需要,同時含有豐富的鈣、維生素B1和B2等,對生長發育十分有利。脂肪是人體主要成分之一,對人體健康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生長中的機體需要攝入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能提供人體必需脂肪酸。脂肪分布全身有利于骨骼的生長,保護關節和內臟器官免受外力震蕩;脂類有利于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也有利于大腦和神經細胞發育。各種蔬菜和水果提供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要科學地安排好孩子的一日三餐,適當地增加餐間零食。各種營養素和熱量的日供給量,早餐應達到30%,午餐達到40%,晚餐30%。各類食物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合理烹調,注意色、香、味和食品衛生。膳食結構中糧食類占主導地位;瘦肉、魚、禽、蛋、豆制品等,小學生每日至少攝入50~100克,中學生每天應達到100~150克,每日攝入牛奶250毫升;蔬菜水果每日應保證500克,其中綠葉蔬菜應占50%。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餐,不挑食、不偏食,最好不要吃燒烤、油炸等垃圾食品。
體育鍛煉和足夠的睡眠是促進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
“生命在于運動”,走出去,到戶外進行各種活動和體育鍛煉,安排好一日的作息制度,分配好學習、戶外活動和睡眠時間,是促進孩子身心發育和增強體質的最重要、最主動因素之一。這些因素能促進體格發育、促進神經肌肉發育、促進心肺功能發育、增強促進生長發育的內分泌功能。家長要開動腦筋,給孩子以新的生活體驗。帶孩子郊游,去大自然認識動植物,或周末帶孩子去農村做農活、做義工等。要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清除對孩子睡眠不利的因素,如關掉手機、電腦、電視,提高孩子做作業效率等。孩子體質好,對疾病的抵抗力強,可以少患病。因為任何疾病都可影響生長發育,但影響的程度各不相同。這主要取決于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以及累及的組織、器官和系統,病程的長短和預后;等。
除上述自然因素外,社會因素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社會因素通常指社會經濟狀況、生活學習環境、文化教育、衛生保健、家庭結構和家庭生活質量、父母職業和受教育程度、親子感情聯結、個人與社會成員的交往等。這些因素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對生長發育產生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影響,不僅影響體格發育,同時也影響心理、智力、情緒和性格行為發展。
總之,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黃金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讓我們的孩子在優越的條件下成長,使我們的民族一代比一代更聰明、更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