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建華,藺秀紅,尹秀珍
(河北省灤平縣醫院,河北灤平 068250)
普外科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及臨床護理措施
艾建華,藺秀紅,尹秀珍
(河北省灤平縣醫院,河北灤平 068250)
目的:探討普外科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及其護理措施。方法:選取普外科行手術治療后發生尿潴留的患者9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采用腹部熱敷、會陰沖洗、聽流水聲等傳統方法誘導排尿,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經護理干預后,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17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59.18%。觀察組顯效30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84%。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明確普外科術后發生尿潴留的原因并采取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改善膀胱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尿潴留;普外科;原因;護理
術后尿潴留是普外科手術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是指在某些原因影響下患者膀胱內充滿尿液但無法自行排出的一種癥狀[1]。患者常有尿意強烈、欲尿不能、下腹脹痛滿悶等臨床表現,按其發病原因可分為機械性梗阻和動力性梗阻兩類,其中后者又稱為功能性尿潴留,普外科術后尿潴留即屬于該類型。臨床實踐發現,采用置留導尿管防治尿潴留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尿量感染概率,導致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居高不下,而會陰沖洗、聽流水聲、按摩等誘導排尿方法效果并不理想[2]。本文以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經手術治療后發生尿潴留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普外科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及其護理措施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于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間在我院普外科行手術治療后發生尿潴留的患者9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其中對照組有男28例,女21例,年齡20~72歲,平均(46.2±5.1)歲;手術類型:闌尾炎手術21例,疝氣手術15例,消化道穿孔手術8例,膽囊切除術5例。觀察組有男26例,女23例,年齡22~69歲,平均(45.8 ±5.3)歲;手術類型:闌尾炎手術19例,疝氣手術16例,消化道穿孔手術8例,膽囊切除術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調查患者術后發生尿潴留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處理,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誘導排尿,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術后患者常有焦慮、害羞、自卑或尷尬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仔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努力消除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積極主動的和患者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感受,盡可能滿足其合理要求。同時,可向患者講述以往經治療后痊愈出院的病例,使其增加對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促使其盡快康復。②鎮痛護理:術后劇烈疼痛是發生尿潴留的重要原因[3],受其影響患者常無法正常排尿。因此,護理人員應在術后對患者進行鎮痛處理,努力減輕疼痛及膀胱括約肌痙攣現象,促使患者盡快實現自然排尿。③開展臥床排尿訓練:臨床實踐發現,很多患者由于沒有在床上排尿的經歷,導致其術后不習慣在臥床狀態下排尿。因此,為促使患者在術后能快速的實現正常排尿,防止發生尿潴留,應在術前進行臥床排尿訓練,通過開展便器使用教學,使患者掌握其使用方法,為術后在床上正常排尿打下良好基礎。④溫熱放松護理:為患者提供采用溫水坐浴護理可幫助其放松肌肉,起到促進排尿的作用。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每日進行1到2次坐浴,仔細沖洗陰部,沖洗時間應在10~15min左右,以放松陰部肌肉[4]。此外,還可采用溫度適宜的熱水袋熱敷,將其放于患者下腹部,左右交替熱敷,同時輔以適當的按摩,有效放松腹部肌肉,促使患者更好的進行排尿。⑤誘導排尿及排便護理:長時間不排尿或排便是發生尿潴留的重要原因,護理人員應積極督促和誘導排尿或排便。同時為避免尷尬,應尊重患者隱私,與其交流時語言要親切、平緩,在患者床邊掛上簾子,避免其受外界感染,使其放松排尿或排便。可采用聽流水聲、使用大蒜片、新鮮生姜涂擦尿道口或吹口哨等方式誘導排尿;將開塞露置入患者肛門誘導排便,促使其自然排便。⑥針灸護理:針灸護理是中醫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可通過刺激患者的足三里、七海、中級、陰陵泉等穴位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提高臨床護理效果,療效較好[5]。
1.3 療效判斷標準[6]:顯效:經護理后,患者于1d內恢復自行排尿功能;有效:經護理后,患者于2~3d內可恢復自行排尿功能;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病例數+有效病例數/病例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n(%)
臨床實踐證實,普外科術后患者出現尿潴留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心理素質較差時易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加之對自身病情過于擔心,易導致精神過度緊張,情緒波動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發生尿潴留的幾率也隨之增大;年齡較大的患者其肌力和肌肉彈性較差,術后極易發生尿潴留;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等疾病時易導致術后病情加重,尿潴留也較易發生;術后疼痛反應會導致膀胱括約肌快速痙攣,患者受其影響難以正常排尿,最終形成尿潴留。②手術操作因素:術者在操作中動作粗魯時會過度牽拉腹壁肌肉,進而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產生直接影響,導致其術后難以順利排尿,進而出現尿潴留;導尿管等設備使用不當時會損傷尿道,對排尿造成影響,最終形成尿潴留。③藥物因素:手術麻醉時麻醉藥物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人體的脊髓反射中樞,進而對人體膀胱排尿產生影響,部分病情較嚴重的患者會無法正常排尿,進而產生尿潴留;PCEA是普外科手術鎮痛的理想藥物,但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尿潴留,可能與該藥物會影響人體的排尿反射功能有關。
針對上述引發普外科術后尿潴留的原因,本次研究對收治的普外科術后尿潴留患者采取了包括心理護理、鎮痛護理、開展臥床排尿訓練、溫熱放松護理、誘導排尿及排便護理、針灸護理等措施在內的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高達91.84%,明顯高于僅采用傳統方法誘導排尿的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報道相符。
[1]王紅俠.護理干預對預防腹部手術后尿潴留的作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0):159~160.
[2]傅亞玲.穴位貼敷配合熱療按摩預防普外科術后尿潴留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8):1686~1687.
[3]黎春芳,林凱思,朱海霞.穴位注射解除術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5):55~56.
[4]查紅萍.普外科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及護理探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7):66~67.
[5]陳妙玲,羅秀娟,吳燕,等.生蔥貼敷關元穴聯合熱療法預防普外科患者術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19(8B):70~71.
[6]蔡曉珺.足三里穴位注射聯合照燈預防術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15):123~125.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6.055
1006-6233(2015)06-1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