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斌,董亞明,蔡煒,王長勝
(新疆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烏魯木齊 830063)
新疆重點行業環境準入實踐概述
白雁斌,董亞明,蔡煒,王長勝
(新疆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烏魯木齊 830063)
為貫徹落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提出的“環保優先、生態立區”和“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要求,在對自治區重點行業開展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新疆重點行業環境準入條件并已試行。自試行以來,環境準入條件已經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和管理工作的依據和指南,也成為新疆各地、各部門決策的重要參考。
新疆;重點行業;環境準入
“十二五”時期是新疆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時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對“十二五”時期新疆環境保護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環境保護在政府決策、立法、規劃、財政支出、項目審批和建設及產品生產等各個環節中,要優先介入、優先把關,建立健全符合新疆跨越式發展要求的環境準入政策,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加強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嚴把環保準入關[1]。為落實新疆環境保護戰略,深化環境管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廳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行業環境準入條件(試行)》[2](以下簡稱“環境準入條件”),并逐步落實,取得一定的實踐效果,對于引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資源型產業合理布局、有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全面收集、分析國家和新疆有關產業和環保政策、各地州市產業布局和發展情況、相關產業和區域發展規劃,并參考其他省市環境準入條件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疆環境準入條件,以期為最終制定出臺符合新疆實際情況的環境準入政策、指導區內重點行業和重點環境敏感區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首先,對各行業共同遵守的原則提出總要求。對于水源涵養區、自然生態良好區域,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禁止進行任何資源勘探和開發;新建化工、冶煉、紡織等污染型項目須進園入區,遵循上下游配套、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和循環化發展的原則;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必須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來源,不得影響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的完成;未按要求完成污染物總量削減任務的企業、流域或區域,不得建設新增相應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
其次,結合行業情況提出重點行業準入要求。對于礦產資源開發(金屬礦、非金屬礦、煤礦)、化工(電石、氯堿、焦化)、電力、有色金屬、紡織(棉漿粕、粘膠纖維、棉紡、印染)等行業,主要從選址與空間布局、污染防治兩個方面分別做出要求。既遵循了各行業標準,又有所突破。例如,對選址距敏感點的距離要求更加嚴格,對污染防治措施的效率要求更加高效。
最后,從管理與監督方面提出具體監管要求。強調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監管,其他部門也要協助環保部門做好監督管理,如要求發展改革、經濟、規劃等部門與環保部門共同進行重大工業項目環境可行性論證,確保項目符合環境準入條件要求;加強公眾參與,建立公眾參與平臺,定期發布企業環境信息,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新疆環境準入條件充分參考了相關行業準入要求,同時從新疆實際情況出發,緊扣環保主線,體現出一定的自身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關注“環境”,避免重復。本著各司其職的原則,對于行業部門負責管理的內容,環境準入中不再強調,主要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重點關注選址與布局、污染防治等方面。
統一要求,區別對待。針對區域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出具體要求。例如,“禁止在烏魯木齊硫磺溝礦區再建新礦,現有煤礦不得擴大產能,礦區內的小型煤礦需進行優化整合。禁止在烏魯木齊縣水西溝松樹頭礦區進行煤炭資源開采項目,南山景區內所有的煤炭開采項目逐年降低產量直至關停”。
強調過程,全程監管。提出對生態破壞的恢復治理實行全過程環境監理,從而將環境監理補充到環境管理中。生態環境的恢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很難或者無法做到全程監管,而環境準入提出全過程環境監理,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將大大提高生態恢復的成效。

>>通過重點行業環境準入的試行,避免了敏感目標遭受直接污染,保障了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的完成。
嚴把審批,解決舊賬。環境準入條件要求,“現有企業未完成現有環境問題治理、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及工程竣工環保驗收的,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得受理審批其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按照自治區統一要求,新疆各地(州)、市、縣人民政府和發展改革、經濟、規劃等部門開始逐步建立工業項目前期論證會商制度,主動參與政府及有關部門組織的產業規劃、園區發展和招商引資活動,做到早了解、早介入、早反饋,確保重大項目在選址布局、污染治理等原則問題上符合環保要求。
環境管理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凡涉及自治區重點行業環境準入的,要求必須分析項目與該準入條件的相符性。對于不符合選址及布局要求的項目一律不批,或者要求其改變選址;對沒有總量來源的項目一律不批,或者要求削減區域總量。
自2014年2月試行以來,環境準入條件已經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廳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和管理工作的依據和指南,也成為新疆各地、各部門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有力地推動了新疆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環境準入條件避免了敏感目標遭受直接污染。例如,某煤礦工業廣場選址距離Ⅱ類水體僅100 m,不滿足環境準入中“重要河流兩側200 m范圍以內禁止開發”的要求。對此,環境管理部門對該項目的環評文件做出暫緩審批的決定,要求改變工業廣場選址,企業也按照相關要求對場址進行了重新設計。雖然最終因改變廠址增加總投資1億元,但有效防范了Ⅱ類水體被污染的風險。
環境準入條件保障了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的完成。環境管理部門為了貫徹落實準入條件關于總量控制的要求,在審批環評文件時,要求項目總量必須得到環保廳總量處的確認。這就使得園區管理部門不得不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削減區域排放總量來滿足新上項目的總量指標。例如,某工業園區擬新建某廢舊輪胎項目,雖然該項目所需的總量不多,但由于該園區有很多產能落后的小企業,而且經濟效益一般,園區總量指標不足。為了使這一排放量小、資源化再利用的項目能夠落戶園區,該園區主動關停了1家小型煉鐵企業和2家小型蘭炭生產企業,不但為擬建的廢舊輪胎項目空出了總量指標,而且還有一定富裕,也為以后新上項目騰出了總量空間。
此外,通過重點行業環境準入的試行,也深化了環境管理,使地方政府、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全面了解了自治區工業項目選址布局、污染防治的要求,形成了正確的環境管理心理預期,從而主動遵守環保管理規定,做好選址布局、污染防治等的論證工作,節約前期論證時間和經費,降低了后續環評審批的風險,提高了前期工作效率。
在環境準入條件試行期間,準入條件的編制單位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與時俱進,對準入條件進行進一步的修訂和完善,使其更加合理、可執行,并提高效力,促進新疆環境管理再上一個新臺階。結合新疆重點行業環境準入實踐經驗,以及未來環境管理需求,建議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
首先,擴大管理范圍。對試行過程中發現的一些不足及時予以修正,并對在自治區占相對主導地位的其他重點行業進行補充,擴大環境準入管理范圍。例如,新疆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豐富,油氣開采是新疆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雖然這些油氣資源大多處于非敏感區域,但是長期、大規模的開采勢必會對區域環境造成影響,而且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部分環境問題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因此,將其納入環境準入很有必要。此外,與之相匹配的石化行業在新疆也有較大發展,石化行業排放的VOCs已被列為環保部門綜合整治的重點。近期,環境保護部發布了《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3],將研究制定VOCs排污收費辦法,率先在石化行業征收VOCs排污費。因此,環境準入應進一步加強對石化行業的管理要求,促使新疆石化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其他行業如電鍍、合成革與人造革、鑄造等,都應納入環境準入管理范疇。
其次,提高規章效力。環境準入條件修訂完善后,建議通過自治區人民政府進行發布,從而提高規章效力。環境準入條件要求環保部門要與其他部門建立協同管理機制、會商制度等,但如果環境準入條件只是通過環保部門進行發布,就很難實現多部門聯動,必須通過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提高規章效力,才能實現環保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有效協調。在此基礎上,建議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建設項目管理委員會”,由發改委、經信委、國土資源廳、環保廳、水利廳、農業廳、畜牧廳等組成;或者建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在自治區政府的領導下,研究解決全區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統籌協調相關部門職責分工,加強聯合執法和監督管理。
最后,適時修訂完善。隨著國家及自治區對環境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新政策、新技術規范、新管理要求不斷發布實施,尤其是指導環境管理的各環境要素法律法規的修訂及制訂,例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的修訂,《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訂。對于這些法律中提出的新要求,環境準入條件必須與之相適應,這就要求環境準入條件要與時俱進、不斷修正完善。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EB/OL]. (2012- 07- 10) [2014- 10- 17]. http://www.xjepb.gov.cn/tabid/807/InfoID/382233/frtid/40/Default.aspx.
[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行業環境準入條件(試行)[EB/OL]. (2014- 02- 21) [2014- 10- 17]. http://www.xjepb.gov.cn/tabid/795/InfoID/410369/frtid/40/Default.aspx.
[3] 環境保護部. 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EB/OL]. (2014- 12- 05) [2014- 12- 27]. http://www.zhb.gov.cn/gkml/hbb/bwj/201412/t20141211_292842.htm.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Access Practices for Key Industries in Xinjiang
BAI Yan-bin, DONG Ya-ming, CAI Wei, WANG Chang-sheng
(Xinjiang 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Urumqi 830063, China)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by the Party Committee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n “giving priority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stablishing eco-friendly Xinjiang” and “sustainabl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eco-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access criteria for key industries in Xinjiang was formulated after an overall investigation of local industries. Since it was put into practice on a pilot basis, the environmental access criteria has become the basis and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Xinjiang to approve and mana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is also a critical policy-making reference for all local governments across Xinjiang.
Xinjiang; ke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ccess
2014-08-26
白雁斌(1973—),男,甘肅靜寧人,高級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及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工作,E-mail: 852751840@qq.com
10.14068/j.ceia.2015.02.009
X828
A
2095-6444(2015)02-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