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習沒有激情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能否催生語文學習動能將決定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與激情。對此,作者據三十年實踐而成一己之說,從七個方面的教學實踐談經論典,以資借鑒。
關鍵詞:教師學識 ?方法技巧 ?語言幽默 ?理想情趣 ?作文褒獎 ?師生感情 ?課外語文活動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1],愛因斯坦講過:“興趣和愛好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最大動力”[2]。興趣和愛好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自當成為語文教育教學研究的永恒課題。
可怎樣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動能呢?依本人近30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教師的廣博學識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動能。“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先有一桶水”。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且不說必須具備豐厚的語文專業知識,單是課文教學中所涉獵的知識內容,就足以讓語文教師眼花繚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遠至盤古開天、夸父逐日,近至改革開放三十年,大至蒼茫宇宙,小至肉眼視而不見的細小微粒……無論課文中涉及哪一個知識點,都要求語文教師給予圓滿解答,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廣泛涉獵知識面。雖不能要求成為專家,但必須成為“雜家”。這是教師準確駕馭教材的基礎,也是教師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讓學生對教師敬慕的重要條件。放眼文壇,無數巨匠無不因仰慕語文教師知識淵博而成長。反之,學生同樣也會因厭煩語文教師而喪失語文學習興趣。實踐告訴我們語文教師:“打鐵還須自身硬。”
方法和技巧可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動能。語文課的教學不僅要求傳授給學生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在外講學,但他所帶班級的成績,在全國高考中總是名列前茅。究其原因,在他所上的為數不多的語文課堂上,他所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自己對教材的新穎見解,更多的是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巧。學習方法和技巧的適時應用,帶給學生的一定是學習欲望滿足時的快感和更大學習興趣的產生。反觀現實教育,授課過程中有很多教師僅僅局限于教材而缺乏自己新穎獨特的見解,儼然老和尚念經,長此以往勢必被學生所厭棄,也勢必致使學生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
幽默風趣的課堂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能。探究青年特級教師程翔的課堂風格,其之所以能引人入勝,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口齒清晰、速度適中、語調準確,生動形象、深入淺出、聲情并茂,極富藝術感染力。[3]而走入學生中間,我們聽到更多的也是對某某幽默風趣老師的贊嘆。我們現代教學倡導寓教于樂,其實質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授課藝術,一句幽默的語言、滑稽的表情可能給學生留下終生的印象。而實踐中,我們一些教師“學富五車”卻無力展示在課堂之上,講起課來循規蹈矩,沒有激情、沒有色彩,這樣的授課肯定會變成學生的“催眠曲”,也必將影響課堂的授課效果,影響授課教師的良好形象。
理想情趣的培養可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能。一個人能否愉快地生活,完全取決于他是否有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趣。對學生,一方面要進行思想教育,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時代新人;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情趣,使他們以正確的認識、飽滿的熱情對待生活、對待社會、對待人生。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始終貫穿這一目標。魯迅先生之所以能夠棄醫從文,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感受到國人的精神麻木已無法喚醒興邦的斗志,由此堅定了他癡心文學拯救國民的決心,奠定了他成為一代文學巨人的基礎。
學生作文的肯定與褒獎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能。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是作文。為避免學生因對作文的畏懼心理而失去語文學習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生活,并能用自己的見解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時,命題一定要多樣化,生活化,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批改時也要多表揚,少指責。評語不能泛泛而談,而是要充滿感情,語氣要誠懇、準確。講評時,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味到成功,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不足之處,下次作文力求避免,爭取進步。曾有一學生,本來語文成績平平,一次命題作文吻合了他的生活經歷,他寫下自己的真實感受,讀起來真切動人,老師批語中給了他充分肯定。他的寫作興趣由此迸發,以后每次作文均有可觀之處,語文成績也大有提高。后經努力,他考進了山東大學中文系。實踐證明,老師的褒獎和鼓勵可培養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良好的師生感情可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能。古人云“學之經莫速于好其人”[4]。學生某門功課的好壞,往往與學生對老師的好惡有關。學生如果喜歡、熱愛某一位老師,自然也就會愛好他所教的學科。反之,就會遷移至對教師所教學科的厭煩。因此,做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平等真誠地教育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這樣方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而贏得尊重的老師授課自然也就會成為學生的焦點。一位不熱愛學生的老師,絕對不是一位好老師,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名教書匠。一位不熱愛老師的學生,也決不會以熱情去學習老師所教的課程。要率先垂范,為人師表,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在師生的友好交往中最大限度地催生語文學習熱情。
多彩的課外活動可培養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能。語文課的學習,絕不僅限于語文課堂,而是有許多途徑。有計劃、有目的的語文課外活動,可拓寬學生視野,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促進語文學習興趣。有先人講過,“讀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書就是在找尋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5]。我們平日倡導的課外閱讀一定程度上就是對先人圣言的踐行。實踐中,我們可以組織形式靈活的語文基礎知識競賽、朗誦競賽、猜字謎競賽、作文競賽等活動引導學生,長此以往,必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無定法,學無定規,在此真誠地希望語文教學同仁相互交流,共勵共勉。
注釋:
[1]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
[2]易洪波,李智謀編譯,[美]愛因斯坦:《相對論》,重慶出版社,2006年版。
[3]程翔:《一個語文教師的心路歷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安小蘭譯注,[戰國]荀況:《荀子·勸學》,中華書局,2008年版。
[5]閔群:《帶領小學生進步的智慧故事》,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7年版。
(黃秀玲 ?山東省招遠市泉山學校 ?265400)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