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坤 翼麗昕
摘 ?要:本文對近十年流行詞語中出現的類詞綴現象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探討了類詞綴與詞綴之間的區別,以及其與詞根構成的新詞進入流行詞語的原因,最終得出結論:類詞綴與詞根構成的新詞具有能產性強和形式上反傳統的特點,同時這也是其進入流行詞語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流行詞語 ?類詞綴 ?原因
通過對近十年流行詞語的整理分析,我們看出其中有相當數量詞語中存在類詞綴現象,比如“零XX、XX姐、XX族、XX門、XX客、XX控、被XX、微XX”等,我們將這種現象看做是流行詞語的特殊形式。新興詞語中類詞綴的大量出現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語言現象。由于在漢語中派生詞占有很大的比例,漢語中嚴格意義上的詞綴也不過是包括前綴“老、初、阿、第、可”和后綴“子、兒、頭、化、性”等10個。類詞綴的大量出現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語言現象。
一、類詞綴的定義
類詞綴這一術語最早是呂叔湘先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來的,“指介于詞根和地道的語綴(詞綴)之間的語素”[1](P14)。他認為“漢語里地道的語綴不很多,……有不少語素差不多算是前綴和后綴,然而還是差點兒,只可以成為類前綴和類后綴”。因此類詞綴相對于詞綴來說就是詞匯意義正在虛化但是并沒有完全虛化的那部分語素。詞綴虛實之間的界限是模糊和不確定的,所以詞綴與類詞綴也不是界限分明的。這種介于詞根和典型詞綴之間的構詞能力很強的半實半虛的成分,豐富了流行詞語的存在形式,展示了流行詞語的時代色彩,折射出了一定的社會文化心理。
二、類詞綴產生并流行的原因
上文提到,漢語中地道的詞綴也不過十個左右,但是近些年來類詞綴不斷增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語言發生的外部環境
從語言發生的外部環境來看,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的重大變化,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事物和新的現象。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信息傳遞功能是其社會功能中最基本的,并且語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因此為了滿足人們認識、指稱和交際的需要,就出現了大量的新詞。類詞綴只是這些新詞中的一部分,它利用原有的構詞語素加上能夠指稱新事物和表現新現象的類詞綴,形成一系列派生詞。現將影響類詞綴產生并流行的外在原因分為以下幾點:
1.社會經濟的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現象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并成為人們交際談論的話題,這就需要用更加新穎豐富的語言來指稱他們,從而滿足社會發展和人際交流的需要。類詞綴加上原有的構詞語素組成的一系列派生詞恰好適應了語言的這方面需要,并且其具有極其強大的能產性,能夠源源不斷地以此結構類推,產生大量類似的新詞,以滿足指稱不斷產生的新生事物的需要。正是由于其強大的能產性以及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得類詞綴結構成為流行詞語中常見的一種特殊形式。
以“吧”為例,在現代漢語中,“吧”不具備構詞能力,是一個象聲詞和語氣詞,但從英語“bar”音譯過來的“吧”不但具有了一定的詞匯意義,而且也具有了較強的構詞能力,繼“酒吧”之后又派生出了“網吧”“話吧”“書吧”等一類新詞。這些新詞的出現都是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類詞綴強大的能產性,使得酒吧、網吧、書吧這些休閑娛樂場所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吧”被音譯成漢語之后很快就被人們理解、接受并運用于日常交際中,“吧”也就發展成為漢語中的類詞綴,并逐漸流行起來。
2.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近些年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語言表達方面也由過去傳統的保守觀念趨向于現今的追求個性,社會各界追求個性、立異標新的心理日益突出。“被就業”“大叔控”“微電影”“云技術”“卡奴”“零首付”這些新奇怪異的詞匯如今已經成為人們普遍接受并使用的流行詞語。
這種追求個性、標新立異的心理在青少年人群里尤為突出,他們大都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并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創新意識和反傳統的心理。青少年所使用的語言往往標新立異、個性張揚,具有特別強的網絡語言時代感。像“被幸福”“黑客”“啃老族”這些詞匯都具有新奇怪異的特點,符合青少年追求個性的心理;而且這些由類詞綴加上構詞語素構成的派生詞具有強大的能產性,因而得以廣泛傳播,成為流行詞語的一部分。
(二)語言發展的內部因素
語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的變化發展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語言發展的內部因素指的是語音、語義和語法三個方面對語言發展的制約與影響。
1.語音方面——漢語詞匯的雙音節化
古代漢語基本上是“一字=一音節=一詞”[2],然而這種情況在中古漢語之后出現了改變,大部分的單音節詞都向雙音節轉化。王力先生將漢語雙音節化的原因總結為三點:語音的簡化、外語的吸收和漢語自身的發展規律[3]。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漢語詞匯的音節不是永遠停留在雙音節上。從古代和近代開始,一方面由于語音的簡化,雙音節甚至是多音節詞開始涌現;另一方面為了滿足語言表達嚴謹性的需要,音節長度的增加是一個總的趨勢。
由于漢語的雙音節詞匯數量非常大,所以人們逐漸傾向于利用熟悉的雙音節詞加上某個意義搭配的類前綴或者類后綴組成新的派生詞,來表達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新現象。漢語中雙音節詞在和這種新興的類詞綴組合之后,構成“類前綴+雙音節詞”或者“雙音節詞+類后綴”的形式,具有強大的類推作用,能夠產生大量三音節的新詞語,例如“微+雙音節詞”構成“微XX”格式,“微電影、微小說、微生活、微時代、微社區”等新詞猶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并得到普遍運用與廣泛傳播,躋身于流行詞語的行列。
2.語義方面
之所以要在“詞綴”之前加個“類”字,是因為它們在意義上還沒有完全虛化,有時候還以詞根的面貌出現[4](P48)。類詞綴在意義上有虛化的趨勢,在構詞時,它們的位置相對固定,構詞能力極強,并且具有標明詞性的功能。很多由類詞綴構成的新詞在形式上具有簡潔的特點,內容上又能夠濃縮語義,并且類詞綴與雙音節詞組合時句法關系更為緊密。用更簡潔的語言表達相同的意思符合當下這個講求效率的社會的經濟性原則,而這種由類詞綴加上詞根語素組成的新詞恰好具有形式簡潔而意義豐富的特點,類詞綴因此產生并得以廣泛傳播。
例如,“零”這個類前綴,與其后的雙音節詞組成“零XX”的形式,從意義上來看,“零”量的含義漸漸虛化,“沒有”的含義日益凸顯,其詞義主要朝著“沒有、否定、不、無、空的、虛的、達到極限的程度”[5]發展。“零”的原義是:作為數詞,表示沒有數量,或者表示一個小數目。在“零XX”的句法結構中,采用的是“沒有、無、不”來表示否定的句法意義,形式上更加簡潔,意義上更加直接,并且句法關系也更為緊密。
3.句法功能方面
句法功能的不同要求對詞匯也產生了巨大的挑戰。在人際交流中,我們需要根據交流的對象、場合等因素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以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格賴斯提出了著名的會話合作原則,它是指交際雙方為使會話、合作順利進行,以達到共同的溝通目的而必須相互配合,共同遵循的某些準則,其中的方式準則要求我們在進行交流時要簡短,避免冗長。類詞綴與詞根語素構成的新形式恰好符合這一原則。
例如,在這個買房壓力日益增大的社會現實面前,房地產企業為了招徠顧客,減輕顧客心理上的壓力,便使用“零首付”作為誘餌,意思即按揭購房可以不用付首付款。“零”在指稱事物實體時,表達的是否定的含義;但在指稱狀態時,便變成了肯定的含義。“零首付”與“不用付首付款”的含義相同,但是二者在句法功能上存在差距,前者是用肯定的形式表達否定的含義,使一個表示否定意義的短語詞匯化了,并且在長度上也比較簡潔。另外,從心理學上講,人們更傾向于接受肯定形式的表達而不喜歡否定形式的表達,這也是類詞綴“零”產生并迅速流行的重要原因。
三、結語
語言是不斷發展的開放性的系統,隨著新現象的產生,各種新的語言及語言形式也日益豐富了漢語的發展,類詞綴進入流行詞語便是很好的例子。上文對于類詞綴進行了簡單的定義,分析了類詞綴產生并得以流行的原因。類詞綴位置上的固定性、結構上的能產性以及其意義的不斷虛化和形式的新穎都將加速其虛化的過程。但是,詞根虛化為詞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流行詞語中出現的這些類詞綴是否能夠完全虛化成為詞綴還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讓我們拭目以待。
(項目名稱:從近十年流行詞語看社會文化的發展演變,項目編號:[201410065023]。)
注釋:
[1][4]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2]石毓智:《現代漢語語法系統的建立——動補結構的產生及其影響》,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頁。
[3]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年版。
[5]周日安:《數詞“零”的綴化傾向》,西北師大學報,2003年,第3期。
參考文獻:
[1]馬慶株.現代漢語詞綴的性質、范圍和分類[J].中國語言學報,1995,(6).
[2]王洪君,富麗.試論現代漢語的類詞綴[J].語言科學,2005,(9).
(王麗坤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 ?300387)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