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名不僅受特定時代特定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以及修辭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而且還反映出某一地域在特定時代的地理風貌、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人們的生活情感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如皋地名詞匯結構和用詞特點豐富多樣,反映如皋獨特的江河文化與風貌。
關鍵詞:如皋 ?地名 ?通名 ?專名 ?詞匯
地名就是一個地方的名稱,而名稱要用一定的語言形式來表達。語言形式的選取不僅受制于特定時代特定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以及修辭等多種因素,而且還反映出某一地域在特定時代的地理風貌、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人們的生活情感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地名是文化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如皋位于長江三角洲北翼,江蘇省南通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南臨長江,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如皋地區地名豐富多樣,且具有地域特色。目前學界對如皋地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名稱的搜集和羅列,如《如皋縣地名錄》,并未分析如皋地名的內部結構和用詞特點;另外也有論文如《南通地名的語言學分析》,以南通地名為研究對象,而如皋地名只是其一部分,其論述并未充分展開。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在文化語言學的視域下,從語言和文化兩個方面對如皋地名進行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限于篇幅,本文在時間上僅以2013年3月為限,空間上以如皋市政區為限,對此一時空下所統計的街道、鎮、居、村的名稱做靜態的研究(其中不包括行政區劃名稱),而不進行歷時的梳理和溯源研究。
一、如皋市政區地名的音節結構分析
音節構成是地名的語音形式,筆者分析發現,如皋地名都是雙音節和三音節的。
雙音節:下原、九華、郭園、石莊、長江、吳窯、江安、搬經、磨頭等。
三音節:龍游河、二百畝、車馬湖、楊花橋、張八里、宋家橋、草張莊等。
表1:如皋市政區地名音節結構統計表
音節數
數量及
百分比 雙音節 三音節
數量(共361個) 332 29
百分比(100%) 92% 8%
從上表可以看出,如皋地名中沒有單音節詞,雙音節詞占絕對優勢,還有少量三音節詞。究其原因,除了詞匯自身雙音化的發展趨勢之外,行政干預也在其中起了不少規范作用。自2013年如皋行政區劃調整后,其地名也有很大的變化,且四音節詞和五音節詞在區劃調整后已經不存在了,如“大石家莊、東平北小圩”等。另外,音節結構的簡潔明了也能夠方便人們記憶和轉述。
二、如皋市政區地名的通名系統和專名構成
通名是普通名稱的簡稱,與其相對的概念就是專名,即專有名稱的簡稱。專名具有特指性,而通名則具有類別性。如:“?!薄昂薄昂印本褪峭?,但是“黃?!薄佰蛾柡薄包S河”就是專名,指特定的水域。下文將分別從通名和專名這兩個角度,對如皋市政區地名詞匯進行分類整理和歸納。
(一)如皋市政區地名的通名系統
1.如皋市政區地名的尾字統計
首先,將如皋市政區的地名尾字先整理出來(去掉行政區劃名稱)。經統計,如皋市政區的地名尾字一共有155個,下面將尾字出現的頻次列出(括號內的為出現出現頻次):
莊(44) ?橋(24) ?園(12) ?港(10)
南(9) ? 東(7) ? 堡(7) ? 圩(6)
出現頻次為5的尾字有5個:
河 ?西 ?華 ?池 ?北
出現頻次為4的尾字有5個:
新 ?明 ?灣 ?窯 ?甸
出現頻次為3的尾字有13個:
青 ?壩 ?興 ?龍 ?徐 ?口 ?建 ?江 ?楊 ?李 ?石 ?頭 ?陽 ?馬
出現頻次為2的尾字有30個:
定 ?行 ?巷 ?廟 ?里 ?洋 ?岱 ?樓 ?林 ?宗 ?平 ?王 ?案 ?劉 ?進 ?市 ?埭 ?心 ?黃 ?群 ?富 ?山 ?經 ?夏 ?岸 ?房 ?陳 ?海 ?堰 ?原
出現頻次為1的尾字有93個:
官 ?長 ?水 ?星 ?郊 ?鶴 ?民 ?殷 ?勇 ?井 ?垛 ?廈 ?實 ?姚 ?墩 ?生 ?門 ?風 ?余 ?濟 ?陸 ?鄔 ?塘 ?設 ?勝 ?閘 ?沙 ?畝 ?豐 ?福 ?零 ?洲 ?湖 ?路 ?腰 ?敢 ?峰 ?梓 ?殿 ?旦 ?著 ?冒 ?狄 ?韓 ?沈 ?張 ?戶 ?高 ?聯 ?團 ?九 ?柴 ?杜 ?嚴 ?作 ?中 ?通 ?葛 ?絡 ?利 ?許 ?界 ?上 ?全 ?馮 ?鮑 ?正 ?埠 ?蔡 ?炎 ?籬 ?書 ?亮 ?洪 ?凌 ?云 ?蕩 ?光 ?樹 ?甲 ?舌 ?碼 ?屏 ?漁 ?扇 ?防 ?家 ?柳 ?田 ?元 ?城 ?安 ?蒲
通過以上尾字的統計,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如皋地名尾字的使用頻率及其分布情況,為通名的統計奠定基礎。以上這152個地名尾字并不都是地名通名,其中一部分漢字成為了通名用字。
2.如皋市政區地名的通名統計
表2:如皋市政區地名中的通名漢字及出現頻次
(a:居委會;b:村委會;c:鎮;d:街道)
如皋市政區地名中的通名漢字及出現頻次
序號 通名 頻次 用例 所在街道、鎮
1 莊 44 許莊(a) 如城街道
2 橋 24 十字橋(b) 磨頭鎮
3 園 12 茄兒園(a) 丁堰鎮
4 港 10 紀港(b) 城北街道
5 堡 7 馮堡(a) 東陳鎮
6 圩 6 夏圩(b) 丁堰鎮
7 河 5 龍游河(b) 如城街道
8 池 5 石池(b) 東陳鎮
9 灣 4 徐灣(a) 東陳鎮
10 窯 4 薛窯(a) 長江鎮
11 甸 4 謝甸(a) 搬經鎮
12 壩 3 宏壩(a) 如城街道
13 口 3 閘口(a) 石莊鎮
14 江 3 長江(a) 長江鎮
15 陽 3 天陽(a) 磨頭鎮
16 巷 2 顧巷(b) 城北街道
17 廟 2 孔廟(a) 如城街道
18 洋 2 賀洋(a) 如城街道
19 岱 2 顧岱(b) 白蒲鎮
20 林 2 桃林(a) 城南街道
21 市 2 黃市(a) 江安鎮
22 埭 2 鄂埭(b) 江安鎮
23 群 2 周群(a) 江安鎮
24 山 2 土山(b) 搬經鎮
25 岸 2 雪岸(a) 東陳鎮
26 堰 2 丁堰(c) 丁堰鎮
27 原 2 下原(a) 下原鎮
28 水 1 秀水(a) 如城街道
29 郊 1 西郊(a) 如城街道
30 井 1 八角井(b) 城北街道
31 垛 1 獅垛(b) 城北街道
32 墩 1 十里墩(a) 城北街道
33 門 1 鹿門(a) 城北街道
34 塘 1 馬塘(a) 城南街道
35 閘 1 永平閘(a) 長江鎮
36 沙 1 中心沙(a) 長江鎮
37 洲 1 楊洲(a) 長江鎮
38 湖 1 車馬湖(a) 長江鎮
39 路 1 新路(b) 白蒲鎮
40 殿 1 蔣殿(a) 白蒲鎮
41 團 1 六團(b) 江安鎮
42 埠 1 唐埠(b) 石莊鎮
43 蕩 1 蔡蕩(b) 下原鎮
44 樹 1 野樹(a) 下原鎮
45 碼 1 楊碼(b) 九華鎮
46 防 1 營防(a) 九華鎮
47 家 1 陳家(b) 吳窯鎮
48 城 1 如城(d) 如城街道
據上表,可以將如皋地名的通名分為以下三類:
1.自然地理實體通名:
港 ?河 ?池 ?灣 ?甸 ?口 ?江 ?陽 ?洋 ?林 ?山 ?岸 ?原 ?水 ?墩 ?塘 ?沙 ?洲 ?湖 ?蕩 ?樹
2.聚落通名
莊 ?園 ?堡 ?巷 ?岱 ?市 ?埭 ?群 ?郊 ?團 ?家 ?城
3.人工建筑地物通名
橋 ?窯 ?廟 ?井 ?垛 ?門 ?閘 ?殿 ?埠 ?碼 ?防 ?路 ?堰 ?圩 ?壩
由此可以發現,自然地理實體通名最多,有21個,占總數的43.75%;人工建筑地物的通名有15個,占總數的31.25 %;聚落通名最少,有12個,占總數的25%。
(二)如皋市政區地名的專名構成
如皋市政區地名中的專名,體現著人們對通名的認識和理解。
1.對通名特征的認識和理解。通名的特征大多數是用名詞表示的,因此這類地名常見的是用“名詞+通名”的形式來表示。名詞主要是姓氏、動物、植物、地理地貌、人工地物等。
動物+通名,如:馬塘、龍橋、龍河、獅垛等。
姓氏+通名,如:顧莊、紀莊、戴庒、石莊、康莊、王莊、夏莊、張莊、鄒莊、周莊、章莊、鮑莊、夏堡、馮堡、曹堡、鄧園、郭園、楊家園、姚家園、錢園、趙園、姜園、顧橋、陳橋、田橋、楊花橋、孔廟、洪橋、朱家橋、朱窯、吳窯、徐灣、宗岱、顧岱等。
植物+通名,如:茄兒園、花園、柴灣、桃林、藕池等。(例外:“林梓”是采用“通名+植物”的形式)
地理地貌+通名,如:海壩等。
人工地物+通名,如:車馬湖等。
2.對通名性質的認識和理解。人們對通名性質的了解主要表現在對大小、長短、高低、形狀、色彩、多少等直觀感受上,所以這類地名常見的形式是“形容詞+通名”。如:秀水、長巷、宏壩、八角井、野林、十里墩、紅橋、三橋、小馬橋、三河、四圩、明池、環池、塘灣、塘堡、三洞口、橋口、閘口、平田等。
3.對通名方位的認識和理解。如皋地名中有很多包含著對通名方位的認識,只有準確的方位,才能標志出正確的地名。在如皋市政區地名中,方位詞與通名的組合主要有兩種形式:“方位詞+通名”和“通名+方位詞”。其中,以“東、西、南、北”這幾個方位詞居多。
方位詞+通名,如:西郊、南莊、北莊、南東城、北園、西莊等。
通名+方位詞,如:城南、城北、城東、城西、營西、鎮南、林上、堰南、郭南等。
4.對方言詞的描述。如皋地名中有的使用了方言詞匯,這些方言詞的融入使得地名更為生動形象。如“柴灣”:據傳該地原是一片荒野,蘆葦(方言蘆柴)叢生,通揚運河流至此地,繞了一個大灣,柴灣由此得名[1](P56)。
“大明”之名取自境內一出名的木質橋梁——太平橋,后因方言關系,人們將“太平”誤為“大明”[1](P108)。
三、如皋市政區地名的構詞方式分析
如皋地名的構詞方式可以分為“專名”式、“專名+通名”式等。
(一)專名式
地名中只有專名部分,沒有通名與之組合。如皋專名式地名較多見于名詞,動詞、形容詞較少。其中名詞以數詞、量詞、人名(包括兩個姓氏的縮略)、植物等居多,如:十里、二百畝、張八里、劉亮(紀念劉亮烈士)[1](P56)、萬富(紀念楊萬富烈士)[1](P60)、文著(紀念醫生文著)[1](P169)、劉楊(紀念劉亮、楊萬富烈士)[1](P56,P60)、申徐(申家莊、徐家莊的縮寫)[1](P120)、仙鶴(長有一棵扁柏樹,形似仙鶴)[1](P73)、鐵籬(四周栽滿鐵籬笆樹的莊園)[1](P73);動詞主要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成立、大躍進等有關,如:建設(打垮反動派,人民得解放,立志重新建設家鄉)[1](P138)、勇敢(如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對敵斗爭勇敢頑強)[1](P183)、勝利(建立革命根據地,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對敵斗爭節節勝利)[1](P195)、躍進等;形容詞主要體現人們的美好愿望和對生活的憧憬,如:永豐、永福、光明等。
(二)“專名+通名”式
1.單純詞充當專名
在單純詞充當專名中,單音節詞占絕大多數,多音節詞未發現。例如:馬塘、龍橋、龍河、獅垛、顧莊、紀莊、戴庒、石莊、康莊、王莊、夏莊、張莊、鄒莊、周莊、章莊、鮑莊、夏堡、馮堡、曹堡、鄧園、郭園、錢園、趙園、姜園、顧橋、陳橋、田橋、孔廟、洪橋、朱窯、吳窯、徐灣、宗岱、顧岱等。
2.合成詞充當專名
在充當專名的合成詞中,偏正式充當專名的數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主謂式最少。
a.主謂式:龍游河等。
b.并列式:車馬湖、楊花橋、張楊園等。
c.偏正式:天河橋、平園池、八角井、復興莊、十里墩、花園橋、新王莊、宋家橋、蔡埠莊、三洞口、永平閘、朱家橋、楊家園、姚家園、十字橋、草張莊。
d.附加式:茄兒園、小馬橋等。
四、從地名用詞看如皋文化
(一)通名用詞別具一格,反映如皋江海文化
如皋市政區地名的通名復雜多樣。據上文統計,自然地理實體通名居多,有21個,占總數的43.75%。其中與江、河、水有關的通名占絕大多數。這些通名反映了如皋臨江瀕海的特征,并且水已經深深融入如皋的歷史社會文化中,如:龍游河、龍河、紀港、焦港、秀水、石池、中心沙、藕池、丁堰、新堰等。其次,聚落通名和人工建筑地物通名也種類繁多,分別占總數的25%和31.25%,這反映了如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單就以“莊”為通名的地名就有44個,如:高莊、陳莊、黃莊、周莊、章莊、任莊、劉莊、盧莊、葉莊、鮑莊、石莊、錢莊等;以“堡”為通名的地名有7個,如:夏堡、李堡等;以“園”為通名的地名有12個,如:郭園、姚家園、錢園等;以“橋”為通名的地名有24個,如:陸橋、顧橋、田橋、朱家橋、沈橋等。
(二)專名用詞豐富多樣,反映如皋地方風貌
如皋市政區地名的專名豐富多樣,主要以姓氏、植物、方位等為專名。在如皋地名中,有很多以姓氏為專名的地名,這反映了如皋人民對宗族的尊崇和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如:顧莊、紀莊、戴庒、石莊、康莊、王莊、夏莊、張莊、鄒莊、周莊、章莊、鮑莊、夏堡、馮堡、曹堡、鄧園、郭園、錢園、趙園、姜園、顧橋、陳橋、田橋、朱窯、吳窯、徐灣、宗岱、顧岱等。同時,如皋是遠近聞名的花木盆景之鄉,物產豐富,從專名的用詞上就可見,如:茄兒園、花園、柴灣、桃林、藕池等。如皋地處長三角區,為沖積平原,不同于山地,因此專名中多采用“東、西、南、北”等方位詞充當,如:西郊、南莊、北莊、北園、西莊、城南、城北、城東、城西、營西、鎮南、林上、堰南、郭南等。
注釋:
[1]如皋縣地名委員會:《江蘇省如皋縣地名錄(內部資料)》,1983年版。
參考文獻:
[1]如皋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如皋縣志[M].香港:香港新亞洲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
[2]如皋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如皋指南[M].揚州:廣陵書社,2009.
[3]陳萍,鄧紅學,周驥.重慶地名的詞匯特點論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12).
[4]周文德.重慶市政區地名通名初探[J].重慶與世界,2010,(11).
[5]朱培培,陳瑩,程詩涵,朱蘭香.南通地名的語言學分析[J].語文學刊,2010,(8).
[6]覃鳳余.壯語地名及其研究——壯語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之一[J].廣西民族研究,2005,(4).
(石蕾蕾 ?南通大學文學院 ?226019)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