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輝
摘 要:當利率通過市場機制決定時,商業銀行一方面取得了資金定價權,另一方面也遭受著利率不確定性的沖擊。尤其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進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力度不強、范圍不全面,利率開放以后,過去隱藏的利率風險逐步凸現出來,如果這些風險不能得到有效處理,勢必會給銀行發展甚至金融業穩定帶來不利影響,所以我們有必要探討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的商業銀行風險狀況及相應的管理策略問題,比如完善風險內控機制、規范風險管理模型、建立高效人才機制等,此外,還應當積極營造良好和諧的外部金融環境,給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創造可依賴的平臺基礎。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1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
1.1 正面影響
1.1.1 能夠提高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利率市場化可以幫助提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水平,使商業銀行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投入到風險控制工作中去。由于我們國家一直以來對商業銀行實行利率管制政策,商業銀行的自主定價策略被剝奪,商業銀行始終缺少對利率風險的主動控制權,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才有可能真正關心利率變化同資產、負債等的關系,才有可能促進我國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行業走向全面市場化,讓銀行達到完全意義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
1.1.2 能夠提升銀行金融創新水平。利率市場化可以帶動商業銀行對金融創新的能力,幫助新金融工具迅速形成、新型產品盡快推出,發展各銀行間的非利差型金融業務。當利率市場化真正形成以后,出于獲取更多存款的考慮,各商業銀行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存款利率,而出于獲取更多融資客戶的考慮,各商業銀行又會考慮將貸款利率做出一定幅度的下調,這種可能性變化將會致使銀行的傳統業務出現萎縮跡象。利率市場化將會帶動銀行更愿意做那些受利率影響較小的中間業務,所以新型金融產品的產生與普及只會很快成為現實。
1.2 負面影響
1.2.1 隱性利率風險的顯現。因為利率市場化的鋪開,商業銀行所存在的一些隱性利率風險將會很快顯現出來,這就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挑戰。商業銀行是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參與主體,在其以更加主動姿態對風險進行規避時,自然會對未來經濟趨勢、利率走勢加以預期。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依然相對匱乏,而風險管理意識、風險管理經驗的不足,也均讓隱性變顯性的風險極有可能成為商業正常運作之路上的絆腳石。
1.2.2 風險管理難度出現新變化。目前,我國的銀行體系之中,沒有建立形成完善化的利率風險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商業銀行利率風險隨時可變環境內的有效觀測系統方面還很落后。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政府部門放開利率管制,無疑會使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控制面臨極復雜的局面。此外,在債券市場里面,投資者普遍缺少債券衍生品,一般的對沖利率風險舉措有:把自持資產同負債相聯系,把浮動利率債券和固定利率債券比例加以調整,把長期債券轉變為中短期債券,管理者直接利用提升利率的辦法加以補救等。而這些方法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中,面臨著多變的利率風險,是無法對債券市場加以有效風險管理的。
2 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利率風險管理缺失
2.1.1 風險控制管理為薄弱。在西方發達國家,其利率決定機制重點由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決定,而從我國銀行的財務報表來看,我國銀行在風險控制方面則由總部處理相關事宜,在分行層面也僅由上層委任的若干成員做出直接報告。所以與國際上先進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管理較為薄弱,還有很多要改進完善之處。
2.1.2 資產負債管理缺失。特別是關于資產負債的管理,中國商業銀行管理缺失是普遍通病。因為長期利率管制政策的實施,央行利率難以準確預測,無法依利率趨勢做出及時的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從而造成利率損失。一是比率結構,二是期限結構不夠合理。
2.2 缺乏必要對沖工具
首先,利率將會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產生更加激烈的波動,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實現對沖的作用變得非常明顯。其次,國際金融市場中,普遍采取期貨、期權、遠期等衍生產品實現風險管理未來不確性利率的監測,而對于我國銀行來說,這些工作處于缺失狀態。最后,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方面,銀行管理者和政府監管部門都對其有一定程度的或有意或無意限制。
2.3 風險管理技術不足
同國際上先進的銀行風險管理技術比較而言,我國的商業銀行相關工作還非常不成熟。通過閱讀幾家主要商業銀行的財務報表能夠發現:這些銀行主要借助缺口方法對利率風險加以評估。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建立起風險價值VaR方法的商業銀行,而現有的風險價值系統難以真正起到決策參考作用。
3 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策略
3.1 完善風險內控機制
現在的商業銀行已經普遍采取了資產負債管理部門分立形式,可是對于利率風險進行管理卻沒有單獨放權,產生了多頭管理的復雜局面。在這種復雜模式的影響下,一方面商業銀行的各分行由于受到任務指標的壓力,會想盡辦法吸收存款,可另一方面卻又要殫精竭慮于給資金尋找出路的問題。所以商業銀行總行需要形成相應的風險管理部門,以便對銀行利率政策標準加以統一監管,達到內部利率傳導機制聯運的效果,讓商業銀行每一個分支機構均有施行完整利率風險控制體系的機會。
3.2 規范風險管理模型
目前國際銀行業在分析利率敏感性方面,表現出了技術與方法速度更快、更加成熟的優勢,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極有可借鑒之處。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要從當前金融市場外部發展條件進行研究,詳細了解其中牽涉到的技術問題、財力問題、市場發達程度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國商業銀行需要建立起更加適于我國的利率敏感模型,盡可能不采取統一規則,而放寬銀行自由操作的程度。
3.3 建立高效人才機制
利率敏感度分析是一項系統性與技術性均非常強的工程,因此金融業有關部門一定要考慮到人才問題,做好人力資源配置,收入分配配置。首先要大力吸納高層金融人才投身到商業銀行相關工作中來,其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對人力資源加以重新優化配置,集中精力培養行業精英。
3.4 努力拓展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也就是非利息收入份額的提升,能夠有效增強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因為多元化經營模式的介入,商業銀行的發展空間變得廣闊,目前已經可以組建相應的貨幣基金實體,可以實現代理優質客戶實現發售短期融資債券的功能。對公理財業務還可以給客戶提供更科學的理財建議,輔助客戶做好銀行間的債券買賣等業務。我國商業銀行有必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位對自身抵抗風險能力進行調整。
3.5 盡快完善金融市場
3.5.1 對金融市場本身的完善。我國金融市場有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的不足,難以從根本上給商業銀行提供良好土壤。所以要努力使我國貨幣市場更加完善,積極拓展它的覆蓋面,增強它的影響力;要努力使我國證券市場更加規范,利用間接融資的辦法對銀行系統性風險加以控制;要對金融衍生市場加以支持,使之有序適度發展,給銀行風險管理技術創建提供條件。
3.5.2 對周邊金融法規的調整。我國商業銀行可能遭遇多重的風險,在利率方面表現為定價、期權等,與風險類型和風險程度相比,政府的政策調整則相對滯后,因此需要注意下述問題:完善活期存款利率結息規則;需要考慮存貸款利率期限結構同商業銀行的特征關聯;央行在監管銀行時要增加政策透明度;要加速完善與利率衍生市場匹配的法規。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培訓學院課題組.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對策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2(6).
[2]朱天星.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綜述[J].金融縱橫,2013(4).
[3]張玲.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策略研究[J].時代金融,2014(2).
[4]王平.利率市場化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J].華南金融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