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 吳夢靜
【技法導入】
任何事物,只有通過對比才能顯出高低、大小、好壞。寫文章也是如此。縱覽中外作品,我們可發現對比表現手法被使用的頻率非常高,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中都會用到。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種手法來寫作呢?
【技法揭秘】
一、對比的定義
對比,也稱“對照”“映襯”,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即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并舉出來,相互比較,以收到強烈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兩相比照可使對立面的矛盾更加鮮明突出,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二、對比的類型
1.兩體對比。即把兩種相對或相反的人、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把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揭示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
2.一體兩面對比。即把一種人、事、物相反或相對的兩面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或把同一事物的今與昔、前與后、盛與衰、憂與樂等方面進行對比,形成強烈的表達效果,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三、使用對比手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1.明確中心,切記不可平均用力。
2.明確對比襯托的點。同學們要明確使用對比手法后能達到的目的,也就是對比襯托的“點”;然后再根據這個“點”去選擇所需要的材料入文。
【原創佳作一】
被手機代替的親情
□李欣璇
傍晚,夕陽西下,本該溫暖的家中此刻卻顯得十分冷清。“吱呀——”這時,傳來了一聲清脆的開門聲。我抬頭,發現外婆陽光滿面地走了進來,迫不及待地開口大喊:“周奕瀟,我回來了!想不想我啊?”
小時候,我就認為外婆對周奕瀟很偏心(周奕瀟是我弟),每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多分給他一些,他做錯了事也很少打罵他。
見沒有人回答她,外婆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絲難過。她輕輕嘆了口氣,提起剛買的菜往廚房走。我轉頭一看,奕瀟正趴在沙發上打游戲,一邊打著,嘴角還露出笑容,仿佛什么也沒有聽到似的。為了打破這個尷尬的局面,我立刻回了外婆一句:“外婆回來啦!好久不見!”聽見我的問候,外婆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這時,媽媽從臥室出來了,見外婆來了,不經意地問了一句:“媽,今晚在這兒吃飯嗎?”外婆低下頭,輕輕答了句“嗯”。可是轉眼間,媽媽也坐在了沙發上,拿著手機,開始玩微信。
外婆重重地嘆了口氣,走進廚房,拿出在菜市場精心挑選的大白菜放入水中,用粗糙的、滿是皺紋的手賣力地洗著。我沒有手機玩,正無所事事,見外婆這個樣子,心中不免有些難過,便去和外婆閑談。談著談著才發現這些以往有趣的話題現在卻顯得那樣枯燥乏味,眼睛也總是不由自主地瞟向奕瀟手中的平板。我不得不停止了閑談。
電子產品真可怕,竟可以讓人癡迷到這種程度。
外婆把洗好的菜放在廚房的桌子上,嘆了口氣離開了。我望著空蕩蕩的門口,又望望玩手機的他們。他們依舊捧著手機,像是外婆從未來過。
從此,很少來我們家的外婆就更少來了,只有在奕瀟回來時才勉強來一回。她說,事太多,外公一個人忙不過來。其實,我知道她有一半在說謊。
親情,難道還沒有手機重要嗎?
點評:當今社會中,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而在這篇文章中,母親和弟弟對手機的熱衷與對外婆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讀來令人動容。
【原創佳作二】
我心中的黃檀洞
□陳歆易
周末,我在家中翻閱著一本名叫《故鄉的黃檀洞》的書。書中把黃檀洞景區的一個用石頭壘成的洞介紹得十分詳細,據說,它還曾用來抗日呢。真是那樣嗎?容易想入非非的我又坐在椅上開始遐想了:陳舊的村落,彌漫著歷史的氣息。年過半百的人們在各家門前聊著家常;養蜂人的家中擺滿了大小不一的蜂箱,成百上千只蜜蜂“嗡嗡”地繞著蜂箱飛著,是多么快活,多么自由;由大小、形狀不一的石頭壘成的洞門因常年經歷風雨的洗禮,長滿了青苔……坎坷的山路,大片的竹林,這淳樸的景色多么讓人流連忘返啊。
合上書,瞅準一個機會,我苦苦糾纏著爸爸,想讓他帶我去黃檀洞游玩一番。“沒什么好玩的,只是一些老房子與一個石頭壘起來的小洞。”爸爸一口否決,“去了你會后悔的。”聽了爸爸的話,我的好奇心被激發了,不停地請求爸爸。終于,爸爸同意帶我去黃檀洞游玩一番。
我們坐著車來到了黃檀洞,由于車不能開進去,我們只好步行進景區。一路上,只看得見“汩汩”歌唱著奔跑的小溪,并沒有看見什么山洞。走過一片田地,便來到了山腳下。爸爸問我要不要上去?可我眼前呈現的卻是一條滿是牛糞,旁邊還有個雞窩的山路。
“洞門就在上面。”爸爸說。好,那就上去吧。
在上山的路上,確實有大片的竹林,微風吹過,蕩起層層綠波。過了一會兒,我們走到了一個用石頭壘成的洞前,它大約只有2米高。石頭上沒有青苔,只是洞的正上方漏水了,水一滴滴地往下滴,過往的游人都不免被水淋濕頭發。
“爸爸,這個就是嗎?”我有些失望地問爸爸。“嗯。”由于山路太滑,爸爸只注意著腳下,草草地回答了我。
這就是我念念不忘的那個黃檀洞?我簡直不敢相信,這與我想象中的簡直天差地別。我腦海中的黃檀洞仿佛是一篇童話,蜜蜂“嗡嗡”的聲音觸手可及,卻又十分遙遠。年過半百,坐在門前聊家常的老人確實存在,但那些用木頭。石頭搭成的舊屋多為棄屋,只剩下幾戶人家……
也許只有在夢里,我才能到達那古老的黃檀洞……
點評:書中所介紹的“黃檀洞”令作者神往,而當作者真正站在黃檀洞景區時,心中又不免有些失望。蜜蜂的“嗡嗡”聲,古老的小木屋,這些都沒有出現在眼前,腦中所想的與現實所看到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文章前后照應,敘事與抒情結合得很是巧妙。
【延伸文題】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影響無處不在。請以“影響”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清晰,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這個話題好寫,取材范圍廣,也不容易跑題,但要寫好卻不容易。如果只是平鋪直敘地羅列材料,寫出給自己帶來的是何種影響,那不過是一篇平庸之作。因此,寫作本題的關鍵在于選擇典型的材料,并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