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是職高語文課教學的目標之一,使得這些精神感染學生,內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各個方面都獲得提升。課本中選進的文章都具有極強的人文特征,其中很多都是人類優秀思想的成果,對高中生的氣質修養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潤學生的心田。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本文主要談用什么樣的教學思路去教以及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去講授。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72-01
我們職高語文課在職高全部文化課中的比重是非常高的,但是許多的職高生卻表現出漠視語文的態度,主要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無所謂,上課不認真,覺得上課聽講不是那么重要;對待作業的態度更加惡劣,從不按時完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那么他們的學習動力自然也就不強烈,學習主動性肯定會不明顯,學習過程一定不會持續。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講得唾沫漫天,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成了被動聽講的邊緣化角色,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和思路有待革新。
一、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
學生在愉快教學環境中,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與教學過程,他們有互動,他們互相尊重、相互傾聽,學生對老師不再存有害怕的心理,這時候學生為了獲得教師的贊揚和稱贊主動進行知識的研究與探索;使學生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下慢慢的進步。在這種民主平等的的師生關系下,學生一定會增強學習興趣,學習熱情也會高漲。另外,筆者認為教師的情緒也是會感染學生的,假如一位教師面帶微笑地走進課堂,這種表情就會感染學生,他們就會放松心情,這個時候教師一句幽默的語言或者一篇美文都是會打動學生,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的,那么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候學生會自覺的用接近作者的情感體驗的方式去閱讀,去體會,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和《合歡樹》,老師采用的導入內容既能調節學生情緒,又可以和課文內容緊緊相連,大家去體驗課文情感時就會準確,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在滿心的愉快中度過每一堂課,反之則事與愿違。
二、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教學
有些高中語文老師認為信息化教學手段只是花瓶,根本沒有用處,所以在教學中較少使用,即使使用也是擺設,對其使用的時間、使用頻率以及內容等并沒有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直接導致它成為裝飾品。有的老教師自身不會使用課件,于是索性在教學活動中棄之不用,依靠一支粉筆一張嘴走上講臺,這樣的教學手段無法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和豐富教學內容,嚴重影響了教學成效的提高。
語文作為一門文化基礎課程,中職生基本上不存在聽不懂的現象,但是由于他們缺乏自控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所以對一些辭藻、句子、段落沒有自學能力,傳統教學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以其獨特的生動形象性和優越性豐富了語文教學形式,由于融合了視聽聲像等元素,能快速的把枯燥抽象的形象表現出來,用來刺激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遲鈍而麻木的感官,激發他們學習興趣,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試想,我們在進行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學時,請學生自讀課文領會景物描寫的文字,那么對景色的理解不會深刻。但是利用多媒體來展示景色,學生不僅可以直觀體會到荷塘月色的美和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同時還可以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的沖擊,提高他們在文學方面的修養。
三、積極的情緒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對職業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我們教師一方面要善于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亮點,及時送上表揚和鼓勵給學生,讓他們在職高語文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并且在積極這種情緒的引導下學生會對語文的學習傾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這是很有意義的。另一方面,我們教師要一定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內心深處所想,與她們積極溝通,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也要對學生給予鼓勵,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制定進一步的目標,提高成績。
四、語文課要有文學味
通過知識的學習來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事語文課學習的目的之一。在職高語文課本中對文章的選擇上出現了多元化的局面,有古典詩歌、有文言文、有現代小說、有說明文、有科技散文等等,這些都用不同的方式講授了不同文學題材的賞析的方法,學生只要能有效的掌握這些資料,文學素養也就提高了。經過統計,文學類作品在現行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語文課堂具有“文學味”,使語文教學實現“詩化”,對于中學語文教學是多么重要。高中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能讓學生學習之用,通過學習的知識能進行文學創作,學生文學基本功夯實的過程就是語文課學習的過程,通過一點一滴的文學素養的積累,最后能讓學生寫作出充滿文學色彩的文章,這就是說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需要高中語文課堂中給與知識的普及和寫作方法的指導。
總之,在課堂上進行愉快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用充滿情感的態度來對待學生,還需要教師用充滿藝術的語言來感染學生,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找到真正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改變職高語文課的現狀迫在眉睫,要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上的"漏洞",他們就能付于行動而產生"我必須學"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肯定不會理想。研究教材時候我和學生一起探討而且進行大膽的取舍,閱讀現當代散文、小說、科技說明文時候在課文空白處做批注,閱讀文言文、古詩詞時候請學生自行探討用筆記下,畢竟學生是教學過程中認識活動的主體,教與學是互相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