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期和俞伯牙一次偶然的相逢,成就了‘高山流水’的千古傳奇;倫琴一個偶然的發現,開創了科學史上嶄新的局面;《列車上的偶然相遇》也是—個偶然的事件改變了一個人乃至幾代人的命運,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會不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同學們你們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偶然’和‘必然’?”這是我上學前教育班一堂語文公開課的導入,之后我就在思索: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現狀
目前學前教育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大多走向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他們面對的教學情境是靈活多變的,教育對象是祖國的未來,他們需要盡快的適應崗位,做到愛崗敬業,熱愛并熱衷于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因此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中職語文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用多樣的課堂活動激活整個教學過程樹立敬業誠信價值觀
(一)角色扮演。《列車上的偶然相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剛解放的黑奴的兒子,即作者的父親西蒙,面臨失學的危機后,無奈之中去列車上當服務員,與《星期六晚報》的出版公司的退休了的總經理博西先生偶然相遇.父親的認真、不馬虎的工作態度獲得了博西先生的好感,父親得到了他的資助,從而改變了人生的故事。
為更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理解“父親”的品質,我結合學前教育學生專業特點安排多彩的課堂活動,如復述演講、情景劇角色扮演等形式活潑、學生參與度高的活動。在12級學前教育1班中我找了三位普通話好,有表演基礎的女生分別扮演“父親”、博西先生夫婦情景模擬第4-5節 “列車上的臨時服務員”,在表演中學生理解了父親的形象,.強調指出這是父親工作認真負責的具體的表現。分析完后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人生的價值在于認真、執著和不馬虎。她們接受了一次別樣的生活體驗的同時認識到了敬業誠信的重要,教學效果很好。
(二)自主探究。在討論本課“你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偶然’和‘必然’”時采用自主探究方法,把學生分成小組,最終得出結論:在偶然與必然當中,偶然只是一種機遇,真正起作用的是父親本身具有的良好素質,即使沒有“列車上的偶然相遇”,憑著做人認真、執著,憑著對目標的追求,“好運”會再次與他有緣,這是必然的。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在問題討論中滲透價值觀教育。
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于文學作品中
一名幼師只有熱愛教育,才會愛孩子,才會獻身于教育。如果不熱愛教育事業,是不能擔當起教師育人的重任的。熱愛教育事業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錢來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幼師需要把這份對工作的職業深化為事業心,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
摘要:目前學前教育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忽視在教學中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忽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等問題。由此可見這樣的學前教育語文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對未來幼兒教師的培養要求。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大多走向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他們面對的教學情境是靈活多變的,教育對象是祖國的未來,他們需要盡快的適應崗位,做到愛崗敬業,熱愛并熱衷于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因此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中職語文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20-01愛,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真正做到對孩子負責,事業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中職語文課擔負著教學中滲透核心價值觀的重任。
(一)設立“專題式”教學,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取向。
根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以專題為單元,以帶有現實性和啟發性問題導入,再輔以相關作品。具體就是:以文學作品為縱線,以人文關懷為橫線進行教學內容安排,人文關懷主要包括“記事”、“記人”、“繪景狀物”、“說明實體事物”、“文言文”、“欣賞詩歌”、“欣賞對聯”等七個專題。
如“欣賞詩歌”單元中,通過解讀《詩經 采薇》中歸途士兵的復雜矛盾心境,體會其“莫知我哀”的心情,懂得如果在國家危難的時候要挺身而出,而在和平年代,則應該懂得感恩,珍惜現在;“文言文”單元中,通過《論語》的學習,對學生構建理性處事觀、培養高度責任感、塑造健康人格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繪景狀物”單元中,《春江花月夜》構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純凈世界和一輪孤月帶來的遐思冥想,展現出詩化時空的哲理美,讓學生自覺得感受到宇宙的永恒,人生的短暫,把真切的生命體悟融入美得景象。
(二)在教授文學作品中滲透道德教育。
未來的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接觸客觀世界,要激發孩子對自然、對科學和對周圍世界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更要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對這些幼兒教師進行道德教育,讓她們能夠更好的勝任這個職業。
比如,欣賞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通過記敘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品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著東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的形象,我在分析母親這一形象時,必須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再現形象,并深入挖掘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細膩的情感因素,古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嘆,那么,“親在世”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叩擊學生的心田,讓她們受到感染,才能夠激發起這些幼師高尚、健康的情感,真正達到讓她們受到感化的目的。
四、總結
語文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育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核心價值觀的滲透也尤為重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承擔著培養教育祖國未來的重任,所以她們的情感價值觀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幼兒身心,我們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本著對祖國、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一定培養出合格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