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波
1??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建立的必要性
1.1??有助于維護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緩解其職業倦怠。建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關注教師心理問題,幫助其建立合理的專業期望,制定有效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可以避免或緩解教師職業倦怠。從而實現緩沖教師心理壓力,維護身心平衡,促進個人成長目標。
1.2??有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影響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建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健全合格人才。
1.3??有助于學校科學管理。建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可以彌補高校教師檔案主要包括教學檔案、科研檔案和身體健康檢查檔案三方面內容的缺憾,有助于管理者最大限度挖掘教師的潛能,幫助教師確立科學、健康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心理素質,進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完善學校管理體系,實現目標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贏。
2??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建立的原則
2.1??客觀性原則。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資料應符合事實,準確可靠,客觀記錄。一是全面綜合測評,除心理測驗外還要包括自我與他人的觀察評價。二是選擇適合的心理測量工具。三是方法適當,使用正確,嚴格遵守相應規則。
2.2??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是指在建立心理檔案的過程中,要以系統的觀點保證所收集資料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一是以目標為導向,規范有序地收集資料;二是資料應盡可能完整;三是要及時補充和更新心理檔案資料,準確反映教師心理的變化;四是使用的測評工具盡可能前后一致,便于結果分析。
2.3??全面性原則。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所收集的資料應包含師德修養、教育機智、師生關系、教學活動及科研能力、團隊合作等多方面評價,同時包含教師的個性心理差異,家庭及其社會文化環境對教師的綜合影響等。
2.4??發展性原則。教師心理檔案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檔案,反映了教師心理活動及個性特征的完善發展。教師從崗前培訓到熟練教學,其心理活動伴隨著專業活動,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因此,要加強跟蹤研究,以便預測并及時發現問題,為其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2.5??保密性原則。檔案管理須嚴格遵守保密性原則,專人負責管理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妥善保管其個人信息及測試結果等資料,非專業人員包括行政領導等不得隨意翻閱、泄露教師的心理健康檔案內容。不得公開教師個人真實信息,避免給教師帶來極大的身心傷害,進而影響心理健康檔案建立及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引用咨詢案例時,須征得教師本人同意,對資料進行適當處理。
3??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建立的內容
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主要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個體咨詢及團體咨詢等方式,綜合記錄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
3.1??高校教師基本資料。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民族、政治面貌、專業背景、學歷、職稱、健康狀況等。家庭情況包括:家庭居住地、父母健康狀況、家中排行、近親有無精神方面病史等。對高校工作的看法包括:對工作現狀的滿意度,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在集體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等。個人心理健康狀況的自我評價包括:是否接受過心理咨詢和治療,近期有無煩惱,應對煩惱與挫折的方法有哪些,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咨詢等。
3.2??經過標準化信效度檢驗的心理測評量表。主要是:心理衛生綜合評定量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一般健康問卷(GHQ)、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
個性人格問卷:卡特爾16種人格測驗(16PF)和艾森克個性測驗(成人)(EPQ)。
家庭功能與家庭關系評定問卷:家庭環境量表(FES)和OLSON婚姻質量問卷(ENRICH)。
生活質量與主觀幸福感測查:總體幸福量表(GWB)和教師職業倦怠問卷(MBI)。
其他心理量表:應付方式問卷、生活事件量表、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心理彈性量表等。
3.3??個體咨詢輔導記錄。咨詢員對每次咨詢做詳細記錄,內容包括咨詢時間、地點、咨詢師、來訪者、主訴內容、觀察印象、交談情況、心理問題的性質、咨詢建議、評價效果、反饋信息和轉介情況等。
3.4??團體咨詢輔導記錄。咨詢員對團體咨詢進行記錄,內容包括團體咨詢的目標及活動名稱、團體成員、團體契約書、團體咨詢活動方案的操作步驟、團體咨詢效果的評估等。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醫院??來稿日期: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