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尼泊爾特約記者 寧林 ●陶短房
25日,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代表在加德滿都出席尼泊爾災后重建國際會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率代表團參加大會。24日,已抵達加德滿都的各國家及國際組織代表參觀了當地杜巴廣場受損情況(如圖)。尼泊爾財政部長馬哈特稱,2個月前發生的大地震是尼泊爾有歷史記錄以來遭受的最嚴重自然災害,預計在未來5年內需要約67億美元資金進行災后重建。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尼泊爾政府提出的67億美元災后重建款相當于尼泊爾GDP總量1/3,這包括重新修建和加固50萬座被毀房屋等。盡管尼泊爾方面呼吁外國組織和政府對其進行援助,但同時也很矛盾,馬哈特曾表示只謀求外國機構幫助其解決災后部分重建款項,其余部分則由本國政府、私營部門和個人來籌措,因為“尼泊爾不想因災后重建而對外國機構債臺高筑”。
目前,尼泊爾社會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但受災嚴重地區仍有大量民眾居住在臨時帳篷內。根據尼泊爾官方公布數據,受地震影響,尼泊爾2015財年的GDP增速從4.5%下調至3%,全國有70萬人均年收入跌到200美元貧困線以下。地震不僅造成居民的直接財產損失,而且破壞當地旅游業,也讓本就脆弱的工業雪上加霜。
《環球時報》記者在當地采訪中了解到,雖然當前尼泊爾救災工作已基本結束,但震后重建工作尚未全面開展。從地質和氣候條件看,尼泊爾正處在雨季,每年雨季期間尼泊爾北部山區都會發生泥石流或山體塌方等地質災害,直接威脅著下游更多民眾的生命安全,重建工作很難進行。
中國震后赴尼泊爾勘查地質專家表示,若要在尼泊爾地震重災區開展重建工作,首先需要弄清哪些地方可以原址重建,哪些地方需要災民搬遷后安置。由于有些隱性地質災害難以提前發現,加之雨季山區道路泥濘,因此全面開展重建工作應等到11月雨季之后。
據路透社報道,世界銀行近日承諾將為尼泊爾災后重建提供5億美元貸款,其中3億美元將撥付給住房重建和財政預算支持,其余則通過現有貸款的延期和變更使用范圍實現。
在國家援助層面,尼泊爾政府方面表示,期望從中國和印度獲得多一些資金援助,希望中國幫助修復加德滿都到樟木和吉隆口岸的公路。多名尼泊爾當地人不約而同地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地震發生之后,中國對尼泊爾的幫助名列各援助國之首,“中國的無私援助贏得了尼泊爾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