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美大學校訓中的價值取向研究

2015-06-25 03:39:57朱海龍楊韶剛
高教探索 2015年6期
關鍵詞:價值大學

朱海龍 楊韶剛

摘要:中美大學校訓是兩國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才培養價值取向的高度濃縮,二者自成一派,別具一格,其中既有在追求真理、注重道德、力求博學和崇尚實踐價值維度上的高度相似性,盡顯同之美,也有在集體主義與個體自由,德性倫理與宗教信仰,道德教育的明喻與隱喻,以及引經據典與不拘一格價值取向上的鮮明不同,成就了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異之秀。通過兩國大學校訓的深入比較后可知,“211”大學可以更好地借鑒融合美國前百所大學校訓的可取之處,進一步完善提高我國大學校訓建設的內涵與質量。

關鍵詞:大學校訓;價值取向;“211”大學;美國;前百所大學

何為校訓?《辭?!酚醒裕骸皩W校為訓育上之便利,選若干德目制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1]由此可見,校訓的目的在于向外傳遞某種價值,以便使人受其習染,從中受益,它不僅是學校的文化符號,也是精神象征。中美大學風格自成一派,特色獨具,其校訓也是別具一格,精彩紛呈,所蘊含的豐富價值理念值得深入探究。為此,本文選取我國教育部2009年2月公布的102所“211”大學和美國著名的《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2013年11月公布的排名前100所大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求真、重德及與德相近含義、博學、創新、自強、實踐、愛國、尚美、團結、宗教、生活、服務12個維度對其價值取向進行比較分析。

一、殊途同歸的價值取向:中美大學校訓中的同之美

對所選對象的校訓進行比較后可知,兩國大學校訓中的價值取向分布權重各有不同,既有在求真與博學價值維度上的高度趨同,也有在自強、宗教、團結、生活和服務價值維度上的個性化傾向,如表1所示。

(一) 追求真理

毫無疑問,盡管中美大學對“真理”的表述方式不盡相同,然而,“求真”的價值追求卻是超越了形式之隅,彰顯求同之美。中美大學中有超過50%的校訓都明確提出求真的理想。自從蘇格拉底提出“知識即美德”[2]以來,追求知識、探尋真理的步伐就一刻不曾停止,甚至成為西方社會的“愛智”文化傳統,并將其升華到美德的范疇,就此一點,在具有百年校史的美國大學里體現明顯,如哈佛大學的校訓就是“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為“真理,光明”,加州理工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校訓則把真理的獲得與人的自由密切聯系在了一起,提出“真理使人自由”,“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以及西北大學的“凡是求真”、布蘭迪斯大學的“求真” 和印第安納大學的“光明與真理”等等。我國大學多以“求是”來表述求真的意圖,這主要緣于深邃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即是事物的本真,求是即為求真,所以,積極鼓勵學子求是。如浙江大學的校訓“求是創新”,中國人民大學的“實事求是”等等都指向大學追求真理、創造知識的價值取向。

(二) 注重道德

大學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功能決定它所培養的人才不但需要有追求真理、探尋事物本質的執著精神,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為此,45%的“211”大學校訓中都對“德”有著重描述,希冀受教育者注重道德修養,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四川大學的“重德,博學,務實,尚美”,中國政法大學的“厚德明法”,東南大學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等等。這主要緣自于儒家教育思想中對君子道德人格的無尚推崇,通過提高道德修養,達到“正心”、“誠意”、“格物”、“致知”的內圣境界,并最終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偉政治抱負。然而,美國百所重點大學的校訓中僅波士頓大學的“知識,美德和虔誠”,匹斯伯格大學的“真理與美德”和弗羅里達大學“州的福利由市民的道德所決定”有所提及,所占比例僅為3%,但并不代表美國大學不注重人才的道德培養。恰恰相反,他們對道德的理解更加具體,分解到諸如求真、愛國、服務等不同方面,以此體現對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理解。62%的美國大學校訓中都提及求真,如耶魯大學的“真理,光明”等等,與西方社會具有“愛智”的文化傳統有內在的邏輯因果關系,認為大學生探究知識是應盡的學習義務,也是個人的道德責任,它與愛國的道德情感以及服務社會的道德行為一樣都是道德的內部結構,如普林斯頓大學的校訓就是“為國家服務,為所有國家服務”。顯而易見,美國大學雖不在校訓中提及道德的只言片語,然而,對培養人才的道德要求卻與我國大學如出一轍。

(三)力求博學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經告誡,大學不應該是高樓大廈聚集之地,而應該是大師齊聚之地。何謂大師?即有廣博學問的專家學者,正是他們,可以帶領莘莘學子奔跑在求真、求是的博學征途之中,為學子開啟一扇通向事物本真的“智慧之門”。正如紐曼指出:“大學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是一切知識和科學,事實和原理,探索和發現,實驗和思索的高級保護力量?!盵3]大學當以探索知識、追求真理為己任,所以,36%的美國重點大學校訓中都特別強調博學的意義,如康奈爾大學的校訓是“讓任何人都能在這里學到想學的科目”,萊斯大學的校訓是“文學,科學,藝術”,加州大學的校訓是“讓知識之光普照大地”,芝加哥大學的校訓則是“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福德漢姆大學的校訓是“智慧與學習” 和 福蒙特大學的校訓是“專心于學習與其它實在的事情”等等。從文化傳統的視角而言,我國教育思想中更是蘊含著豐富的博學思想,早在《學記》中就曾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4]??鬃訉W習的重要意義做出過精彩的陳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盵5]基于以上傳統的延伸,“211”大學校訓中“博學”的價值取向與美國百所大學一樣占據突出位置,比如,復旦大學的校訓就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中山大學的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四川大學的是“重德,博學,務實,尚美”和蘭州大學的“博學篤行,自強為新”等等??v然中美兩國高等教育體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不盡相同,但在博學的價值取向上如此趨同,不能不說是對人才培養規律的深刻把握。

(四)崇尚實踐

實踐作為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主觀意志行動,也是知識轉變為現實力量的重要途徑,大學正是通過這一渠道彰顯自我的社會功能。實踐的價值取向,在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中早已有之,如荀子就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上矣?!盵6]所聞、所見、所學的最終落腳點還在于實踐行動上,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則以“實踐”一詞喻行:“知之盡,實踐之而已,實踐之,乃正所素之,行焉皆順。”[7]時至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以做促教、以做促學的著名觀點,“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8]。這一時之間成為大學教育理念的風向標,承接于此,“211”大學非常重視學子的實踐功夫,校訓中多以“行”來表述“實踐”之意,如南京大學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西安交通大學的“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中山大學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等等。與“211”大學相同,美國大學的校訓中也以行動來表述實踐的意蘊,體現出對“實踐”的廣泛理解,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康涅狄格大學和伍斯特工學院的校訓都是“理論與實踐”,普林斯頓大學提倡以服務的行動回報社會,即“為國家服務,為所有國家服務”,華盛頓大學的“力量借助于真理”提倡以作為真理的知識指導實踐,從而形成力量。

二、橫看成嶺側成峰:中美大學校訓中的異之秀

中美大學校訓不僅有價值取向的趨同之美,也有風格迥異的差異之秀,彰顯出各自不同的校園文化與辦學精神。

(一)集體主義與個體自由

英國學者阿什比認為:“任何類型的大學都是遺傳和環境的產物?!盵9]此言不虛,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特有的文化,也形成了各自的大學精神,穿越歷史的文化傳統,服務當下的現實社會。正如張岱年所說:“文化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任何一種民族的文化,都有它發生、發展的歷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盵10]大學校訓自然也承載著文化傳統中的價值取向。我國文化傳統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倡導團結、奉公的集體主義觀念,強調國家、集體與個人利益的融合與辯證統一。南開大學的校訓就是“允公允能,日新月異”,西北大學的校訓是“公誠勤樸”,華中科技大學的校訓是“團結,務實,創新,進取”,北京理工大學的校訓是“團結勤奮,求實創新”,這與美國大學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

美國是自由主義價值理念的堅定追隨者,文化傳統中對個體自由精神的推崇有目共睹,而美國大學更是傳播自由精神的文化先鋒。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大學校訓中所倡自由分為兩種,一為個體的自由,二為研究學術的自由。比如,加州理工學院的校訓是“真理使人自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校訓是“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校訓是“光明,自由”,這些都是提倡個體自由的例證。美國對學術自由的積極支持源自德國近代教育思想。主張學術自由的領軍人物洪堡就提出:“……只有保證學術自由,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個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11]為此,美國大學完全繼承了其中的精華,比如,丹佛大學的校訓“讓學術之風勁吹”就是典型代表,也正是對自由精神的秉持才保證美國大學長期以來都是世界高等教育辦學潮流的引領者。

(二)儒學德性倫理與宗教信仰

中美兩國大學校訓的諸多不同中,中國“211”大學注重德性與美國大學關注宗教信仰之間的差異頗為明顯,分布比懸殊,成為兩國不同人文精神的鮮活寫照。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主體的德性文化,儒家學說雖非宗教,但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德性倫理觀念早已融入國人的文化血脈,成為立己立人、成己成人、達己達人的道德信條,并且在我國大學校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作為“四書”之一的《大學》就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誠意,誠意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边@說明大學之首便是要遵循儒學傳統之說,以求實現“內圣”,最終走向“外王”,所以縱覽“211”大學校訓,以德、誠、忠、善、樸、愛國為代表的儒學德性價值取向不在少數,如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廈門大學的“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四川大學的“重德,博學,務實,尚美”,華中科技大學的“明德,厚學,求是,創新”以及北京大學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等等。

與此不同的是,美國是一個深受宗教影響的國家,尤其是基督教新教倫理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如同儒學德性倫理一樣已經成為民眾精神生活中不可代替、也無法代替的組成部分,這在美國百所大學的校訓中有著生動表現。比如布朗大學的校訓“我們信仰上帝”,哥倫比亞大學的則是“在上帝的啟示下我們尋找知識”,貝勒大學的“為教會,為德克薩斯州”和馬凱特大學的“為了上帝更高的榮譽”等等都是對學子精神世界的歸屬提出要求,反映出美國社會對宗教文化功能的高度認同。

(三)道德教育的明喻與隱喻

儒家德性倫理學說是我國教育思想的精髓,“知,仁,勇,天下之達德也”[12],“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13]。以仁、義為核心的道德條目建設涵蓋道德認知、道德判斷、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基本方面,為社會整體與個體的和諧相處確立了內部規范,作為傳統文化保存、傳播與發揚平臺的大學更是肩負著道德培育的歷史責任,所以,我國大學從不掩飾對學子道德修養的殷殷期望,也從不隱晦對人才的道德告誡,開誠布公地呼喚對道德的關注。陳獨秀在《青年雜志》第1卷第6號一文中疾呼:“吾敢斷言: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后之覺悟?!贝颂幍膫惱碛X悟,亦是要求莘莘學子從麻木不仁中蘇醒,投身救國救民的道德覺悟。馮友蘭先前在評價中國道德哲學的功用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不在于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于提高心靈的境界。”[14]正是有此一脈相傳的文化傳統,中國“211”大學的校訓中對以“德,誠,志,樸,公,愛國,自強”為代表的道德要求是鮮明而濃郁的,如南開大學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湖南大學的“忠孝廉節”和河南大學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均為此類。

美國百所重點大學的校訓中則鮮有直接提及“道德”一說,多是以隱喻的形式代之,把道德的價值內涵細化到具體層面,提升道德教育的內隱作用,也符合美國傳統的文化思維模式。美國大學是西方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要陣地,也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知識即美德”的思維傳統,把追求真理、探尋知識作為第一美德,以知識的力量改造自然,服務社會,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所以哈佛大學的校訓就是“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言簡意賅,即“真理,光明”,芝加哥大學則呼喚“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另外,擁有信仰、服務社會便是平實的道德,所以美國大學的校訓中多有提及信仰以及服務的價值理念,如普林斯頓大學的“為國家服務,為所有國家服務”,布朗大學則開誠布公地說“我們信仰上帝”等等,處處透著道德的隱喻,成就了一番不同的道德教育風景。

(四)引經據典與不拘一格

細細比較中國“211”大學與美國百所大學校訓,可以發現二者風格獨具,各有特色,最明顯的是中國“211”大學校訓中所含價值取向多引自中國古代儒學經典,形式上精煉工整,易識易記,多以四言二句、二言四句的形式出現,其中引用儒學經典《大學》者較多,尤其是開篇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15]。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校訓均對此有引用。再如中山大學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源自《中庸》。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引自周易卦辭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16],意思是天道運行不息,四時更替、萬物枯榮永恒不止,君子的行為也應向天道一樣運行不息,這才是自強;厚德載物則是要君子向大地學習與天道相稱的博大胸懷。南京大學的“勵學敦行”,其“勵學”源自宋真宇的《勵學篇》,“敦行”見于《禮記·曲禮上》,天津大學的“實事求是”則來自古訓“修古好學,實事求是”等等,不勝枚舉。

美國大學校訓則給人們留下了不拘一格的文風印象,沒有引經據典,但卻不乏深邃哲理,又充滿了清新的生活氣息。在美國大學校訓中幾乎見不到四言二句或二言四句對仗工整的校訓,其文風輕快明了,多以詞組或完整句子表達,不苛求一致工整,字里行間折射出美國大學對自由的獨特理解,對諸如道德、信仰、真理等價值取向的表達也是從多元學科視角以及生活等細微層面著手表述,令人在輕松的情感體驗中感知到深邃的哲理。比如,萊斯大學的校訓“文學,科學,藝術”告知學子三者不可偏廢,因為它們都是價值審美的源泉。范德堡大學的校訓是“教育是當下與未來的必需”,圣母大學的校訓是與眾不同的“生活,甜蜜,希望”,而賓夕法尼亞大學和伊利諾斯城市大學的校訓則是開誠布公地告知“毫無特點的學習將一事無成”與“學習與勞動”。這些與眾不同的價值表達方式正是美國大學校訓的精彩之處。

三、繼往開來:校訓建設的期許

中美兩國大學校訓從形式與內涵的視角來看既有同之美也有異之秀,都是不同文化傳統中價值理念的高度凝練。然而,縱觀我國“211”大學校訓,盡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做了積極詮釋,但與美國大學校訓相比還有可以不斷完善的空間。

(一)繼承傳統,超越創新

未來我國大學校訓的建設首先要解決好傳統與創新的關系,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把創新的風貌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從表達形式上看,“211”大學的校訓多是四言二句、二言四句的工整對仗句,雖然出自古代經典著作,有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但文風上過于拘謹,各校校訓之間雷同較多,缺乏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相比之下,美國百所大學校訓的表達方式則相對輕快靈活,既給人以啟發,還拉近了大學與社會的無形距離。比如,芝加哥大學的“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圣母大學的“生活,甜蜜,希望”,西北大學的“凡是求真”,邁阿密大學的“與其高談闊論,不如篤實有成”,佛吉尼亞理工學院的“我可以”和科羅拉多大學的“讓你光芒閃耀”等等,我國“211”大學可以對此學習借鑒,將其優勢與自我優勢融合,推陳出新。令人欣喜的是一些“211”大學的校訓已經邁出了創新的步伐,比如中國農業大學的“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醫科大學的“精業濟群”,中央民族大學的“美美與共,知行合一”等,也有一些非“211”大學的校訓也值得稱贊,像成都理工大學的“窮就于理,成就于工”,國家會計學院的“不做假賬”和北京舞蹈學院的“文舞相融,德藝雙馨”都新意有加,堪稱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勇于創新的校訓典范。

(二)關注個體,力倡科學

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是道德文化,努力建構天倫和人倫秩序,強調天人合一、人人和諧的大美道德境界,但卻可能因為過多強調共性的和諧而忽略了人的個性訴求,制約了精神上的自由馳騁和創新能力,反映在“211”大學校訓中的就是從內容到形式都共性十足,個性缺乏,對人作為個體的意義關注不夠,校訓中沒有出現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或“人生”的價值取向。而美國大學校訓可以成為我們借鑒學習的對象,如芝加哥大學就提出“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埃默里大學的校訓則是“聰明人的心得知識”,南加州大學的校訓是“全勝的人獲此榮譽”。與此同時,與美國大學相比,“211”大學校訓中以知識或科學為價值取向的特征并不明顯。陳寅恪曾在《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員》中指出,“吾民族所承受文化之內容,為一種人的主義之教育”,這不能不說是對我國傳統教育的高度凝練。然而,大學教育理念中不能只有人文精神,還需要科學精神與之相輔相成才是完整的發展取向。就此一點,在美國百所大學的校訓中多有體現,也是美國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造就了美國在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值得我們反思學習。

(三)開啟美育,追求幸福

美育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通過審美熏陶完善社會個體的道德品性,純潔自我的精神世界,對促成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最終和諧具有不可替代的隱性促動作用。北京大學首任校長、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高度重視美育在人才培養中的意義,提倡“五育并舉”,可謂高瞻遠矚。因為美育帶給人們的是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美的鑒賞能力需要通過理性的價值判斷和感性的體驗才能把握,它也是通向個人幸福的必要中介??v觀“211”大學校訓,絕大多數沒有提及美育,僅有四川大學校訓“重德,博學,務實,尚美”中對美育有所談及,說明我國高校對美育的重視程度尚有很大不足,而以人才的幸福為主旨的提法則完全沒有見到,這與美國百所大學的校訓形成了鮮明反差。萊斯大學把美育的重要途徑“藝術”攬入校訓中,圣母大學則把幸福的關鍵要素“生活,甜蜜,希望”名列其中,密歇根大學主張“藝術,知識,真理”三育并舉,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目標則是促成大學生“讓生活更美好”,彰顯人本主義關懷。綜上所述,“211”大學校訓建設中可以學習借鑒美國大學價值取向的成功之處并為我所用,進一步提升我國大學校訓的內涵豐富性與完整性。

參考文獻:

[1]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126.

[2] 古希臘羅馬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66.

[3][美]約翰·亨利·紐曼.大學的理想[M].徐輝,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8.

[4] 禮記·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3:62.

[5] 論語·陽貨[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6:194.

[6]荀子·儒效[M].北京:中華書局,2011:135.

[7]張子正蒙注·至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12.

[8]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2-43.

[9][英]阿什比.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M].騰大春,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

[10]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91.

[11]李其萬,孫祖復.戰后德國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170.

[12]中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106.

[13]荀子·非十二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1:89.

[1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4.

[15]大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27.

[16]周易[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13.

(責任編輯陳志萍)

猜你喜歡
價值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取向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價值3.6億元的隱私
華人時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6
午睡里也有大學問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29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av色爱 天堂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99草精品视频| 伊人91视频|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网站中文|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区国产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不卡毛片| 国产69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黄色免费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www.youjizz.com久久|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综合天天色|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看国产精品| 日韩av手机在线|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欧美在线天堂|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