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雅

不知道能不能活出負負得正
我計算著哪一個正常人活得不如我
他背影里的整數能不能抵過我手一抖的余數
農閑的時候適合死亡
有人的一生經不起一次檢點
我左手壓住右手,不讓它抖
余秀華的詩歌中很少出現與其疾病相關的文字,而這首《殘疾人余秀華》是其中屈指可數的幾篇之一。余秀華為人熟知,得益于她的那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與詩歌同時被熱議的還有她的身份——腦癱詩人。
當然,很多人抨擊這個頭銜的不公正性,但最起碼,這個“刻奇”的稱呼改變了很多人對腦癱患者的成見。如新聞視頻中所展現的余秀華,她雖然行走不便、吐字不清,說話走路的時候伴隨有肢體徐動,但她還是可以自如地表達觀點,時不時的妙語連珠惹得采訪者或主持人樂不可支。余秀華自然的表露不自覺地向公眾傳遞了一個訊息:腦癱患者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我材必有用”。更重要的是,腦癱不等于腦癡,腦癱可被治愈。
你真的了解腦癱嗎
如果不是與一位腦癱康復中心志愿者的偶然交談,記者仍會想當然地認為:腦癱患者是一群沒有自主意識與自理能力的“永久病人”,病癥很難被治愈。殊不知,這種被“想當然”癥狀只是腦癱幾大癥狀中較嚴重的一種。“很多孩子并沒有智力問題,只是肢體不協調,因此,只要通過一定的康復訓練,就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生活。”志愿者的解釋令人如飲醍醐,其實,腦癱并沒有我們想得那么“可怕”。
或許是和人的“司令部”——大腦掛鉤,人們會不自覺地夸大腦癱的嚴重程度。的確,腦癱是因為大腦中樞神經受損而導致四肢運動異常,常伴隨有智力缺陷、癲癇、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而更讓人揪心的是它的全稱——小兒大腦性癱瘓,沒錯,更通俗地講,它常常表現在嬰兒出生后的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達到成熟階段而衍生的各運動功能障礙。
腦癱患者的病灶在腦,病變在肢體,病變的不同癥狀也就區分了腦癱的程度與類型。根據肢體癱瘓的程度以及智力影響高低,我們便大致可以明晰腦癱的輕重程度。但,人們因為對腦癱類型與程度的不清晰,導致誤診病情的情況屢見不鮮。
臨床上根據運動障礙的性質將腦癱分為痙攣型、不隨意運動型、共濟失調型、肌張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同時根據受累的肢體分布,腦癱還可以分為單癱、偏癱、雙癱、三肢癱和四肢癱等類型。
其中,痙攣型偏癱是腦癱患者當中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患者一側肢體異常運動,如少動,持續性握拳,前臂曲折,步態畫圈等。這種類型的腦癱患者常伴有智力低下、癲癇以及斜視的問題。
肌張力異常是腦癱患者最常見的癥狀。肌張力就是肌肉在靜止松弛狀態下的緊張度,它影響著人類的運動狀態與運動姿勢。通俗地來講,我們肉眼看到的腦癱患者姿勢異常多源于肌張力問題。根據患者的手足活動的范圍可判斷其肌張力高低,握住嬰兒前臂搖晃其手,根據手的活動范圍來了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張力低時手足甩動的范圍大,張力高時手足活動范圍小。
說了這么多癥狀,那么,病灶到底是如何影響病變的呢?導致腦癱的產生不同類型的癥狀的原因又是什么?
揪出病因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新生兒的腦癱病發率在2‰到5‰之間,這意味著,在我國每10分鐘出生的嬰兒中,就有6人到15人是腦癱患者。
而在腦癱患兒中,有近半數是由早產引起的。極度早產與極低出生體重兒,因腦發育極度不成熟,致使嬰兒患有腦癱的可能性大。
其次,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查煒光介紹,對于足月嬰兒來說,患有腦癱的原因中有80%的因素是來自產前,包括遺傳和染色體疾病、宮內感染、腦發育畸形或發育不良、胎兒腦缺血缺氧致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或基底節受損等。
或許對于普通讀者來說,上述醫學名詞有些艱澀。那我們換個角度來講,胎兒健康狀況與母體因素息息相關。即母親在孕育期間有不良生活習慣與不良嗜好,或者患妊娠高血壓綜合癥、心力衰竭、大出血、貧血、休克以及藥物過量等原因,都會增加新生兒患腦癱的風險。
說到這里,很多母親就會關心,在做產前檢查的時候能不能查出嬰兒是否患有腦癱?對于常規產檢,這一點很難實現。以B超舉例,因為做B超檢查只能觀測到胎兒的組織結構,測量頭有多大,身體有多長,對胎兒是否存在畸形可以做出大體上的判斷,但是還不能判斷其腦組織和腦細胞是不是受損。如果想要確診寶寶是不是得了腦癱,還要經過體格檢查以及CT、MRI檢查。
在新生兒期的嬰兒,缺氧缺血和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是導致腦癱最常見的原因。從字面上很好理解缺血缺氧的概念,即圍產期(懷孕28周至產后7天這段時期)新生兒因窒息缺氧所引起的腦部病變。至于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要結合核黃疸的概念來理解。核黃疸又名膽紅素腦病,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時,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導致腦性癱瘓。核黃疸所帶來的癥狀就是腦癱的主要表現,如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痙攣、肌張力異常。
具體來說,腦癱的病因包羅萬象,但最終歸結在母體與嬰兒本身,時間線縱穿胎兒出生前、出生時以及出生后。但作為孕媽媽,也不必恐慌,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胎兒營造良好的發育環境,便可以孕育健康寶寶。即使自己的孩子是腦癱患兒,也不必擔心,查清病癥,對癥治愈,同樣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