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雯
新潮、炫酷、科技含量高,聽上去,智能可穿戴設備似乎已成為潮人不能或缺的裝備。最近,科技企業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也是動作頻頻,Apple Watch正式發售、Fitbit強勢入市、Garmin新一代腕表fenix3發布,這些動作讓可穿戴設備熱度飆升,一時間可穿戴設備似乎迎來了百家爭鳴的春天。
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在激烈的競爭中,五花八門的可穿戴設備又如何擺脫同質化的命運贏得大眾的認可?未來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又將邁向何方?
可穿戴設備能替代誰?
在《2014智能可穿戴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都位居公眾認知率和使用率的前三,是公眾最熟知的智能可穿戴產品。而用戶對于可穿戴設備的態度也十分積極,有近1/4的受訪者有對可穿戴設備的需求,還有19.8%的用戶認為可穿戴設備會代替手機的一些甚至全部功能。
可穿戴設備的狂熱粉絲自然期待未來可穿戴設備最終取代智能手機,成為一個獨立的設備,而不僅僅是手機的依附品。也許在未來那天真的會到來,到時候滿大街或許都是對著手腕談笑風生的人。但顯然,目前可穿戴設備還做不到。即使是可穿戴設備中認知度和使用率最高的智能手表也不能做到這一點,甚至它不僅不能取代智能手機,連傳統手表都無法替代。
最近新近推出fenix3系列智能腕表的Garmin中國區營銷負責人周子堯,也向《科學家》的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他看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機目前顯然不是相互取代的關系,“智能手表只是手機的一個輔助”。
他認為,智能手表可以通過與智能手機的連接,使用戶的使用更加便利。比如通過電話、短信、微信提醒等功能設置,讓手機不在身邊的智能手表用戶,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手機上的通知,以免漏掉電話上的信息,但它不會取代智能手機。
其實,不光取代智能手機仍是可望不可即,智能手表對于傳統手表的沖擊也并未達到預期。依據《白皮書》的調查結果,智能手表用戶中有六成仍會選擇佩戴傳統手表。究其原因,電池續航能力差、功能少、功能缺乏創意等因素,成為了影響智能手表用戶體驗和用戶滿意度的主要問題。
由此看來,可穿戴設備與已存在的其他智能設備,更多的是相輔相成的作用,“取代”一說為時尚早。
科技助力擺脫同質化競爭
同質化現象嚴重是目前困擾可穿戴設備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以智能手環為例,不同的智能手環大多都存在如心跳監測、睡眠監測、運動數據收集等功能。功能的同質化,不僅使可穿戴設備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同時也面臨著用戶的大量流失——許多手環用戶在使用設備后1個月內就流失一半,而設備使用3個月內用戶的流失比例則高達86.9%。
周子堯也提到可穿戴設備所存在的這個問題,他以手環為例,分析了用戶對于其科技含量的需求——“如果只是計步,那很可能不過就是曇花一現,但其實它還是有很多具有技術含量的東西,讓用戶發現手環其實不只是這樣,還可以有其他一些功能。而如今人們對手環的消費也已經趨于理性——從一開始的好奇,到開始思考手環到底能夠帶給我們什么。”
因而,在他看來,可穿戴設備現階段的發展還處于萌芽期,不管是腕表還是手環,未來都會慢慢變成科技含量更高的產品。
無論是智能手表還是手環,周子堯稱他們的可穿戴設備也一直在尋求技術突破,避免陷入同質化的低端競爭中。如其最近推出的fenix3系列腕表,融合了Garmin多年在GPS領域技術研發的強大實力,打造成了一款“真正可以上天下海的全功能GPS戶外運動腕表”。
據周子堯介紹,一般的智能手表在融合GPS技術時,無法將GPS傳感器做到表盤上,而多是將其嵌入到腕表側面的表帶上,導致腕表無法平放在桌面。同時,GPS易受到金屬干擾,因而一般智能手表側面多采用合成樹脂,而周子堯稱他們的最新技術已經攻克了這一難關。
周子堯介紹,GPS對于用戶運動距離的測算多使用投影距離,容易造成手表數據與實際數據不符的情況,比如你實際騎行了1公里,但可能在智能手表上的顯示卻是700米。而Garmin公司則通過采用全新的三維速度與距離測算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可穿戴設備的速度與距離顯示更加精確。
他坦言,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可穿戴設備,但顯然其科技含量也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從運動發燒友到普羅大眾
如今的可穿戴設備主要功能多體現在運動、健康、定位等方面,其中有38%的可穿戴設備覆蓋了運動戶外領域,居于可穿戴設備覆蓋領域的首位。
可穿戴設備進入運動戶外領域,有些只配備了相對較為簡單的運動輔助功能,如計步、心率監測等,但也有可穿戴設備在此領域做得更加專業,這其中便包括周子堯所在的Garmin所推出的可穿戴設備。
Garmin在其可穿戴設備中引入了“科學運動”的理念,通過與運動生理學研究的相關機構合作,將如最大攝氧量等數據體系納入其可穿戴設備中,為用戶提供更專業的跑步數據解讀。
除此之外,其穿戴設備中對于運動的執著與專業,還體現在它們可以通過計算用戶的垂直幅度和觸地時間來糾正其跑步姿勢。而配合心率帶的數據監測,其可穿戴設備上還可以提供恢復時間指導,避免過度運動給身體帶來傷害。
因而,周子堯說:“我們的可穿戴設備不是只局限在和手機之間的互動。它之所以受到很多熱愛跑步的人的推崇,是因為它是很科學化的運動健身設備。”
但無論是Garmin還是其他智能可穿戴設備,都在從熱愛運動的人向普通大眾延伸。如許多可穿戴設備所具備的久坐提醒功能,便是為了吸引普通受眾所開發的功能。據周子堯介紹,國外有研究數據表明,久坐比抽二手煙對身體的傷害更大。因而,這種久坐提醒的功能在國外已經十分流行。隨著國內大眾對于健康越來越關注,類似于久坐提醒的功能將會被更多人所接受,進而使可穿戴設備的用戶群體從鐘愛運動的人士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