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龍
[摘要]由于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的變遷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農村稅費的改革,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必須正確審視所面臨的問題,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鞏固黨組織在農村的基礎。
[關鍵詞]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挑戰;對策
引言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定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功能是“充分發揮服務于群眾、推動發展、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必須以服務群眾為目標,宣傳政治文化知識,凝聚人心,促進新農村發展,領導農民群體發家致富,進而促進農村經濟與文化的和諧與統一。但是與此同時,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也受到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樣化和市場經濟轉型等發展趨勢的影響,逐漸弱化了其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因此,加強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各項基本職能,充分發揮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促進農村政治經濟持續和諧發展,是當前統籌農村經濟、構建和諧新農村的重要任務。
一、 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分析
第一,當前我國新農村改革的形勢與傳統基層黨組織的職能定位與工作模式有著較大的出入與差別,因此也對其未來發展提出了巨大挑戰:首先,在經過稅費改革之后,這使農村進入了“無稅時代”,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跨越;其次,利益格局的調整,新舊體制的轉變與交接,農村的社會秩序不斷重組構建而引發了不可小覷的一系列社會矛盾,從而使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理念、職能手段、能力作風等都面臨著重大的挑戰。第二,由于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生產經營機制的完善,使農村朝著社會開放化、經濟多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權威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與新挑戰。
二、 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對策
1、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不斷整合農村社會矛盾,并以此為重要政治任務
我們需要牢牢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構成與本質,并依托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視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上的上層建筑,調整黨組織建設策略,適應農村經濟基礎,并拓寬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范圍使農村基層黨組織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代表與領導核心。整合農村社會必須從兩方面大力著手:一方面,可以通過不斷獲取政治資源以統一攝取經濟社會資源;另一方面,擴大群眾基礎是鞏固執政基礎的必須條件。
2、不斷優化基層黨組織的組織架構,與農村經濟結構相適應
通過實踐證明,農村基層黨組織架構能夠直接反映著黨組織內部的各種農村社會關系。一方面,農村黨的組織架構優化要以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結構為目標,適應經濟社會結構日益多樣化發展,做到與時俱進,以調整改革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及工作方式,在農村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重領域需要能及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在另一方面,重建黨的組織架構體系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結構優化,必須以組織設置為起點,卻不能止于設置,以確保農村經濟社會事業不斷擴寬發展范圍與增加深度。
3、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夯實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的物質基礎
當前,我國農村要想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經濟,而這也是解決各種凸顯的農村矛盾的關鍵之處。第一,要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堅持以農業產業化為主線,以科技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引導群眾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開拓農村集體經濟;第二, 要采取新手段如構建服務平臺,設立服務大廳,成立農村社會服務聯動中心等方法,協調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以助農增收,帶領農民致富;第三,要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在總體效果上實現新突破,實現農民獲益和集體經濟的“雙贏”發展。
4、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工作模式,激發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新時期,我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務必要堅持改革精神,不斷大膽創新實踐,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解決群眾面臨的困難與問題,進而不斷增強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活力與提高效率。首先,要按照農村市場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適應農業專業化生產要求,改革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如在行業協會中設立黨組織機構和以地域設置黨組織等;其次,要在工作推動、群眾政治思想工作和處理村務三方面,運用行政手段,采用說服教育和村務公開模式,不斷促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模式與工作管理效率的提高。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面臨著新挑戰,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機遇,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及時調整應對這些障礙,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可取代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文勝.機遇與挑戰中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J].求實,2007:89-91.
[2]吳梅芳,周建慶.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主要功能與實現途徑[J].求實,2010: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