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身體而生的餐廳
這一期我們的話題是室內設計。我們常常提到中國餐飲是科學、是文化、是藝術,餐廳的室內設計作為就餐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常被認為是餐飲藝術性的一個重要載體。這種設計歸根結底還是要凸顯“味”這個核心。為了讓食客愉悅地享受美食,設計師把光線、色彩、形狀等元素,融合到餐廳主人的心性愿景中,以客人感覺最舒適的程度呈現出來。
近期讀到了一本書,很值得和大家分享,是日本設計師黑川雅之的《素材與身體》。黑川雅之1937年生于日本名古屋,先后畢業于名古屋工業大學建筑系及早稻田大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黑川雅之逐漸把工作重心從建筑轉移到產品設計上。1972年的“GOM”系列是第一個為黑川雅之帶來國際聲譽的設計,以黑色的橡膠為主體,結合锃亮的不銹鋼等金屬材料,變成刀具、煙灰缸、圓珠筆、座鐘等,磨砂質地的橡膠材料具有柔軟的觸感,就像人體的肌膚。至今這一系列仍在生產和銷售,并成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永久藏品。這兩種當時鮮有人使用的材料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素材與身體》一書中,黑川雅之闡述了對鑄鐵、橡膠、玻璃、瓷器、黃金等25種素材的理解與運用。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他認為信息革命創造了對形態和色彩重視的傾向,卻令人們忽略了觸覺和嗅覺,而這正是他將設計的身體性提出來的原因。
餐廳是將五感官能的體驗聚集到極致的載體,觸感和味覺的獨特性,使得餐廳里所獨有的這種體驗無法被現代傳播工具所替代,這也是餐廳這一最古老的行業綿延至今、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吧。什么是好的餐廳設計,是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但能否賦予食客們的身體以舒服的感官享受、暢快地體驗美食所帶來的樂趣,應該可以作為餐廳設計是否得體的一個必備的前提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