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琪
海爾公司投資海外OLI范式分析
□文/劉琪
(天津財經大學天津)
[提要]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主要趨勢,跨國公司作為全球化中的重要力量勢不可擋地發展起來,如今的經濟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市場全球化,更是生產的全球化,跨國公司的海外投資就是生產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海爾公司是中國跨國公司的重要代表,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在指導分析跨國公司戰略選擇上仍有重要意義。本文將以海爾公司為例,借助鄧寧的OLI模式對其海外投資選擇進行分析。
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OLI;海爾
收錄日期:2015年4月13日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開放化,對外直接投資已經成為繼貿易、證券投資之外的另一種經濟活動形式,并且占據越來越重要和主流的位置。現如今,中國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新興力量,并且對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不斷增加。本文借鄧寧提出的OLI范式的研究框架,分析海爾在海外投資成功的原因。
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是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集大成者,該理論認為一個企業必須同時具備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這三種優勢時,才能進行對外直接投資。
(一)海爾的所有權優勢。所有權優勢是指企業在為特定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方面具有的競爭優勢,包括自身擁有的或能得到的其他企業沒有或難以得到的資產性所有權優勢,如有形資產上的優勢,以及產品質量、營銷手段和渠道、管理和組織技能等無形資產上的優勢。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具有的所有權優勢,必須足以彌補在國外生產經營的附加成本。
1、海爾的產品質量優勢。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家電產業剛剛起步,海爾就將質量視為企業的生命,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集中體現了海爾在設計、生產、檢驗等各個環節上的精益求精;1990年海爾向當時世界制造冰箱水平最高的德國出口冰箱,海爾冰箱和德國名牌冰箱去掉商標后擺在一起,經銷商從中選出的最好的冰箱是海爾冰箱;1993年海爾在德國權威質量檢驗機構“商品檢驗基金會”的抽檢中,成為獲得“+”最多的冰箱。海爾出色的產品質量優勢,使其有了與發達國家企業同臺競技的基礎。
2、海爾的技術創新優勢。海爾的產品質量優勢是其技術優勢的體現,技術優勢是質量優勢的前提。海爾超級節能無氟冰箱,既符合國際市場冷柜全無氟制冷的環保要求,又實現了節能的目標,節能技術指標超過了意大利、丹麥等世界制冷王國的水平。法國經銷商曾要求海爾提供適合法國人生活習慣、功能最先進、能移動的空調,海爾在5個月內就把符合要求的產品搬到法國經銷商面前。海爾的技術創新能力是海爾產品完善升級、質量提升的堅實后盾。
3、海爾的規模經濟優勢。海爾在向發達國家投資以前,已經是中國家電市場的領頭雁,國內激烈的競爭和大量市場需求使得海爾形成了與之相匹配的巨大的生產能力,海爾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也為它在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并使得海爾有跨區域調配資源的能力,龐大的生產規模使得分攤在產品上的成本大幅降低。
(二)海爾的內部化優勢。內部化優勢是指企業將所有權優勢在企業內部配置、轉讓和有效利用比通過市場化交易能夠帶來更多收益的優勢。海爾通過向發達國家直接投資,可以獲得和強化的內部化優勢主要有:獲取戰略資源和突破貿易壁壘。
1、設立研銷中心,獲取戰略資源。海爾在法國里昂、荷蘭阿姆斯特丹等地的設計中心,在意大利米蘭、美國紐約等地的銷售中心雇傭的管理和設計人員大多來自當地發達國家,他們了解市場偏好和需求,有豐富的產品設計、企業管理經驗,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這些經驗和技術海爾可以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技術、品牌優勢,利于高屋建瓴、向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投資。
海爾在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不僅僅采取新建投資這一唯一渠道,還采取了并購、合資等方式。2002年,海爾與日本三洋公司合資建立了三洋海爾株式會社。通過合資,可以規避日本政府對外國投資者的歧視性待遇,獲得大量的政策優惠,借助當地合資伙伴三洋在銷售渠道和銷售手段方面的資源和優勢,更快地占領日本市場。上述種種好處,就是通過直接投資獲取的重要戰略資源。
2、建設工業園,突破貿易壁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沿海地區憑借成本低廉的勞動力優勢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出口貿易,生產加工的商品因成本領先、價格低廉遠銷海外,但是經常遇到發達國家關稅、配額限制和反傾銷、反補貼訴訟,使出口企業蒙受巨大損失。隨著發達國家地區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原產地證明、產品材料環保標準等非關稅壁壘也會削弱我國產品的出口能力。
海爾在美國直接投資建設工業園從事生產活動,海爾的產品就是美國制造,它通過巧妙地利用內部化手段避開貿易壁壘,進入美國市場,獲取最大利潤。
(三)區位優勢。區位優勢是指企業在投資區位選擇上具有的優勢。東道國為企業提供的區位優勢是其固有的、不可轉移的,如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吸引外資的政策、政治法律環境、科技發展水平、勞動力素質等。
在美國的區位選擇,海爾將工業園設在南卡羅來納州,因為該州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如雇工工資稅抵免、房地產稅減免、銷售稅減免等。此外,南卡羅來納州的勞資關系比較穩定,是美國工會組織最少的州之一,勞動力成本也相對較低,工人工資低于全美平均水平。海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設計中心,該地是歐洲的門戶,交通便利,通信網絡發達,研發的軟硬件條件一流,極大地促進了海爾在歐洲市場的開拓。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一直在強調對外直接投資要具有某些優勢才能進行,我國企業對發達國家直接投資的首要條件是具有競爭優勢,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盲目對發達國家直接投資必然失敗。
(一)夯實所有權優勢。要對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應當著重夯實自身的所有權優勢,首先要在國內的本行業內具有獨特所有權優勢,尤其是技術、品牌、企業文化等,比競爭對手更好地為目標顧客創造價值,進而獲得自己應得的價值,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壟斷、不可替代性。
(二)培養內部化優勢。要對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應當著重培養自身的內部化優勢。對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是將企業已有的優勢運用到發達國家市場,并利用發達國家提供的區位優勢整合資源,形成新優勢的過程。因此,我國企業要善于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將人力資本內部化,通過內部化將戰略資源轉移到企業集團內需要的部門或領域,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三)利用區位優勢。要對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的我國企業,應當善于利用東道國提供的區位優勢,提高本土化和差異化經營能力,強化品牌意識,爭取東道國消費者的支持和認可,甚至是依賴。
簡言之,培育潛在優勢、強化已有優勢、拓展綜合優勢,會讓我國企業在海外直接投資取得成功。
主要參考文獻:
[1]曾小龍,吳昌南.鄧寧的OLI理論擴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科學·經濟·社會,2008.3.
[2]李習平.鄧寧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思想及拓展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3.7.
[3]Dunning J H.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 ion[J].The Nature of the Transnat ional Firm,1991.
F830.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