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永麗
寧夏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研究
□文/文永麗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銀川)
[提要]在大力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背景下,特色農產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如何針對寧夏的自身特點設計出高效的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發展模式,對提高寧夏特色農產品物流現代化程度具有重大意義。
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脫水蔬菜;發展對策
收錄日期:2015年4月24日
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自2012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建設以來,是內陸地區第一個開放試驗區,全國第一個以整個省域為單位的試驗區。這對寧夏擴大對外開放以及促進“向西開放”戰略的實施產生了重大影響。這讓以往相對封閉的內陸經濟逐步走向開放,寧夏對外經濟格局逐漸發生重大變化。內陸開放型經濟與沿海開放型經濟最大的區別在于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它強調同時擴大國際開放和國內開放,強調通過吸引和聚集國內外生產要素,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積極發展優勢產品和服務出口,帶動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為農業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將為寧夏農產品出口帶來難得的機遇。
發展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不僅能使特色農產品實現其價值與使用價值,而且可以使特色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增值,還能降低特色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的成本,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寧夏出口的主要農產品是脫水蔬菜、枸杞、果汁、飼料添加劑和畜牧業副產品等,占整個寧夏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0%~80%。其中,脫水蔬菜是寧夏主要出口產品,2003~2014年占全部出口農產品的50%左右,脫水蔬菜的出口量已由1986年的5噸發展到2014年的5,842.1噸,貨值2,028.5萬美元,與2013年相比,分別增長317.6%和275.8%。該產業已成為全區的支柱產業之一。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已經把發展脫水蔬菜產業作為寧夏重點發展的十大產業之一。
本文將以脫水蔬菜為研究對象,對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背景下的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做一研究探討。脫水蔬菜是將新鮮蔬菜經過洗滌、烘干等加工制作,脫去新鮮蔬菜大部分水分而制成的一種干菜,其具有很好的復水性,且營養損失少,好貯藏、易運輸(重量輕、體積小),包裝簡便、食用方便、貨架期長等優點,又有一定的外銷量,所以發展較快。寧夏出口的脫水蔬菜產品主要銷往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新加坡、韓國、臺灣、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其銷售渠道大體上有四條:一是外貿部門代銷出口,占出口量的19.9%;二是區內10家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直接出口,占出口量的46.1%;三是江蘇、浙江等外地客商收購后出口,占出口量的34.0%;四是國內方便面廠家訂貨銷售,占總產量的11.0%。
(一)在國內市場的優勢。寧夏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脫水蔬菜生產加工和銷售集散地,形成了以石嘴山市為核心,輻射中衛市,外有市場、內有龍頭、鄉村有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格局。現有寧夏禮和食品有限公司、石嘴山市惠農區惠鋒食品有限公司、寧夏福民蔬菜脫水有公司、寧夏平羅縣宏寶蔬菜脫水有限公司、寧夏碧春源蔬菜脫水有限限公司、寧夏西大地工貿有限公司永康脫水蔬菜分公司等知名企業。寧夏脫水蔬菜企業在自建基地、發展訂單、品牌培育、質量安全等方面已走向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發展軌道,生產規模由小到大,由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脫水蔬菜產業已初步形成產業化經營格局。
(二)在國際市場的優勢。從國際市場來看,寧夏農產品進入國外消費市場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脫水蔬菜種植集中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引黃灌區,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灌排方便,具有發展蔬菜產業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和成本優勢,尤其冬春季節日照充足,有利于發展設施蔬菜,當地農民又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在正常的生產經營情況下,露地蔬菜的產值是糧食的3倍,具備原料基地的有利條件。寧夏蔬菜出口區位優勢顯著,與出口區域接海鄰壤,距離和空間相對較小,生活消費習性、文化淵源相近,出口貯運成本和時間成本較低;由于農業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和寧夏農產品的優良品質,中亞四國及俄羅斯、蒙古等國對寧夏農產品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另外,寧夏獨有的穆斯林民族特色優勢,使出口中東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開拓國際市場具有一定潛力。
(一)物流設施投入不足和物流技術落后。脫水蔬菜季節性強,難保鮮貯存,企業半年時間沒有原料進行加工。農產品的生物性能(含水量高、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等)對運輸效率和保鮮條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寧夏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失很大,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左右。而在發達國家,蔬菜物流始終處于采后需要的低溫條件,形成一條“冷鏈”,即田間采后預冷→冷庫→冷藏車運輸→批發站冷庫→自選商場冷柜→消費者冰箱,由于處理及時得當,蔬菜在加工運輸環節中的損耗率僅為1%~2%。寧夏目前由于物流基礎投入不足和物流技術落后,致使農產品物流損耗嚴重,難以延長生命周期,效益難以提高。
(二)缺乏出口特色農產品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支撐政策。寧夏出口特色農產品缺乏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支持,包括特色農產品出口基地、特色農產品貿易信息服務宣傳平臺、農產品物流園區、農產品外銷平臺,等等。相關的政策沒有這方面的傾斜,導致在整個特色農產品出口過程中,企業無序發展,競爭力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絕大多數還沒有出口經營權,不能直接參與出口貿易和了解國際市場信息。另外,流通環節過多,費用增加,貿易利潤和退稅補償被中間商賺走,企業贏利收入變少。
(三)缺乏具有專業技術知識的農產品物流人才。農產品物流并不是簡單的運輸,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搞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更是如此。例如,荷蘭的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操作人員都必須經過考核,持有相關行業的就業資格證書,從而保證荷蘭高質量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標準貫徹始終。因此,加快現代農產品物流人才的培養,對現代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至關重要。
(四)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體現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上。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信息的獲得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方式,先是自己的信息渠道,依靠同行的傳播占第二位,其次是依靠對方上門收貨,其他渠道如當地市場發布、政府部門發布、傳播媒體及網絡所占的比例都很少。
(一)加大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骨干節點的投入。依托區內現有的鐵路口岸、公路口岸以及航空口岸等交通運輸基本條件,緊緊抓住國家制定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利時機,選擇區內的重點物流業發展地區和綜合交通樞紐,積極爭取國家加大在基礎建設方面的投入。加快解決區內鐵路與沿海港口、區內鐵路與公路、民用航空與地面交通等樞紐銜接不暢以及多種交通樞紐相互分離引起的出口農產品貨物在運輸過程中頻繁發生裝卸搬運等長期困擾物流業發展的問題,節約運輸成本,降低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提高寧夏農產品出口效益。例如,要解決脫水蔬菜的保鮮、貯存難問題,扶持、鼓勵骨干企業、基地大戶大力投入資金,搞保鮮、貯存、運銷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延長生產周期,進一步使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優化物流市場主體產業布局。基于出口農產品種植基地由北向南逐步推進,帶動和促進銀川、銀南脫水蔬菜產業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在南部山區建立原料基地,補充引灌區原料供應。完善訂單履約工作,同時鼓勵一部分企業向南部山區搬遷或建分廠,這樣不僅企業開辟了新領域,也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為山區農民增收開辟新的途徑。
(三)加大對“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支持力度。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將享受國家或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的政策,批準開設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企業稅收改革試點,符合國內鼓勵類產業目錄的物流企業,根據物流項目將享受國家物流稅收改革試點政策。
(四)完善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信息服務。大力推進農產品貿易現代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著力開展出口農產品國際市場信息網絡建設,搭建信息橋梁,暢通信息渠道,切實把握農產品生產、庫存、需求、運輸、到貨等信息。除此以外,積極應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和系統,及時分析信息資料、科學預測農產品市場變化,提高國際市場開拓的主動性和駕馭能力。
(五)積極依托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建立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體系。內陸開放型經濟是一種能夠促進商品、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等跨國或者跨地區流動的經濟。建立發展高效快捷的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體系。太中銀鐵路通車后,銀川處于天津、青島、連云港等太平洋港口群通向新疆、中亞、歐洲大西洋港口群的新亞歐大陸橋國內段的中樞區位,具有東西合作、雙向開放的潛在優勢。目前,寧夏口岸部門已卓有成效的和天津、連云港、青島、福建、內蒙古、新疆等口岸部門開展了跨區域口岸合作。此外,依托“寧洽會暨中阿經貿合作論壇”國際合作平臺,未來5~10年,寧夏將著力打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產服務中心,成為連接全國穆斯林產品生產體系與穆斯林產品顧客群的集散樞紐,進而成為銜接我國同中東國家及東南亞穆斯林地區金融、貨物、勞務、游客往來的重要節點。要大力培育面向穆斯林市場的特色農產品龍頭行業,實施流程再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應鏈整體市場競爭力,并在全區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以此推動出口特色農產品的整體發展。
綜合認為,建設高水平的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骨干節點,優化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系統網絡結構,積極推動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第三方化、產業化,培育和發展壯大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系統運作主體。與此同時,建立行之有效的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管理體系,能有效地輔助處理出口特色農產品物流存儲、運輸過程中的大量決策問題,提高物流系統的管理水平,縮短制定決策的時間,促進物流決策的科學化。寧夏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要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農業資源潛在優勢,進一步完善出口政策,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出口。
主要參考文獻:
[1]寧夏現代物流協會.2009-2013年寧夏社會物流統計報告. 2010-2014.
[2]國家發展改革委.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規劃.2012.9.
[3]章程凱.我國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0.12.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科研發展基金資助項目(XJ201420)
F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