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 慧 錢鴻鳴
(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中小企業作為推動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其發展現狀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尤其是2013年9月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四國和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時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這將成為新疆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一次全新的重大歷史機遇。根據新疆中小企業局、自治區經信委企業處張勇表示,截至2013年底,新疆中小微企業已達8 萬多家,占全區企業總數的99.6%。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占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72.3%。中小微企業資產總額、實現營業收入均占全部企業的60%以上。中小微企業創造的增加值占全區GDP 的31.3%,完成稅收占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的70%左右,90%以上的專利授予中小企業,其研發的新產品占全區的76.5%。且2014年1~6月,新疆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37.33 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6.3 個百分點,比大企業高8.9 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9 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7.6%。由以上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已成為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力量,新疆中小企業的地位在不斷提高,發展主體也在不斷壯大。
新疆中小企業的特點是所屬行業多、雜,為了便于研究新疆地區的中小企業發展特點,本文根據行業的“風險-收益”和政策支持角度來選擇目標行業。將新疆中小企業劃分為八個重點行業:1、化工行業,其中包括石油加工業、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橡膠制品業、塑料制品業;2、醫藥行業;3、礦業行業;4、有色金屬行業;5、紡織行業;6、裝備制造行業;7、輕工業;8、食品飲料業。
從委托代理理論的角度來看新疆中小企業的發展,其存在的根本問題還是公司治理上的缺陷。由于中小企業初期大部分是私人投資經營,規模較小,分權意識淡薄,所以一旦公司渡過創業階段進入生存期和發展期時,外部環境和公司治理結構上的缺陷將大大阻礙中小企業發展,而這些缺陷存在的具體原因可從三個方面出發,即資本結構失衡、人才缺失嚴重、產權界限不清。因此,本文從資本、人才、產權三個方面來分析目前新疆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阻力。
(一)新疆中小企業資本結構失衡中的阻力分析。資本要素強調的是中小企業引入外來資本,如風險投資者投入、社會籌資等。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不能僅僅靠自身的內部積累來滿足,還要通過外部的產權融合來吸引更多的資本,這樣內外的平衡才能有效快速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由于新疆民營中小企業規模小、信譽擔保機制缺乏、產權分離模糊等固有缺陷,導致內部積累與外部融合之間存在一定的分隔。可以說資本引入是新疆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一直伴隨的問題。在創業階段,新疆中小企業的資本份額幾乎都是股東的投資。在生存和發展階段,企業的資金來源大部分都是依靠著利潤和本金的回流。進入起飛階段后,企業面臨著市場的擴寬和自身的擴大,資金需求開始增大,該階段應大量吸引社會資本。但是,新疆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不完善,而市場又是信息不對稱的,所以外部融資成為了新疆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二)新疆中小企業核心人才缺失的阻力分析。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源,具體我們可以將中小企業中的人才分為四類:技術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研發型人才、領導型人才。在中小企業發展初創期,由于企業規模小,缺乏實力和知名度,首先是依靠創業者的個人能力和創業激情,其次還需要通過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來進軍市場。所以,在該階段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屬于技術型人才和領導型人才共同作用。當企業發展進入成長期時,企業規模開始不斷擴大,主營業務快速增長,此時的企業目標將側重于擴寬市場份額,對人力資源的需求迅速增長。所以,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應該以管理型人才為主,形成適應于企業本身發展需求的管理領導班子,并進行初步的分權管理。構建更健康的公司組織架構,更規范的人力資源體系,培育企業文化。當企業成功完成第二個階段后,企業發展基本成體系,開始進入成熟階段,而成熟階段的中小企業面臨著企業規模的再擴大和產品研發的問題,企業活力成為每一個處于成熟階段企業的共同目標。所以,在這個階段,企業應該主要依靠研發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引領企業變革創新,推動公司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但是,新疆中小企業的所有者更側重的是自己做出決策,靠自己經營發展企業的思想比較重,不愿意將權力下放,或者是任人唯親,逃不出家族經營的影子。具體分析主要歸結為:企業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薪酬和福利待遇相對較差、工作和生活的環境有待改善、企業本身的發展前景不夠明朗、不注重人才開發和人才培養。而一旦企業進入發展階段,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法將決定企業是否能夠持續的與其他企業競爭下去。所以,人才匱乏成為新疆中小企業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阻力。
(三)新疆中小企業產權界限不清的阻力分析。這里所說的產權主要指的是經營權和所有權,產權界限不清在新疆中小企業中主要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經營權和所有權沒有分離,即二權合一。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新疆中小企業大部分還是民營企業,多為夫妻店、朋友店等,企業的經營者同時也是企業的所有者,以家族企業的模式在經營。這種家族式經營的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的原因和市場地位,導致所有者主要是依靠自己來做經濟決策和企業管理,集管理者和股東身份于一身,這樣可以降低經營成本,同時也能實現直接控制,這種形式多被新疆中小企業所采用。但是家族式經營模式,在企業不斷發展擴大過程中,管理的短板和風險的過度集中將逐漸突出。另一種形式是,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了,但是企業的所有者由于對企業的“親子情懷”,無法做到真正的放權。由于管理層與所有者之間會出現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當管理層作出決定與所有者的想法不接近的時候,所有者很有可能出面阻礙管理層的經濟決策,這將嚴重妨礙管理層的工作,從而導致企業的經營效率下降,并且也有可能出現人才流失的問題。
在2013年國家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戰略思想后,新疆地區作為核心地區,在2014年8月舉辦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機遇——中小企業發展論壇”。此次論壇提出要抓住這次核心區的戰略機遇,增強新疆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提高新疆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新疆中小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所以,本文通過對新疆中小企業目前發展中的阻力分析后,希望結合論壇的精神,找到克服三種阻力的對策,抓住此次發展的機遇。
(一)克服資本結構失衡阻力的對策。在阻力分析中,提出新疆中小企業資本結構失衡的阻力主要是由于新疆民營中小企業規模小、信譽擔保機制缺乏、產權分離模糊等固有缺陷,導致內部積累與外部融合之間存在一定的分隔。尤其是當企業進入發展階段,該階段最需要的是資金重構,此時的資本重構主要是通過吸引外部融資,整合內外資本。但是,新疆中小企業由于其特殊的人文環境和市場地位,在吸引外部融資上顯得尤為困難。為了更好地配合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新疆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實施細則》。《意見》和《細則》中提到,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機構發展,不僅要創新擔保方式、擴大擔保規模,而且自2010年自治區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增加到1 億元,以后逐年按20%遞增,也就是說,2014年新疆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達到2.08 億元。這些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的結構調整和服務體系及擔保體系建設。就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現階段新疆處于經濟帶核心區,中小企業作為新疆發展經濟中的砥柱階層,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資,某種程度上使中小企業所處的市場地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外部投資者將會改變以往的看法,重新審視對新疆中小企業的投資。再從內部建設來看,新疆中小企業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便捷,及時客觀地通過中介機構向市場傳遞出良好的經營狀況,積極吸引外部資金,整合內外資本結構,通過多重性的資本源,不僅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也使企業風險得到很好的分散,從而使企業更加健康的發展,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中。
(二)克服核心人才缺失阻力的對策。核心人才缺失阻力分析中提出,新疆中小企業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薪酬和福利待遇相對較差、工作和生活的環境有待改善、企業本身的發展前景不夠明朗、不注重人才開發和人才培養。新疆中小企業要想在這次的經濟帶戰略中抓住機遇的話,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這也是符合本次經濟帶發展要求的。有了較好的企業文化,員工的素質能得到一個好的提升,從而使整個企業的環境得到改善,相應的企業發展前景會更多的被內部員工和外部人才所認同。除此之外,新疆中小企業還要重視人才的吸納和培養。在不同發展階段使用符合該階段需求的人才類型,提高人才待遇和福利,通過滿足其基本需求,形成企業歸屬感。
(三)克服產權界限不清阻力的對策。通過阻力分析可知,新疆中小企業產權界限不清主要有兩個方面:家族式企業二權合一和所有者放權難。而新疆中小企業大多數都是民營私營企業,二權分離的現象在新疆中小企業中較少出現,所以,主要針對家族式企業提出相應對策。在企業發展初期,家族式管理能給企業帶來明顯效益,因為這種管理方式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時也使得決策高效。但是,當企業進入發展期,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量和業務種類也開始增加。當業務量增加到所有者無法承受時,此時的企業經營效率開始出現規模遞減。在該階段里,做出的經營決策也會出現缺乏全方位考慮的現象。所以,企業的所有者應該在企業進入發展階段后,逐漸地吸引外部經理人來接手管理,不斷完善內部管理系統和組織結構。產權要不斷地從封閉式進化到半封閉半開放式,直到最后成熟階段發展為開放式產權結構。而且,在產權發展過程中,家族人員在企業中的產權份額也要劃分清楚。這種外部吸納性的產權發展模式,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擴大,達到經濟帶發展的多融性要求。
[1]靳明,王娟.風險投資介入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機理與效果研究[J].財經論叢,2010.6.
[2]李亞.中國民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研究[J].管理評論,2007.9.
[3]張志華,張益明,徐梁.企業家視角下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問題研究[J].企業經濟,2011.10.
[4]楊大楷,蔡菊芳.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及其融資研究[J].經濟經緯,2004.1.
[5]邵建平,蘇小敏.西部中小企業中層管理人員薪酬滿意度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2.4.
[6]許春燕,王繼承.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思路及建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