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 迪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
鄧寧在《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Neglected Factor》一文中主要分析區位優勢與跨國公司之間的關系。首先追溯了在過去的20年間由于國際業務的產生,世界的經濟形勢發生了那些變化;然后介紹把1975~1980年和1990~1996年兩個時間段的跨國公司的投資量進行比較,發現發達國家的FDI 流入量減少,而發展中國家的FDI 流入量增加。
然后,文章從微觀經濟學的視角分析,不斷變化的國際分工和相互依存的經濟活動,使跨國公司得到發展。公司的區位偏好使傳統的投資模式發生了變化,公司(特別是寡頭壟斷行業)由于它經常出于戰略上的考慮,包括部分資產的可用性原因、技術知識、學習經驗、管理經驗和組織能力等因素,它往往傾向于向發達工業國家或更大的發展中國家投資。另外,跨國公司在當地申請各類證明的速度、當地處理事件的速度和能力、獲得土地使用權的難易,資助租金、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和本地提供的慷慨投資津貼,這些都為這個區域帶來競爭力。
文章最后從宏觀經濟的方面來考慮跨國公司的經濟活動與區位選擇的關系。首先,外國直接投資的區位變化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我們了解經濟活動;其次,國家和地區政府政策對跨國公司的影響有多大。由于跨國公司的進入,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會有它的子公司,消費者可以在不同的地區享受熟悉的購物體驗,市場的自由化加大和成本的降低會使貿易變得更容易,會使消費者感到更加方便。另外,跨國公司技術和組織的變革,有時會集中生產一些東西,有時會把一件產品的不同零部件分散生產,這樣能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使公司之間的內部化和中間產品的相互依賴關系也越來越重要。文章還舉例說明由于日本有先進的技術,美國在日本子公司獲得的利潤比部分美國公司或獨立經營公司的利潤還要多。
大眾汽車公司總部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成立時間于1937年,其經營范圍為汽車制造。2014年大眾汽車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61,539.1百萬美元,利潤為12,071.5 百萬美元,在世界排名第9 位。自1984年以來,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總投資額已超過60 億歐元,目前在中國共擁有14 家企業。除了生產轎車外,還向消費者和行業提供零部件和服務。主要公司是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集團通過兼并和收購旗下共有10 個品牌,分別為大眾、斯柯達、奧迪、斯堪尼亞、保時捷、布加迪、西亞特、蘭博基尼、賓利以及大眾商用車。這些品牌除了大眾商用車以外,其他都是大眾收購的,都是其子公司。
(一)投資環境
1、經濟環境。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政策比較寬松,被壓制的公款購車需求釋放出來,加之這時私人購車需求增加,汽車呈現超速增長且汽車品牌不斷增多,為了適應不同用戶各種用途的需求,汽車市場銷售的汽車品種愈來愈多。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與人均GDP 的相關性分析根據國際經驗,一國的汽車保有量與該國的國民收入水平高度相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4年4月8日公布了2013年世界各國人均GDP 排名,中國大陸人均GDP 為6,747 美元,主要的消費品是汽車、住房以及通訊、教育等。
資本市場的發展和不斷完善,使汽車企業有了更多資金的可能來源。在國際汽車市場上,大眾公司看好中國汽車市場的誘人前景,在對中國市場進行戰略布局的基礎上,積極地、加速地展開有效的進入和競爭策略。同時,大眾汽車也會為經銷商和購買者提供貸款服務,從而刺激消費者對于汽車的消費。在大眾汽車集團旗下有兩個主要的業務單元:一個是汽車業務,另一個是金融服務,目的是支持汽車業務。當生產出來的汽車送到經銷商處銷售的時候,大眾替經銷商把車款付到廠家;當這輛汽車從經銷商那邊賣到一個客戶的手里,大眾就會把這個錢替客戶還到經銷商。大眾公司還會提供一些其他服務,比如保險、售后服務等等,這確保汽車產業鏈的利潤留在大眾汽車集團之內。
2、社會環境。我國是人口大國,這預示著我們對于汽車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大眾是最早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企業之一,我國消費者對于大眾品牌的認知也是最早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汽車的消費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
3、技術環境。近年來,我國人們對于能源與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且逐漸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能源的重要性,政府也出臺了關于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的一系列政策,同時消費者在選擇車型的時候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節能環保的車型,為應對這些變化,就要求汽車企業必須對自己的技術進行開發研究以適應新環境的需求,大眾汽車的油氣雙動力技術正是大眾汽車應對這一變化的新技術。
(二)勞動力成本。我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勞動力資源的可供給程度居世界之首,而且具有吃苦耐勞、工資低廉的優勢。我國員工每小時收入工資加福利大約在1~2 美元,比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低10~20 倍。據中國有關部門調查,汽車組裝成本中勞動力成本的比重為3%~5%,明顯低于國際水平。勞動力成本低廉是大眾公司選擇在我國進行投資的一個影響因素。
從2003年全國各地區制造業職工平均工資來看,汽車跨國公司投資比較集中的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平均工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遼寧、吉林、湖北、重慶等地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表面上看,似乎工資高低對汽車跨國公司區位選擇影響不大,但勞動力成本應綜合考慮各地勞動力素質及勞動生產率的差別。許多發展中國家,比如印度,盡管人口眾多、工資水平低,但勞動力熟練程度不高,故其吸引外資的總體勞動力成本優勢沒有我國大。
(三)市場因素。汽車工業是市場指向型產業,它是以穩定和拓展現有海外市場,擴大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有率為戰略目標的對外投資,因此市場規模及其潛力對投資區位有較大的影響。如果大眾公司把中國作為一個整體,這是一個擁有高額利潤和巨大潛力的汽車市場,但對于大眾公司來說,中國的市場規模對其選擇具體廠址的決策有一定的影響。在中國上海、北京是GDP 水平最高的兩個城市,大眾公司選擇在上海建立合資公司也有這方面原因的考慮。而在長春選擇與一汽合作是因為想在北方擴寬它在中國的銷售網絡,使南北兩個公司結合起來,建立起一個全國的汽車銷售市場。
綜上所述,我國的汽車公司要想在外國投資時,要考慮當地市場的市場潛力、勞動力成本、政治、經濟、法律等投資環境。只有綜合考慮這些區位優勢時,中國的汽車產業才能更好地進軍國外市場。
[1]John H.Dunning,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Neglected Facto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1998.
[2]徐康寧,陳建.跨國公司價值鏈的區位選擇及其決定因素[J].經濟研究,2008.
[3]李軒.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理論研究進展述評及展望[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