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冀 斌
(河北省非稅收入管理局 河北·石家莊)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的重要物質保障,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重視,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責任人缺失、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資產轉移過程不公開等問題,很容易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總結了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方法與途徑,以期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一)固定資產購置缺乏論證,易造成固定資產閑置浪費。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缺乏必要和有效的購買論證,大多采用下級單位提出購買報告,上級單位根據財政資金情況進行審批,所以很多單位不怕攤子大,不怕自家東西多,存在向上級主管單位亂買亂要情況。由于缺乏論證,購置的資產往往得不到有效利用,很多設備買回來以后被閑置在庫房,這種無需求論證購買造成了許多固定資產處于閑置、半閑置狀態,不僅增加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難度,還占用了大量的財政資金。
(二)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不完善,易造成固定資產流失。行政事業單位存在重業務、重政務,往往忽視了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存在賬物不符,固定資產管理賬目不健全,賬目內容模糊,不能有效反映固定資產從購置、使用、轉借、報廢等全流程使用情況,對固定資產的數量、存放形式、折舊狀態等信息掌握不牢,由于事業單位的固定財產來源廣泛,對于非財政資金購置的設備,由于執行的制度不同、管理人員素質不同,很可能存在“錯登”、“漏登”現象,導致大量賬外固定資產的存在。
(三)經營性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易存在違規違紀行為。固定資產轉經營性使用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在保證完成本單位正常工作前提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將部分非經營性資產轉作經營資產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現象突出,主要表現在非經營性資產轉作經營資產使用程序不完整,很多未經申請批準的非經營性資產被轉作經營資產;非經營性資產轉作經營資產簽署的協議或合同不符合管理規定,容易造成行政事業單位利益受損;經營性固定資產收益管理不規范,缺乏必要的監管體系,資金收入沒有被納入單位預算,容易帶來違規違紀問題。
(四)固定資產監督體系不完善,易造成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的重要物質保障,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必須建立相應的固定資產監督體系,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有完整的制度體系管,有相應的責任人管,通過監督體系的建立,督促管理制度的落實。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還未建立固定資產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落實考核還未納入年終考核體系,必須推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實,防止單位固定資產的流失。
(一)缺乏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只重視政務、業務等方面的制度建設,而忽視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作為這部分資產的使用、管理單位,必須承擔國有資產監管、保值等責任,建立有效的管理約束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流失、不損毀。
(二)全流程、全壽命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不完善。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尚不健全,對于需求論證、購置、使用、轉借、捐贈、劃撥、報廢等缺乏規范化的管理手段,在資產形成和配置過程中人為因素過多,政府采購制度還不夠透明和高效,沒有形成對固定資產使用全流程和固定資產自身全壽命的有效管理,資產處置缺乏規范的程序。
(三)多頭管理導致缺乏管理責任主體。長期以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得不到重視,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采取只使不管,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跟蹤管理,時間一長就成了誰使用誰負責,但是按現行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只能由財政部門管理,由于使用單位和管理單位的分離,導致固定資產在實際處置過程中得不到管理責任主體的有效管理。
(一)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行政事業單位領導不僅要關注業務、政務能力的提高,也要加強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規定,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定期檢查機制,以月或季度為單位,檢查固定資產購置、登記、使用、保管等工作,積極地與兄弟單位交流好的經驗和做法。行政事業單位的職員作為國有資產的使用者,要樹立資產效益意識,實時地將閑置的非經營性資產轉作經營資產使用,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開展閑置、低效運轉資產的申報、登記和評估工作,在相同區域內開展各單位之間的行政劃撥,提高固定資產共享、共用水平。
(二)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首先要建立固定資產需求論證體系,由財政、政府辦、市委辦、紀委等多部門成立固定資產購置論證委員會,在各行政事業單位提出購置固定資產時做到充分質詢、充分論證,把需求論證作為購置審批的重要內容,避免不必要的資產購置,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要建立完善固定資產定期清查機制,要把資產定期清查作為資產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來抓,定期把清查中出現的問題分清責任,按規定及時處理;要建立完善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人機制,把固定資產管理劃分到具體的人,把固定資產管理考核納入單位年終考評體系,和獎金待遇等掛鉤,提高全體成員對固定資產管理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三)規范經營性固定資產管理。對于劃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轉經營性使用,一定要嚴格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辦理,應當采取公開招標、申請、審核、審批辦法,確保劃轉過程的規范化、公開化,多于重要資產劃撥經營性使用時要主動邀請紀委監察部門監督,杜絕違法違紀行為。對于經營性資產收益,要實行專項、專人、專戶管理,納入單位統一預算管理,不隨便亂支亂用,資金收入定期對外公示,明確資金來源和去向,主動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加強對經營性資產的經營風險管理,實施經營性資產收益月報制度,切實掌握經營性資產的收益情況,嚴格執行經營性資產使用和保值增值情況的監督檢查。
[1]劉琳琳.新時期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企業研究,2012.24.
[2]夏云恒.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
[3]沈炯敏.淺談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J].財經界,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