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士淇
金融犯罪成因及其防范
□文/林士淇
(山東財經大學山東·濟南)
[提要]伴隨我國金融業務不斷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金融犯罪的發生頻率也越來越多。金融犯罪除了會對人民群眾與國家的財產權益造成侵害外,還使金融秩序遭到嚴重的破壞,危害我國經濟安全。所以,有效遏制與防范金融犯罪活動的蔓延及產生是司法實踐當中所面臨的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金融犯罪;原因;防范措施
收錄日期:2015年4月30日
(一)社會原因。我國是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長期存在著供求矛盾,還有很多方面都存在著短缺的狀況,特別是資金的短缺尤為嚴重。因為資金短缺,無法從正常渠道取得資金,于是有些人為了取得資金就采用非法手段,這種狀況,很難避免金融犯罪的發生。另外,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不斷推進以及改革開放的深入,原有社會控制機制也在不斷地廢棄、變異與松懈,但是新的控制機制又沒有完全形成,就導致社會控制違法犯罪能力的下降。如今我國金融犯罪量迅速增長,這和我國如今在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對一些信用工程、金融業務的監控不力、管理滯后有著很大的關系。另外,我國還沒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對于金融業務活動管理的法規也不夠完善。立法滯后,行政執法與司法方面也存在弊端,這就為一些不法之徒實施金融犯罪提供了機會。
(二)行業原因。金融犯罪能夠這樣猖獗除了上述原因,更重要的是金融領域如今還有很多的弊端。這些弊端的表現有以下幾點:1、內部管理的混亂;2、社會辦金融混亂;3、金融機構法人代表管理較為混亂;4、機構網批設混亂;5、結算秩序混亂;6、存貸利率混亂;7、放貸混亂;8、入股投資混亂;9、資金拆借混亂;10、籌措資金混亂。這些混亂的狀況使得我國金融市場犯罪的案件大量發生。這些金融犯罪案件表明,工作人員只要稍微多加警惕,就能夠將不法之徒詐騙的行為揭露出來,然而因為一些工作者的不負責任,沒有應該有的防范意識,導致不法之徒可以順利通過每道關卡,進行犯罪。近些年,我國的金融機構進行了比較大的擴充與調整,因為人員的過快增長,以及在錄用的時候沒有嚴格的程序與標準,使得一些業務能力差、金融知識匱乏、法律意識差、思想品質比較差的人進入到金融領域當中,這就使金融犯罪有了條件。另外,企業的管理松懈、有章不循的狀況,造成金融系統較為健全的制度規章無法真正得到落實和貫徹,這也使得不法分子得到了可乘之機。
(一)法律對策。首先應當從法律上控制和預防金融犯罪,應當完善相關的刑事立法以及金融立法,以打擊及震懾金融犯罪之徒。眼下,我國已實施并制定了一系列對金融業務進行調整的法規法律,然而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法規、法律有很大部分已經無法適應形勢的發展需求了,要不斷進行修正與完善。只有完善和健全金融管理方面的法規、法律,才可以做到按章辦事,有法可依。在刑事立法方面,必須加大打擊金融犯罪的力度,一些罪名的設計還需要做出相應調整。一是對于社會上新的金融犯罪的增補罪名;二是修訂罪狀,拓展已有罪名涵蓋的范圍。
另外,司法部門也應增強打擊金融犯罪的力度。對各種金融犯罪,司法部門應當依法堅決進行查處,導致了重大損失的案件,還要加大力度進行查處,堅決不可以手軟。同時,還要嚴肅查處有些金融機構自行消化、以罰代刑、有案不查、有案不報的行為。
(二)社會預防。對金融犯罪活動進行社會預防應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建設金融機構從業工作者隊伍。錄用金融機構的從業工作者,應當嚴格堅持標準,以防金融系統中流入有違法犯罪前科、有不良的行為習慣、思想品質差的劣跡人員。對于有較好的思想品質但業務能力差、缺乏法律知識、難以勝任金融工作的人,應當及時的加以調整,確保這些部門的工作者保持高度的純潔性。
2、金融系統的防范控制體系要盡快建立。利用金融系統防止金融犯罪,一是對高科技手段充分的加以利用,比如將先進的防偽技術使用在印油、印章、票據等方面;二是將高科技手段用于電子監控系統的建立,全面記錄和監視金融機構附近和內部的人員動態與環境,了解各網點的安全狀況,及時實施有效措施;三是對金融機構的安全管理體系加以完善。建立安全機構,加強人事管理的制度,明確安全組織任務。
3、強化金融機構的內控制度。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首先需要進一步健全與強化銀行間的垂直管理體制;然后是對于基層銀行必須從嚴管理,加強監管意識;還有就是健全建立制度規章,強化銀行監督的保障機制;最后是增強金融機構內部監督機制,以及增強檢查監督,推進制度的落實。
4、規范金融秩序,整頓金融市場。要想將金融市場的混亂消除,首先需要禁止亂集資,使集資行為得到規范。企業和各級政府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與全局、國家和地方的關系,自覺遵守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社會集資屬于一種直接的信用,應當由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管理;然后是對同業拆借市場進行規范,對同業拆借機構進行全面清理。還要嚴格結算紀律,增加監督的力度,強化對現金的管理,預防資金的“體外循環”。
5、深化、加速金融體制改革。近些年,我國金融犯罪頻繁發生而且趨于上升的趨勢,這和當下我國金融體制不完善有著直接的關聯。所以,必須在根源處入手預防金融犯罪,這就必須不斷進行改革,建立起一套可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金融體制。
主要參考文獻:
[1]馮玉維.學校如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思考[J].瀘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S1.
[2]蔣濤.犯罪本質特征之社會危害性——在全球化語境和社會轉型背景下論社會危害性[D].華東政法學院,2004.
D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