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妮
[摘 要]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是學校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更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學校應該通過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特色 校園文化 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8-085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要讓它永葆青春魅力,必須走特色校園文化發展之路。近年來,我校確定了“讀書育人特色、科技特色、乒乓特色”的三大辦學特色,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先、體驗為主”的理念,沿著“文化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安全保校,德育領校”的工作思路奮斗,努力構建“更美、更好、更和諧”的特色文化校園,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一、打造優美靜雅的特色育人環境,引領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學校圍繞辦學特色,營造濃郁的校園特色文化氛圍,引領學生健康發展。首先,開設“班級書柜”“陽光書吧”“國學成果”及展覽室、乒乓球館、科學實驗基地、植物種植長廊、科技作品展覽室等,讓學生從中得到鍛煉,健康成長。其次,設計樓層主題文化。如墨香樓,一樓層是孝道,百善孝為先;二樓層是感恩,學會感恩,乃為人之本也;三樓層是行為習慣,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四樓層樓是讀書、學習,有余力則學文——學好六藝贏天下。再次,結合三大特色活動的開展,開辟豐富的內容。如學校歷史文化、國學經典、乒乓特色的各大活動等,這些無聲的語言,學生耳濡目染,仿佛置身于快樂的文化旅行,有效地引領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孕育獨特的特色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個性符號。學校為了百年的文化世代相傳,在具體實踐中收到了優越的成果。
第一,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培育師生良好品格。我校以“讀書育人特色”為核心,以國學教育為主旋律,開展了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動。如開展誦經典、唱經典、演經典,舉行“詩配畫展覽”“讀書筆記評比”“手抄報評比”……這些展示活動,讓學生達到 “以讀書啟迪智慧,用智慧滋養心靈”的境界。
第二,開展禮儀教育活動,培育懂禮有孝人才。中國是禮儀之邦,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優良美德,我校通過開展活動,培育學生尊師敬長、孝敬父母的品質。第一,在校園內外踐行“三禮”活動,讓學生懂得見到長輩行鞠躬禮,見到同輩行微笑禮,見到教師行少先隊禮。第二,充分利用好開筆禮和拜師禮:一是每年秋季期第一周,隆重舉行一年級的新生開筆禮,邀請一年級的家長參與,通過正衣冠,讓學生懂得“童蒙之學,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的道理,并鞠躬行禮——行拜師禮和感恩禮,教師授開筆字“人”,讓學生懂得做人當如“人”字,堂堂正正,同時誦讀《弟子規》,感受啟蒙第一課——學會做人;二是每個學期的開學典禮,行拜師禮——一鞠躬、拜師,即二鞠躬——學藝、三鞠躬——感恩。教師還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將這些為人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奉行,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理。
第三,開展學會尊重他人教育活動,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俗話說得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通過集體“快、靜、齊”的訓練,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如每當在他人講話時,要學會傾聽;每當他人結束演講之時,要報以熱烈的掌聲等。
第四,開展“班級文化風采展演”活動,增強團隊凝聚力。我校每周一的班級文化風采展演活動,給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臺,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還增強了班級團隊凝聚力。
第五,開展“感恩”教育實踐活動,熏陶學生高尚人格。首先,每周星期一讓全校師生在《感恩的心》的樂曲聲中,共跳手語舞熏陶人格。其次,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一是讓學生真心地向同學、父母、教師說一聲“感恩你”“感恩你的養育”“感恩你的培育”……學生在“聲聲的道謝,句句的感恩”中學會做人;二是記住父母的生日,做到在父母生日的當天向父母行感恩禮、唱感恩歌、做一件讓父母開懷的事……再次,教師引領學生每天誦讀和踐行《弟子規》,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習慣。如每天回到家,學生首先開心地向父母報告“爸爸、媽媽,我回來啦”,然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養主人意識,使他們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同時,我校堅持每周每班都開展一節國學課,通過國學經典名句誦讀比賽、講中國名人讀書故事等形式,引領學生體味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夯實文化底蘊。
第六,每年舉辦一屆“科技節”,讓學生在科普讀物、小制作、小發明等科技活動中體會科學的奧秘,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七,每年一屆的校運會、“團結杯”乒乓球賽、家校乒乓球聯誼賽,使學生奮勇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充分體現。
總之,構建一所“樂觀、向上、健康、和諧”的學校,是我校人矢志進取的主旋律。我們將通過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教育空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特約編輯 嚴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