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潔++趙麗芳
摘 要:在企業間信任的產生機制研究中,供應商的能力和信譽是經常被提到的因素。這是由于在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形成初期,成員企業彼此了解的雙方信息比較少,只能依賴于對方的能力、聲譽、承諾和企業文化等因素來決定授予信任的種類和程度。因此,本文將文化差異作為衡量特征之一。本文主要提取了供應商的聲譽、文化差異特點作為供應商的結構特征來研究企業間信任關系。
關鍵詞: 信任;聲譽;文化差異
對于影響組織間信任關系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如行業規范、法律制度、資信調查等;又有內部因素,如企業能力、信息共享及企業文化等。國內外學者對企業間的信任因素進行了不同的概括。Ganesan.S(1994)通過對美國124家零售商與52家供應商之間關系的研究中發現,供應商的專用資產投資、聲譽、零售商與供應商的交易歷史及雙方對以往交易的滿意程度是信任的前提。組織間信任的影響因素不僅制約著信任關系,而且對信任關系的構建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提取了供應商的聲譽、文化差異特點作為供應商的結構特征來研究企業間信任關系。
一、供應商的聲譽
聲譽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無形資產,它是與其他企業長期累積交易的結果,良好的企業聲譽對于構建信任關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的聲譽可以通過關心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或是為終止合作而承擔一定的損失來建立。良好的聲譽能夠使企業更容易得到合作方的信任,也更加容易與供應鏈的其他企業建立合作。有著良好聲譽的企業都不會采用機會主義行為,否則它將承擔高額的成本。因此,只要合作伙伴能獲得大于機會主義收益的收益,那么良好的企業聲譽必然會積極的主動建立起來。供應商的聲譽越高,那么越值得信任;反之,供應商聲譽越低,則難以獲得信任。
二、 文化差異
企業文化是供應鏈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形成的共同的管理理念、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綜合。每個組織都有其自身企業文化,不同的組織有著不同的企業文化,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文化差異,特別是一些大型的跨國企業,他們在文化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會導致員工在處理同一事物上產生不同的觀點,給員工溝通造成障礙,進而給合作企業之間帶來誤解、沖突,使企業關系處于一種不均衡的狀態。組織間文化差異越小,認同感就越高,有利于信任的關系的建立;相反,組織間的文化差異越大,越不易于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進而不利于信任的深化。
另一方面,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特征,即是信任來源于交易雙方之間的行為關系。這種行為關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來自于長期的交易、合作經歷。這是隨著企業合作關系的進一步演進,相互依賴性、信息共享及機會主義行為等因素成為響企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關鍵因素,由初始信任過渡到持續信任。
三、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交往經驗
在經濟往來中,隨著交往時間的推移,企業對合作方的了解會不斷的增加。合作伙伴經驗是雙方通過長時間的合作,對雙方行為方式、目標及價值觀的積累的認同。企業合作伙伴之間的歷史合作經驗是確定對方合作伙伴是否值得信任的關鍵因素。若果交易方發現對方行為方式一致、目標相同、價值觀相近,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反應,這種反應促進企業對合作方滿意、信賴的態度,使得合作更為協調。
四、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共享
現代企業管理強調了企業通過合作和信息共享,來達到預期效益。許多研究日本企業間信任關系的文獻都認為,會計系統對建立企業間信任發揮了重要作用。Sealetal. (1999)認為管理會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戰略伙伴之間建立信任關系的基礎,也是核心企業對合作關系進行控制和管理的基礎。信息共享的有效實現,可以減少企業雙方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從而提高了合作關系的信任水平。企業彼此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決定了供應鏈上的各個成員企業能夠很好地適應彼此需求的變化,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各成員企業間的信任程度。信息共享程度的提升會帶來信任程度的提升,信任程度的提升同時也會使信息共享的需求和程度上升。因此,信息共享在信任的構建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進程的加劇,企業僅僅靠自身的資源與能力已無法維持其競爭地位,只有將其與各合作伙伴的內、外部資源和核心能力整合,才能獲取競爭優勢。而企業要利用外部資源,實現資源互補、利益共享,就必須與其合作伙伴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信任關系。進一步地講,企業間信任的建立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運作效率,建立長期合作意愿。因此,建立合作企業間的信任機制,已成為現代企業合作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潘鎮,李晏墅.聯盟中的信任一項中國情景下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8(4).
[2]張延峰.戰略聯盟中合作風險與信任、控制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6,18(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