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玲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也在逐步增強,但公民道德素質卻日漸呈滑坡趨勢。社會上仍存在一些負面現象與我們所提倡的公民道德素養背道而馳。公民道德素養的高低是衡量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促進法制社會基礎建設的前提務必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文章將從公民道德素質所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如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促進法治社會基礎建設給出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道德建設;法制社會;道德素養
一個國家能否長久治安穩定發展,一個社會能否和諧安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民的道德素養。只有公民道德水平得以提高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加強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公民素養的基礎性條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已明確提出“增強全民道德法制觀念”刻不容緩。廣大人民應從自身做起,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嚴格要求自己,培育社會文明道德風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一、我國公民道德素質所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傳統道德文化缺乏科學性、平等性
在我國古代,理學思想的核心要求“三綱五常”常常被作為檢驗人們是否忠心、聽話、孝順的行為準則。無論對與錯,臣民必須無條件聽從皇帝之言,子女必須服從父母之命。人們絲毫沒有追求自我決定自我選擇的權利。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社會進步。直至今日,我們依然能聽到“你們的婚事我堅決不同意”“要是執意在一起就斷絕父子關系”等等溝通中缺乏平等性的言語。這些傳統的文化觀念從小就被灌輸腦中根深蒂固,禁錮了人們前進的腳步,阻礙了公民道德素質水平的提高。
(二)社會公共道德的缺失
社會公共道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中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具有維護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作用。從 “三鹿奶粉”到“毒膠囊”再到“染色饅頭地溝油”。不難看出,目前我國社會公德嚴重缺失,公民的基本道德素養有待提高。在利益的驅使下個別企業不講商德,為了追逐高額的利潤喪失誠信理念,制假販假的案例屢見不鮮。路邊摔倒的老人如今連兒童都不敢攙扶;旅游景點總是在人聲鼎沸后留下一片片垃圾。種種現象表明經濟的進步卻未能促進公民道德素養的提高。社會公德不但沒有深入人心,更使當代國人的道德素養缺失問題暴露至極。
(三)社會主義道德法制制度不夠完善
確定法律的權威并加強道德法制制度的完善是促進法治社會基礎性建設的重要條件,既體現人民意志又體現黨的主張。由于國家監督機制不健全、道德法制制度不完善,存在著一些官員貪污腐敗、以權謀私、行賄受賄的行為,且時有發生,對社會正風氣的形成形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好人好事、見義勇為者得不到及時的表彰,失信謀利者也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因此,加強社會道德法制完善,加強社會制度完善,在公民遵守法制制度的條件下,不斷加強道德法制制度的管理成為提高公民道德素養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斷完善道德法制制度,讓法律和道德互為依存相互促進。通過道德制度的完善強化個人道德意識,讓外在化的他律和內在化的自律有機結合,才能對社會的穩步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加強道德建設促進法制社會基礎建設的參考建議
(一)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增強全民道德法制觀念
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要求。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度變革、利益格局深度調整的情勢下,人們的思想價值取向也朝著多元化發展,道德觀念呈復雜多變的特征。部分人的思想道德取向出現偏差,是與非、對與錯分辨不清,公民法制觀念薄弱。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在人民群眾中大力普及道德知識,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梢蚤_展表彰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活動,評選出優秀的道德模范,用道德模范的行為影響人們,從而鼓舞人們見賢思齊、積極向上,增強道德法制觀念。
(二)發揮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
導向性是新聞媒體獨具一格的特征。針對社會中不斷涌現的好人好事、感動事跡能夠以一定的宣傳手段來進行宣傳,為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理念。弘揚社會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傳播社會積極的信息,更正人們的錯誤觀念,用新聞媒體報導出的先進事跡、模范代表激勵人們爭做好事,追求真善美。對不道德的行為能夠進行有力抨擊。不斷發揮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對社會中普遍關注的道德熱點加以宣傳,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三)發揮思想道德法制化的時代價值
思想道德建設法制化是加強道德建設,促進法制社會基礎建設的重要途徑。將不道德行為逐一納入法律程序,賦予道德明顯的法律效力,讓“道德”不再是純粹的“道德”。明確的規定道德的主體應該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比如隨手亂扔垃圾,仍一次罰款十元、扔兩次罰款加倍;讓看似只是公民缺乏道德素養的行為變成法律行為,讓道德和法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兩者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由此,最大限度的發揮思想道德法制化的價值,讓受罰者引以為戒,受罰的同時能夠提高其基本道德素養。
大力倡導公民道德建設,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諧社會也總以良好的公民道德為支撐,只有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才能促進法制社會基礎建設。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能夠樹立社會新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參考文獻:
[1]曹金榮,柏正杰.淺談我國公民道德缺失的原因與對策[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2(64).
[2]孔玉芳.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J].中共河南省委,2006(01).
[3]高力,廖煉忠.道德建設公民化的重要舉措[J].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哲學系,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