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孫莞綺,王文麗,范果葉,白 樺,姜艷蕊,王 燕,徐小娟,宋沅瑾,朱 綺,章依文,江 帆
(1.內蒙古婦幼保健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2.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200127)
【專題研究】
110名嬰幼兒認知發育的影響因素
張瑞芳1,孫莞綺2,王文麗1,范果葉1,白 樺1,姜艷蕊2,王 燕2,徐小娟2,宋沅瑾2,朱 綺2,章依文2,江 帆2
(1.內蒙古婦幼保健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2.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200127)
目的 探討影響2~30個月嬰幼兒認知發育的相關因素,為嬰幼兒發育的早期促進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隨機抽取城鄉各一個點作為項目點,共抽取2~30個月齡嬰幼兒110人。以問卷形式調查影響嬰幼兒認知發育的相關因素,采用Bayley嬰幼兒發育量表對嬰幼兒進行發育評估。采用相關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等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 智力發育指數均值(MDI)為102.51±15.55,運動發育指數均值(PDI)為98.26±15.18。城市兒童的MDI得分高于農村兒童的MDI得分(t=8.03,P=0.005);城市與農村兒童的運動發育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性別、分娩方式、父母受教育程度對嬰幼兒智力及運動發育均無顯著影響(均P>0.05)。出生體重與MDI及PDI均有顯著的正性相關(r=0.21,P=0.028;r=0.28,P=0.00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提示出生體重是2~30個月嬰幼兒MDI及PDI的獨立影響因素。結論 生長在城市的嬰幼兒認知發育較好,出生體重與嬰幼兒認知發育有一定正相關。
認知發育;影響因素;嬰幼兒;Bayley嬰幼兒發育量表
嬰幼兒期是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不斷完善和成熟,也是心理和認知發育的關鍵時期,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認知發育偏離甚至發育遲緩。有研究報道,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多種因素與嬰幼兒認知發育有關[1]。探討影響嬰幼兒認知發育的相關因素,早期預防、早期干預不良因素對嬰幼兒認知發育的影響,對于促進嬰幼兒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 研究對象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間,本研究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隨機選擇城鄉各一個點作為項目點,共抽取2~30個月嬰幼兒110名,入選標準為:①足月單胎出生兒;②母孕期及產時順利,無出生窒息等病史;③無先天性疾病史;④無影響認知發育的重大疾病及家族遺傳史;⑤主要代養人為父母。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采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編著的《兒童個人及家庭社會環境問卷》了解嬰幼兒性別、分娩方式、出生體重、地區分布、父母文化程度等個人及家庭基本情況。該問卷由父母填寫,每位參與的兒童家長均填寫知情同意書。
1.2.2 認知發育評估
采用國內標準化的Bayley嬰幼兒發育量表,對嬰幼兒進行認知發育評估,分別計算智力發育指數(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運動發育指數(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認知發育評估由經過總課題組專業培訓的兒童保健醫生完成,以確保測試準確性。
1.2.3 質量控制
由調查單位主持于正式調查開展前的各研究點研究人員培訓,統一按實施方案細則執行。問卷附帶書面調查意義說明和填表注意事項。為精確有效問卷比例,由調查人員確認為有效問卷后,進行數據錄入。所有數據均進行二次錄入。
1.2.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如兒童年齡、出生體重和發育指數等采用均值±標準差描述。采用方差分析對在不同環境因素下兒童的發育指數進行比較。出生體重與兒童發育指數間的關聯采用相關分析探討。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入法)對智力及運動發育指數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2~30個月嬰幼兒110名,平均年齡11.99個月,男孩占52.7%,城市嬰幼兒占50.0%。平均智力發育指數(MDI)為102.51±15.55,平均運動發育指數(PDI)為98.26±15.18。
2.2 嬰幼兒出生情況及環境因素分析
不同性別嬰幼兒智力及運動發育無顯著差異(F=3.68,P=0.058)。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嬰幼兒間發育水平未見明顯差異。城市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水平較農村嬰幼兒高(t=8.03,P=0.005)。城市與農村嬰幼兒運動發育水平嬰幼兒無顯著性差異(t=2.60,P=0.110)。見表1。



項目人數MDIFPPDIFP性別1.610.2083.680.058 男58(52.7)104.14±16.48100.59±16.07 女52(47.3)100.44±14.1795.13±13.85分娩方式0.210.6510.530.468 陰道分娩63(57.3)101.78±11.5897.05±13.55 剖宮產47(42.7)103.13±19.5899.17±17.29地區分布8.030.0052.600.110 城市55(50.0)106.58±15.66100.58±15.34 農村55(50.0)98.44±14.4795.95±14.80母親受教育程度1.580.2100.870.422 初中及以下36(32.7)98.75±11.3196.47±13.95 高中或中專27(24.5)102.89±15.5896.04±12.06 大專及以上47(42.7)104.71±2.52100.10±17.52父親受教育程度2.340.1010.100.902 初中及以下35(31.8)98.71±11.7997.00±11.16 高中或中專27(24.5)100.85±11.0498.15±11.46 大專及以上48(43.6)105.72±17.3898.52±17.20
2.3 出生體重與嬰幼兒認知發育的關系
嬰幼兒平均出生體重為3 329.21±451.42g(范圍從2 000g到4 875g)。相關分析發現出生體重與MDI及PDI均有顯著的正性相關(r=0.21,P=0.028;r=0.28,P=0.003)。見附圖。


附圖 出生體重與嬰幼兒認知發育水平的關系
Fig. Relationship between birth weight and infants’ cognition development level
2.4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分別以嬰幼兒智力發育指數(MDI)和運動發育指數(PDI)作為因變量,出生體重、母親受教育程度及地區分布等因素為自變量,并矯正兒童月齡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出生體重越重,預示著2~30個月嬰幼兒智力(β’=0.23,P=0.008)及運動發育越好(β’=0.28,P=0.003)。農村與城市的地區分布對兒童發育的影響在校正年齡等其他因素后,差異并不顯著,見表2。
表2 影響嬰幼兒認知發育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Table 2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gnition development in infants
3.1 城市嬰幼兒具有良好的認知發育
本資料顯示,城市嬰幼兒的MDI較農村嬰幼兒高。究其原因,與城鄉家庭社會教育環境存在差異有關。有研究表明嬰幼兒父母受教育程度存在城鄉差異,城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往往經濟收入、居住環境及家庭氛圍相對較好,可以為兒童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2]。這樣的家庭往往更注重后代的培養,父母可以很好的利用媒介,如網絡、多媒體、書籍及專業醫務人員指導,主動獲取早期教育的各種知識和技能。而農村家庭獲取早教知識的途徑相對狹窄,他們更關注營養,而忽視了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同時城鄉嬰幼兒早期教育的資源配置差異很大[2]。農村兒童早期教育的機構設置不完善、人員素質較低,所以農村地區兒童保健服務的整體能力不足。要加強農村地區兒童保健服務能力,需要社會各級部門的協調合作,同時將本次課題實施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兒童保健經驗和適宜技術進行健康宣教,有效的推廣到農村兒童保健服務工作中,以促進農村嬰幼兒全面發展。
3.2 出生體重與嬰幼兒認知發育
以往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巨大兒的出生增加了難產和產傷的風險,是胎兒神經系統受損的危險因素,由此認為巨大兒的認知發育水平會比正常體重兒慢。但本研究卻發現出生體重與MDI、PDI呈顯著正相關,預示出生體重越高,嬰幼兒智力及運動發育越好,與國內外有些學者的研究結論相一致[3-6]。分析原因如下:第一,本研究對象排除了產前、產時、產后及遺傳等危險因素,這部分巨大兒的產生非疾病造成,而是胎兒在母體中自然發育的結果,所以這部分嬰幼兒先天發育較好。本資料平均出生體重為3 329.21±451.42g,出生體重范圍從2 000~4 875g,盡管包含了一部分巨大兒(4 000~4 875g),由于整體醫療水平的改善,尤其是產科技術的提高,這樣體重的(4 000~4 875g)巨大兒,通過良好的醫學手段能夠很好的解決出生窒息等各種出生損傷風險的發生。因此認為,這部分先天發育較好的嬰幼兒在安全出生后認知發育會更好;第二,父母長期以來接受的知識告知他們巨大兒發生發育不良的幾率較高,所以他們會更加重視這部分嬰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同時由于先天發育較好,也更有精力去接受各種鍛煉的機會,也有能力從周圍環境中獲取更多信息。嬰幼兒期是兒童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得到更多的環境信息刺激將有助于認知發育。
一般認為,正常出生體重范圍是2 500~3 999g,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產婦的營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巨大兒的出生數量不斷增多。在醫療水平不斷進步、人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以及科學育兒知識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本研究結果顯示,出生體重越重,嬰幼兒智力及運動發育越好。盡管該研究結果如此,但因其研究數量少,方差太大,不足以說明大于4 000g的出生嬰兒更好,應該是存在于一個相對的出生體重范圍內,而且其上限一定不是越大越好,有待于更大樣本資料的調查分析。本研究是在嬰幼兒期得出的結果,在其他研究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出生體重對兒童長期發育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也需要進一步追蹤研究。
總之,加強孕期保健教育,尤其是加強農村地區孕產婦保健教育,提倡孕母均衡營養、合理膳食使嬰幼兒有個較為合適的出生體重,同時宣傳科學育兒知識,普及科學育兒技能,均有助于嬰幼兒的認知發育。
[1]蔣新液,陳雅芬,衛雅蓉,等.480例正常嬰幼兒認知發育水平初步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3):353-355.
[2]洪秀敏,羅麗.公平視域下我國城鄉學期教育發展差異分析[J].教育學報,2012,8(5):73-81.
[3]Weisglas-Kuperus N,Hille E T,Duivenvoorden H J,etal. Intelligence of very preterm or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in young adulthood[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9,94(3):F196-F200.
[4]Kwinta P, Klimek M, Grudzień A,etal.Intellectual and motor development of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1 000 g) children in the 7th year of life;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hildren born in the Malopolska voivodship between 2002 and 2004[J].Med Wieku Rozwoj,2012,16(3):222-231.
[5]何慧靜,韋臻,萬國斌,等.不同出生體重的嬰幼兒智能發育水平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8,16(10):116-117.
[6]李炳芬,鄭麗彥,侯丹.影響嬰兒早期智能發育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3,29(6):504-506.
[專業責任編輯:古桂雄]
自發性早產史與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
《歐洲預防心臟病雜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一項研究顯示,具有自發性早產史的婦女患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高。這項Meta分析的研究納入來自5個歐洲國家的隊列研究數據,隊列的規模從3 706~923 686人不等,隨訪時間為12~35年。分析顯示,與自發性早產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缺血性心臟病風險的增加的38%相關,與非致死性中風風險增加的71%相關,與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2倍以上相關。盡管不同研究存在異質性,但是自發早產與足月分娩的婦女相比,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在不同研究中具有一致性。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gnition development of 110 infants
ZHANG Rui-fang1, SUN Wan-qi2, WANG Wen-li1, FAN Guo-ye1, BAI Hua1, JIANG Yan-rui2, WANG Yan2,XU Xiao-juan2,SONG Yuan-jin2,ZHU QI2,ZAHNG Yi-wen2, JIANG Fan2
(1.InnerMongoliaHealthCareHospitalforWomenAndChildren,InnerMongoliaHohhot010020,China;2.DepartmentofDevelopmentalandBehavioralPediatrics,ShanghaiChildren’sMedicalCenterAffiliatedwith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127,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gnition development of infants aged 2-30 month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evidence for promoting infants’ early development. Methods A city and a tow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project sites in Huhhot, Inner Mongolia. A total of 110 infants aged 2-30 months were selecte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infa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were investigated with questionnaires,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was assessed by using Bayley Development Scal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OVA and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The average 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 (MDI) was 102.51±15.55 and the average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 (PDI) was 98.26±15.18. Urban infants’ MDI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rural infants’ MDI scores (t=8.03,P=0.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fants’ PDI scores (P>0.05). Gender, delivery mode and parental education level did not affect MDI or PDI (bothP>0.05). The birth weigh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MDI and PDI scores (r=0.21,P=0.028;r=0.28,P=0.003).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birth weight was an independent influential factor of MDI and PDI scores of 2-30 month-old infants. Conclusion Infants who are brought up in city have better cognitive development. Birth weigh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gnitive development.
cognition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fants; Bayley Development Scale
2014-08-18
衛生部行業科研專項資助項目(201002006);圣元集團科研基金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172685);上海市科委項目及啟明星追蹤資助項目(12411950405,13QH1401800);上海市教委曙光計劃資助項目(11SG19)
張瑞芳(1976-),女,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兒童保健工作。
江 帆,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3.001
R179
A
1673-5293(2015)03-03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