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霓,勞誠毅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南寧530011)
南寧市2008至2012年孕產婦死亡分析
周 霓,勞誠毅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南寧530011)
目的 通過對南寧市2008至2012年孕產婦死亡監測情況和死因變化趨勢分析,掌握孕產婦主要死因及其相關因素,有針對性的提出干預措施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方法 對南寧市2008至2012年南寧市6縣6城區孕產婦保健情況調查年報表、常住人口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孕產婦死亡調查表、孕產婦死亡評審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2008至2012年南寧市活產數520 091例,孕產婦死亡149例,平均死亡率28.64/10萬(其中戶籍死亡17.49/10萬),孕產婦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為: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合并肝病、妊娠合并惡性腫瘤、產后出血。評審結果顯示不可避免死亡125例(71.84%),可避免死亡49例(28.16%)。監測資料分析顯示:雖然影響孕產婦死亡率是多因素的,但妊娠合并癥在孕產婦死亡原因中排位上升,前5位死因中,間接產科死亡原因已超出直接產科原因。結論 孕期三級保健網絡管理的健全、醫務人員對妊娠內科合并癥的早期識別、高危孕產婦多學科聯合監測管理、產科團隊的應急救治反應能力對危重孕產婦的救治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孕產婦;死亡率;死因;對策
孕產婦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是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婦幼保健工作質量及社會綜合協調發展的指標,其已被列為中國婦女和兒童發展綱要,并成為“民生工程”重要指標之一。2000年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簽署的《聯合國千年宣言》中提出了“2015年將孕產婦死亡率在1990的水平上降低3/4”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1]。近年來,市政府為降低南寧市孕產婦死亡率采取了綜合干預措施,收到良好地效果。為進一步做好孕產婦死亡監測,為政府、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及醫療保健機構提供依據。本文回顧性分析了南寧市2008 至2012年常住人口死亡孕產婦的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2008年1月3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南寧市6縣6城區孕產婦保健情況調查年報表、常住人口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孕產婦死亡調查表、孕產婦死亡評審資料。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孕婦死亡個例及評審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匯總,每季度組織市級圍產保健協作組專家對死亡病例進行討論評審,確定死亡原因,制定干預措施。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死亡特征分布采用構成比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孕產婦死亡率
2008至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常駐人口活產數(妊娠滿28周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臍帶搏動、隨意肌收縮4項生命體征之一的新生兒數)520 091例,孕產婦死亡149例,平均孕產婦死亡率28.64/10萬(其中戶籍死亡率17.49/10萬),見表1。而前5年(2003至2007年)平均孕產婦死亡率35.69/10萬(其中戶籍死亡率30.99/10萬)。近5年孕產婦平均死亡率、戶籍死亡率均較前5年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 南寧市2008至2012年孕產婦死亡率Table 1 Maternal mortality from 2008 to 2012 in Nanning

年度活產數(n)死亡數(n)平均死亡率(/10萬)戶籍死亡率(/10萬)住院分娩率(%)2008937332829.8721.0299.532009963482930.1020.1699.7720101115443228.6818.2199.7920111080703027.7512.03100.0020121103963027.1716.0399.93
表2 孕產婦死亡率比較(/10萬)
Table 2 Comparison of maternal mortality(/100 000)

年份平均孕產婦死亡率戶籍死亡率2003至2007年28.64/1017.49/102008至2012年35.69/1030.99/10χ23.54716.652P<0.05<0.05
2.2 孕產婦死因構成比
孕產婦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是羊水栓塞(17.45%)、妊娠合并心臟病(14.77%)、妊娠合并肝病(13.42%)、妊娠合并惡性腫瘤(10.07%)和產后出血(8.72%)。在死因前5位病種中,直接產科原因39例,間接產科原因71例,見表3。
表3 2008至2012年5年間孕產婦死亡原因及構成比

Table 3 Causes and their constituent ratio of maternal death from 2008 to 2012
2.3 死亡孕產婦基本情況
隨機抽取2008至2012年南寧市6縣6城區死亡孕產婦病例同期正常孕產婦149例為對照組。孕產婦基本情況構成比中,文化程度和孕期產檢次數與孕產婦死亡率顯著相關(均P<0.05),見表4。
表4 死亡孕產婦與正常孕產婦基本情況[n(%)]

Table 4 Basic situations of dead and survival pregnant women[n(%)]
2.4 死亡地點與評審結果
隨著住院分娩率的提高,絕大多數危重孕產婦均得到醫療保健機構的救治,家中、途中死亡的8例病例中僅1例系突發腦出血家中死亡外,其余5例均為病情危重家屬放棄治療自動出院死亡。市級死亡評審結果顯示,149 例孕產婦死亡中,可避免死亡41 例,占27.52%,較前5年(42.51%) 下降了14.99%,見表5。
表5 死亡地點與評審結果
Table 5 Place of death and assessment results

死亡地點與評審例數(n)構成比(%)死亡地點 省市醫院11879.19 縣區醫院2013.42 鄉鎮醫院53.36 家中、途中64.03評審結果 可避免死亡4127.52 不可避免死亡10872.48
3.1 孕產婦死亡率與評審
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是公共衛生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全國各個地區也一直致力于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2]。本研究結果顯示,南寧市近5年來平均孕產婦死亡率較前5年(2003至2007年)孕產婦死亡率、戶籍死亡率均顯著下降(均P<0.05)。特別是戶籍孕產婦死亡率降至17.90/10萬,低于2011年全國平均孕產婦死亡率26.1/10萬水平,低于衛生部《貫徹2011-202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實施方案》提出的“到202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20/10萬的目標要求”。這主要是得益于國家“降消”項目的不斷推進,特別是自2009年起,在深化醫改中,將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納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并從“貧困補助”走向“普惠補助”。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及城市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市政府自2007年起設立貧困危重孕產婦救治資助資金,并納入每年“為民辦實事”工程。各級醫療保健機構為提高圍生期保健質量,嚴格落實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開展了產科危急重癥的識別與多學科聯合救治培訓,規范了高危妊娠的分級管理與轉診,暢通了危重孕產婦救治綠色通道。149例孕產婦死亡評審結果:可避免死亡占27.52%、不可避免死亡占72.48%,隨著可避免死亡比例不斷降低,充分體現了本市圍產保健規范化管理、對降低孕產婦死亡進行有效的綜合干預的結果。由于孕產婦死亡原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發生率具有不確定性,在討論評審不可避免死亡的案例中,仍可發現患者孕前、孕期健康教育缺乏、基層醫療保健機構圍生期保健管理不到位、醫護人員孕產期監測技術水平及應急救治能力有待提高等環節問題。
3.2 孕產婦死亡原因
本次調查研究顯示,孕產婦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是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合并肝病、妊娠合并惡性腫瘤、產后出血。表3死因排序說明,由于不斷加強圍產保健系統管理、產科質量的不斷提高,5 年前常見的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產科直接因素,已從第一、第二位降到第五、第六位,而羊水栓塞及妊娠合并心臟病、肝病等內科合并癥躍居前三位,其中羊水栓塞占16.09%,居我市孕產婦死亡原因之首。26例羊水栓塞死亡孕產婦,有2例是使用縮宮劑引產不當所致,1例是醫務人員接生時不當加腹壓所致,其余23例存在高齡孕產婦、死胎、胎盤早剝、胎膜早破、剖宮產、宮頸裂傷等有潛在的羊水栓塞高危因素,導致的突發羊水栓塞。羊水栓塞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主要是隨著產科診斷技術的發展和提高,羊水栓塞的診斷也相應升高。羊水栓塞作為產科危急重癥多以病情突發急驟、搶救難度大、死亡率高為特點。縣級以下醫療機構技術設備、急救資源、醫護人員對羊水栓塞的早期識別能力不足、應急搶救能力有限,使其死亡率較高。因此,各級醫療保健機構應加強羊水栓塞的預防、早識別和診斷、早治療,杜絕醫護人員粗暴干預產程、不規范使用縮宮劑等人為誘因,減少羊水栓塞發生率[3]。
此外,本次調查研究還發現,前5位孕產婦死亡原因中,間接產科死亡原因高于直接死亡原因,提示妊娠合并癥已成為孕產婦死亡重要原因,應引起產科同行們高度重視。做好規范性地孕前保健、基礎疾病的篩查和治療、妊娠指導是關鍵,是防止妊娠合并癥致孕產婦死亡的第一道防線。而高危妊娠篩查、跟蹤、孕期保健指導等管理制度制度的落實是第二道防線。因此,要打造妊娠合并癥多學科聯合管理的圍產保健模式,對有妊娠合并癥孕婦及時多學科會診、作出評估、制定圍產期保健計劃、及時提出醫學建議;充分發揮三級保健網絡作用跟蹤到位,避免高危妊娠失訪。
3.3 影響孕產婦死亡率的相關因素
本次調查研究還發現,文化程度和孕期產檢次數與孕產婦死亡率顯著相關(均P<0.05),提示加強孕產婦健康教育宣傳力度,積極產前檢查,早期發現異常,積極進行治療是減少孕產婦死亡發生的重要保障。胡愛華等[4]研究表明,有60%以上的孕婦希望與醫務人員一對一的交談,以獲得健康保健知識。因此,創新健康教育模式,設立孕前保健、健康教育咨詢指導室,強化健康教育效果非常必要。
3.4 危重孕產婦的識別和轉診
表5中的數據顯示,149例死亡孕產婦中,已轉到省、市級醫療機構占79.19%,但根據個案資料分析,其中有52例轉診前存在基層醫療保健機構對危重癥病情程度的識別、評估、救治能力不足等環節問題,18例系因孕婦及家屬生育觀念禁錮、保健意識差導致就診、轉診延誤。因此,應做好孕期保健群體宣教、嚴格落實高危孕產婦分級管理及會診、轉診制度,杜絕基層醫院的高危孕產婦截留,加強基層產科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提高產科危重癥早期識別、初步救治能力,提高轉診效率和質量。
[1]Hill K,Thomas K,AbouZahr C,etal.Estimates of maternal mortality worldwide between 1990 and 2005:An assessment of available data[J].Lancet,2007,370(9595):1311-1319.
[2]Liu X,Yan H,Wang D.The evaluation of “Safe Motherhood” program on maternal care utilization in rural western China:A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approach[J].BMC Public Health,2010,10:566.
[3]張水平,宋曉彬,周引榮,等.西安市2000-2008年孕產婦死亡趨勢與原因探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9,20(4):376-379.
[4]胡愛華,李玉蘭,魏玉萍.孕婦孕產期保健知識需求與孕期健康教育淺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1(6):112.
[專業責任編輯:于學文]
Analysis of maternal mortality from 2008 to 2012 in Nanning
ZHOU Ni, LAO Cheng-yi
(Guangxi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NanningCity,GuangxiNanning530011,China)
Objective To grasp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in pregnant women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by analyzing maternal deaths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death causes from 2008 to 2012 in Nanning, so as to put forwar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Survey Annual Report of Pregnant Women Health Care, Death Report Card from Resident Pregnant Women, survey on maternal death and assessment materials of maternal death in 6 counties and districts in Nanning from 2008 to 2012. Results There were 520 091 cases of live births and 149 cases of maternal mortality in Nanning, and the average mortality rate was 28.64/100 000 (household mortality rate of 17.49/100 000). The top five causes of maternal mortality were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eart disease,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liver disease, pregnancy with cancer, and obstetric hemorrhage. Assessment results indicated 125 cases of inevitable death (71.84%) and 49 cases of avoidable death (28.16%).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impact of maternal mortality was multifactorial,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proceeded in the rank of death causes. Among the top 5 causes, indirect obstetric death causes were more than direct obstetric ones. Conclusion The improvement of prenatal care tertiary care network management,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medical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 by medical personnel, multidisciplinary joint monitoring management and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capability of obstetric team highlight their importance in rescuing critical cases and reducing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pregnant woman; mortality rate; cause of death; countermeasure
2014-07-29
周 霓(1961-),女,壯族,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高危孕產婦保健管理工作。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3.011
R714.2
A
1673-5293(2015)03-04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