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剛,陳奇翰
(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腦外科,浙江 桐廬311500)
兒童外傷性顱腦損傷流行病學分析
鄧 剛,陳奇翰
(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腦外科,浙江 桐廬311500)
目的 分析造成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兒童顱腦損傷的因素,為制定預防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收集浙江省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0例兒童顱腦損傷患者的信息,回顧性分析不同性別、年齡階段造成顱腦損傷的原因、類型、病情嚴重程度、受傷機制以及受傷時的環境及活動內容的分布。結果 男孩顱腦損傷發生率是女孩的2.06倍(67.37%vs 32.7%),腦挫裂傷、硬膜外血腫、顱內出血、硬膜下血腫均以男生為主,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7.20、5.21、6.86、6.91,均P<0.05)。顱腦損傷原因主要有高處墜落(54.55%)、車禍(25.45%)、打擊(14.54%);隨著年齡增長墜落的發生率降低(χ2=6.81,P<0.05)。家里(55.45%)、戶外(17.27%)以及學校(13.64%)是兒童經常發生顱腦損傷的場所;隨著年齡增長,在家里受傷的幾率逐漸降低,在學校受傷的幾率逐漸增加(χ2值分別為16.28、23.96,均P<0.05)。顱腦損傷時的活動多為玩耍(52.73%)、走/跑(18.18%)、睡覺/休息(12.73%);與其它的活動相比,玩耍時發生損傷的幾率更高,且隨著年齡增長,玩耍導致的顱腦損傷發生率降低(χ2=6.22,P<0.05)。結論 男孩顱腦損傷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女孩,損傷的原因多為墜落、車禍、打擊,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定的特點和規律性,可以根據其特點和規律性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顱腦損傷;兒童;危險因素;防范措施
顱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世界兒童殘疾、死亡的首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的《神經障礙:公共衛生挑戰》報告中指出,在1~14歲死亡兒童中,約40%由顱腦損傷引起。在我國,1~14歲兒童的首位死因為意外傷害和中毒,占總死亡構成的41.20%~50.91%[1]其中顱腦損傷是意外傷害致死的重要原因。顱腦損傷可以帶來一系列后遺癥,如肢體活動障礙、認知障礙、行為異常,以及心理問題等[2],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為了解桐廬縣兒童顱腦損傷發生率及其危險因素,以及顱腦損傷的年齡、性別等特征,更好地指導社會及家屬有效預防兒童顱腦損傷的發生,現對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腦外科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0例兒童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腦外科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124例兒童顱腦損傷患者,年齡0~14歲,平均(6.5±4.3)歲。以患者出院時第一診斷作為診斷依據,將臨床資料完整、記錄詳實無缺漏項的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10例兒童患者中男74例,女36例。
1.2 方法
1.2.1 臨床資料收集及整理
收集患者的病歷,采用專用表格詳細整理記錄患者的臨床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入院診斷、出院診斷、顱腦損傷原因、入院時病情、入院時生命體征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或嬰幼兒創傷評分(trauma infant neurologic score,TINS)[4]。
1.2.2 診斷標準
顱腦損傷的定義參照美國國家傷害預防中心的定義,即顱腦受到創傷后意識不清、記憶缺失,以及神經或心理異常,或者明確診斷顱內創傷。對于3歲及以上的患兒采用GCS評估其病情,13~15分為輕度顱腦損傷,9~12分為中度顱腦損傷,3~8分為重度顱腦損傷。年齡小于3歲的患兒采用TINS評分,Beni等1999年研究表明TINS評分小于4分者預后較好,4~7分者預后一般,大于8分者預后較差,并提出建議,對于TINS≥2分者均應行CT檢查。將TINS評分小于4分者定義為輕度顱腦損傷,4~7分為中度顱腦損傷,大于8分為重度顱腦損傷。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
2.1 一般資料
在110例顱腦損傷患兒中,男74例,女36例。考慮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等表現不同,故將患兒劃分為嬰幼兒組(0至不滿3周歲)、學齡前組(3周歲至不滿6周歲)、學齡組(6周歲至14周歲)。嬰幼兒組42例,其中男26(61.90%)、女16(38.10%);學齡前組45例,其中男28例(62.22%)、女17例(37.78%);學齡組23例,其中男17例(73.91%)、女6例(26.09%)。3組患者中男患兒數均顯著多于女患兒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7,P=0.0281),見附圖。

注:*表示P<0.05。
附圖 兒童顱腦損傷的性別、年齡分布圖
Fig. Graph of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TBI in children
2.2 兒童顱腦損傷類型及病情
兒童顱腦損傷類型多為腦挫裂傷、硬膜外血腫、顱內出血、硬膜下血腫等,且均以男生為主,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兒童顱腦損傷以輕度為多,共計52例,其次為中度35例,重度23例。嚴重顱腦損傷致死6例,死亡率5.5%。
2.3 顱腦損傷機制
兒童顱腦損傷的主要原因分別為從高處墜落(54.55%)、車禍(25.45%)、打擊(14.54%)等。各年齡段顱腦損傷的原因不同,嬰幼兒組顱腦損傷原因依次為從高處墜落(66.67%)、打擊(19.05%)、車禍(11.90%);學齡前組依次為墜落(62.22%)、車禍(24.44%)、打擊(3.67%);學齡組依次為車禍(52.17%)、打擊(21.74%)、墜落(17.39%),其它損傷原因還有軋壓傷、故意傷害等。與其它的原因相比,墜落發生的幾率更高,且隨著年齡增長墜落的發生率降低(χ2=6.81,P<0.05),見表2。
表1 顱腦損傷類型的性別比較[n(%)]
Table 1 Gender comparison among differnt TBI types[n(%)]

顱腦損傷類型例數(n)男女χ2P硬膜外血腫2716(59.25)11(40.75)5.210.0198硬膜下血腫64(66.67)2(33.33)6.910.0097顱內出血128(66.67)4(33.33)6.860.0090腦挫裂傷6546(70.77)19(29.23)7.200.0072
表2 各年齡段顱腦損傷原因分布[n(%)]
Table 2 Cause distribution of TBI at different ages[n(%)]

顱腦損傷原因總計嬰兒組學齡前組學齡組墜落 60(54.55)28(66.67)28(62.22)4(17.39)車禍 28(25.45)5(11.90)11(24.44)12(52.17)打擊 16(14.54)8(19.05)3(6.67)5(21.74)其它 6(5.45)1(2.38)3(6.67)2(8.70)
2.4 受傷時的環境
兒童顱腦損傷發生最常見的場所是家里(55.45%),其次是戶外(17.27%)。各年齡段兒童受傷時的環境不同,嬰幼兒組依次為家里(71.43%)、戶外(16.67%)、街道或馬路(9.52%);學齡前組依次為家里(60.00%)、戶外(17.78%)、街道或馬路(6.67%);學齡組依次為(52.17%)、家里(17.39%)、戶外(17.39%);其它發生顱腦損傷的場所還有娛樂場所、父母親的工作場所等。隨著年齡增長,在家里受傷的幾率逐漸降低,在學校受傷的幾率逐漸增加(χ2值分別為16.28、23.96,均P<0.05),見表3。
表3 各年齡段顱腦損傷時環境的分布[n(%)]
Table 3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of TBI at different ages[n(%)]

受傷時的環境總計嬰兒組學齡前組學齡組家里61(55.45)30(71.43)27(60.00)4(17.39)戶外19(17.27)7(16.67)8(17.78)4(17.39)街道、馬路9(8.18)4(9.52)3(6.67)2(8.70)學校15(13.64)03(6.67)12(52.17)其它6(5.45)1(2.38)4(8.89)1(4.35)
2.5 受傷時的活動
嬰兒組顱腦損傷時的活動多為玩耍(59.52%)、睡覺/休息(21.42%)、走/跑(14.29%);學齡前組多為玩耍(53.33%)、走/跑(20.00%)、騎車(11.11%);學齡組多為玩耍(47.83%)、走/跑(17.39%)、騎車(17.39%);其它的還有意外事故、故意傷害等。與其它的活動相比,玩耍時發生損傷的幾率更高,且隨著年齡玩耍導致的顱腦損傷的發生率降低(χ2=6.22,P<0.05),見表4。
表4 各年齡段顱腦損傷時活動的分布[n(%)]
Table 4 Activity distribution of TBI at different ages[n(%)]

受傷時的活動總計嬰兒組學齡前組學齡組玩耍58(52.73)25(59.52)24(53.33)11(47.83)走/跑20(18.18)6(14.29)9(20.00)4(17.39)睡覺/休息14(12.73)9(21.42)4(8.89)2(8.70)騎車13(11.82)05(11.11)4(17.39)其它5(4.55)2(4.76)3(6.67)2(8.70)
顱腦損傷發生率占全身創傷發生率的第二位,但是其死殘率卻處于第一位,給社會及患者家屬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5]。顱腦損傷的發生不僅對兒童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而且即使幸存,對兒童的身心也造成眾多不良影響。因此,尋找其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從而有效保護、教育兒童,預防顱腦損傷的發生,降低其發生率及致殘致死率顯得尤為重要。
3.1 兒童外傷性顱腦損傷的性別差異
本研究顯示,男孩顱腦損傷發生率是女孩的2.06倍(67.37% vs 32.7%),該結果支持Willer等2004年的報道。這種性別差異也表現在不同的顱腦損傷類型上。男孩的顱腦損傷病情及損傷程度明顯重于女孩。這可能是由于男孩比女孩好動,顱腦損傷時能量傳遞更大從而造成更嚴重的損傷。本資料顯示,嚴重顱腦損傷致死6例,死亡率5.5%,其中男4例,女2例,男孩與女孩顱腦損傷死亡率分別為5.4%、5.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李麗娜等于2006年報道重型顱腦損傷的死亡率為8.0%相比,差異可能是由于研究對象的范圍不同、地域差異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等造成的。
3.2 兒童外傷性顱腦損傷的主要創傷原因
研究結果顯示,嬰幼兒組的兒童顱腦損傷的原因依次為墜落、打擊、車禍;學齡前組的兒童顱腦損傷的原因依次為墜落、車禍、打擊;學齡組的兒童顱腦損傷的原因依次為交通、打擊、墜落。墜落是兒童顱腦損傷的重要原因,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比較好動,但是又缺乏有效的自我保護意識,加上家屬、學校監管不力,因此更容易發生顱腦損傷。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車禍及打擊逐漸成為兒童顱腦損傷的重要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私家車的數量也劇增,使得兒童暴露于交通、發生車禍的幾率大大增加,李春燕2007年研究表明部分地區3~16歲意外傷害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為車禍,占意外傷害的比率高達77.78%~80.77%。同時也注意到,隨著年齡增長,兒童受到直接或間接打擊導致顱腦損傷的發生率逐漸增加,原因多為虐待、蓄意打擊[6]。正處于身心發育期的兒童身體、心理發育不完全,不能很好地控制、化解不良情緒,因此多有打架斗毆事件發生,嚴重者發生顱腦損傷甚至死亡。
3.3 兒童外傷性顱腦損傷的主要發生場所
本研究表明,55.45%的顱腦損傷事件發生在家里,17.27%發生在戶外。家里及戶外是0~6歲兒童發生顱腦損傷的重要場所。對于6~14歲患兒,顱腦損傷多發生在學校、戶外及家里。受傷環境與兒童的生長發育、社會活動有重要關系。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在家里及戶外的時間最多,而學齡期兒童學校是其活動的重要場所,由于缺少家庭的監管以及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嬰幼兒受傷時的活動主要為睡覺或者玩耍,較容易從床上或者高處墜落。而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的動手能力及自我意識加強,獨立活動增加,比如跑跳、騎車,缺乏有效的防護,顱腦損傷的幾率也會增加。因此,應該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加強社會宣傳,增加社會愛護、保護兒童的意識。使家長認識到兒童顱腦損傷的危害及其對兒童身心發展的不良影響,從而更好的監管、教育兒童,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加強學校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兒童心智發展,促進兒童間和諧友好的成長環境,并加強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減少車禍的發生。
[1]安琳,何海宏. 2004年中國城鄉1~14歲兒童死因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7,18(1):1-3.
[2]Muscara F, Catroppa C, Eren S,etal.The impact of injury severity on long-term social outcome following paediatric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Neuropsychol Rehabil,2009(4),19:541-561.
[3]Teasdale G, Maas A, Lecky F,etal. The Glasgow Coma Scale at 40 years: Standing the test of time[J].Lancet Neurol,2014,13(8):844-854.
[4]Yi W, Liu R, Chen J,etal.Trauma infant neurologic score predicts the outcom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infants[J].Pediatr Neurosurg,2010,46(4):259-266.
[5]李春,黃好峰,李習珍,等.顱腦損傷治療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1):1930-1931.
[6]Niamh C Collins, Michal Molcho, Peter Carney,etal.Are boys and girls that different? An analysi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ldren[J]. Emerg Med J, 2013,30(8):675-678.
[專業責任編輯:高 亞]
晚期宮頸癌的雞尾酒療法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癌癥研究人員發現:標準化療藥物與阻斷癌細胞分裂的藥物相結合,能改善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
抗癌雞尾酒療法:化療藥物順鉑與培美曲塞(阻止癌細胞的分裂藥物)結合,表現出對晚期,持續性或復發性宮頸癌可喜的治療結果。David Miller說:我們發現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是毒性較低,耐受性良好的療法,應成為治療宮頸癌的新方法。在Ⅱ期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對于還沒有接受過化療的病人,給予雞尾酒組合療法后有31%的回應率,持續時間長達7個月,并且有12個月的總生存期。順鉑與化療藥紫杉醇聯合療法,患者腫瘤響應率為29%,持續時間最多6個月,有13個月的整體存活期。與順鉑-紫杉醇聯合相比,順鉑與培美曲塞聯合對患者表現出較低毒性,因此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雜志上。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ldren
DENG Gang, CHEN Qi-han
(DepartmentofCerebralSurgery,FirstPeople’sHospitalinTongluCounty,ZhejiangTonglu3115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among children in different sex and at different ages,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develop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110 children with TBI treated 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Tonglu County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aspects of reasons, types, severity and mechanism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activities when injured at different ag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BI in boys was twice of that of girls (67.37% vs 32.7%).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 epidural hematoma,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subdural hematoma were mainly found in boy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χ2value was 7.20, 5.21, 6.86 and 6.91, respectively, allP<0.05). The major causes of TBI included fall from high place (54.55%), traffic accident (25.45%), and collisions or blows (14.54%). With age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fall down decreased (χ2=6.81,P<0.05). Home (55.45%), outside (17.27%) and school (13.64%) were the places where TBI occurred frequently. The possibility of injury at home decreased with age increasing, but that rose at school (χ2value was 16.28 and 23.96, respectively, bothP<0.05). Most of the activities when TBI occurred were playing (52.73%), walk/run (18.18%) and sleep/rest (12.73%). Compared with other activities, playing was the one with high occurrence of injury, and the incidence of TBI decreased with age increasing (χ2=6.22,P<0.05).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TBI is much higher in boys than in girls. The causes of injury are fall from high place, traffic accident and collisions or blow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ge, incidence of TBI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based on which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be formu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children; risk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2014-12-19
鄧 剛(1976),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顱腦損傷、腦出血、腦腫瘤的外科診治工作。
陳奇翰,副主任醫師。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3.065
R726
A
1673-5293(2015)03-05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