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摘 要:港口國監督是港口當局按照國際公約、或者區域性制定了需對抵港的外來船舶給予安全檢查的條例。檢查對象為船員、船舶的管理情況與船舶技術情況,以此來保障船舶與船上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也避免海洋污染。隨著各國交往的日益密切,來往船舶的日益增多,港口國監督在航運界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由此可以看出,港口國監督與港口安全、海洋環境以及行業安全等都是緊密相關的。文章通過對我國管理外籍船舶所存在的缺陷進行探討和分析,從而提出有效的建議和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實現航海事業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港口;外籍船舶;問題探析;對策建議
通過掌控抵港的外來船舶停靠的數量從而保證海上的航行安全,這是港口國當地管理局的必須履行的監督任務,也是用來保障人員安全與避免海洋受到污染的主要途徑之一。而作為海上安全最重要保障,港口國的監督檢查手段也是港口國當局用來管理外來船舶最為有效的管理手段。借助港口國監督檢查,海事主管的各個機關也可把外來船舶及其船舶管理公司等方面作為切入點,從而成功的建立海事安全的鏈網、加強對外來船舶在當地水域內的綜合表現實施監控,從而實現對抵港外來船舶的綜合管理。
1 實施對港口國外籍船舶監管的重要性
1.1 全球范圍內發生的船舶事故呈上升趨勢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世界一體化進程的運行,世界航運業也隨之快速發展。因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國的外國籍船舶停靠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是我國海事主管機關所要面臨的監管外輪的挑戰與壓力也不斷加大,特別是大型散貨船和裝有化學品船這類危險系數較高的船舶,一旦發生了重大事故,那么后果就會不堪設想。國際海事組織規定,船舶事故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次嚴重事故、嚴重事故與極嚴重事故。這些事故的不同嚴重程度都將會給海上船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船舶沉沒、嚴重污染與人員死亡。依照全球登記的綜合船舶信息,據系統統計,全球出現的船舶事故已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1.2 發生船舶事故帶來的危害
頻繁發生的船舶事故不僅會致使船舶本身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同時也給發生此事故的國家帶來巨大影響、致使該國家的經濟和海洋環境面臨巨大的挑戰。放眼看國際海事界,對港口國權益帶來重大損害的海上事故在近年來持續發生。例如意大利發生的(科斯塔.康科迪亞)號郵輪觸礁側翻事故、美國發生的墨西哥灣海洋平臺的爆炸與漏油事故等等;這一系列船舶事故的發生都給海洋界監管機關敲響了警鐘,通過海洋事故,我們不但要看到其造成的危害,更要究其原因,看清楚問題的實質。根據調查,之所以會發生眾多的船舶事故,探其根本還是因一些細小的問題逐步積累而成的。而船舶本身是否擁有良好狀態、船員是否擁有達標的業務水平和公司是否嚴格的進行經營管理等一系列信息,都能通過船舶在航行或在其它作業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如果在海事監管過程中將將這些信息錯開開來進行逐個分析,那就會導致問題分析的不全面,容易忽略很多隱藏在表象背后的風險。因而就需要對外籍停靠的船舶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如此就能能挖掘出船舶所潛藏的隱患。
2 我國在外國籍船舶管理領域中的缺陷
對外籍船舶實施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使我國的航海制度規范化、科學化。對轄區范圍內的外國籍船舶開展多方位的綜合型管理,從而實現外籍船舶管理領域的有效性,切身維護我國航海自身的利益,同時確保國家雙方的人員安全。目前,我國海事主管機關對外國籍船舶的管理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其中就包括港口國監督檢查、船舶交通管理、進出口岸查驗、危險品查驗、日常性巡查、巡航管理和海事調查等多種監管形式。雖然對外管理的方法諸多,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與缺陷。由于還處于管理的發展階段,監管體制還未得到相對應的完善,在對外國籍船舶的管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缺陷有待解決。
2.1 缺乏對外籍船舶實行統一管理的有效信息和方法
外國籍船舶在航海中所呈現出來的信息可在船舶作業中都會具體體現出來。因此,其涉及到的范圍也非常廣泛,由于海事監管的任務較重且種類較多。在實際生活中各個行業業務聯系不夠緊密,因此管理人員只能夠依靠信息系統來進行查詢或是通過臨時電話進行聯系從而獲取一定有效信息,但這種獲取方式獲取的信息是有限的,不能直接進行目測及對某只船進行綜合的評判,因為信息的缺少,不能進行很好的管理,這就造成了一定的弊端。另一方面,目前信息反饋規模還不能在外籍船舶航行等得到有效運用,通過追蹤其歷史記錄,所以對外籍船舶的航海情況不能進行綜合評價。因此,外籍船舶得不到有效統一管理。
2.2 各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不能進行及時的交流和反饋
由于各管理機關所管理業務的不同、管理任務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導致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相對滯后不能及時反饋。根據目前現狀來看,外籍船舶的綜合管理領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常發生的管理資源重疊以及管理較為混亂等。比如在港口國監督檢查,某些部門在對其進行檢查后,隨后的一些部門還會對其進行檢查,嚴重浪費了資源。而在進行現場檢查時執法單位可能會與港口國監督檢查部門出現重復檢查等,這樣不合理的現狀,資源得不到有效運用,也不能及時反饋有效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既浪費了資源又使外籍船舶得不到有效管理。
2.3 缺乏管理機制
外籍船舶是否得當,關乎著外籍船舶管理公司等關聯機構的名譽及價值,只有具有完善的管理機制,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管理。他們掌管了資金、技術、管理以及船舶的營運和安全。因此,必須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如果其中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對船舶的運營與安全帶來影響。目前,各國家管理機關往往更加重視對外輪本身的監管而忽略了對船舶相應的管理公司實施全面綜合的管理,進而無法從根源上切實改善外國籍船舶的綜合表現情況。
3 港口國外籍船舶監督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港口國監督檢查是國民政府的海事主管機關針對到達港灣的船舶進行檢查,來確保外籍船舶的航行安全,防止對海洋的污染。港口國監督檢查被稱為海上最后的防線,伴隨著自身的完善與發展,港口國監督檢查在安全檢查體系和信息傳遞機制上都擁有自身的獨立特點。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建議:
3.1 建立高效統一的外輪檢查信息獲取手段
港口國監督檢查機構需要借助計算機系統中的信息和備忘錄來快速調用抵達港灣的外籍船舶的所有歷史檢查記錄和詳細信息。同時利用信息系統根據特定時期內的檢查情況,來對船舶運營過程中的風險進行評估,并且要盡快的對指定外輪的整體風險狀況進行等級評定,以預防事故的發生。提高港口國監督檢查機構的工作效率,實現科學運營。
3.2 在外輪監管過程中實行一定的強制控制措施
國際法的規定賦予了港口國監督檢查多項控制措施的權利,可對船舶實行滯留、拒絕入港和驅逐出港等權利。所以對外籍船舶的管理可以采取一定的強制性。對部分頑固不聽指揮的船舶可顯示一定的威嚴,讓其明白船舶管理中的規章制度。通過以往國內海事法規發現,通過檢查行使滯留權是對外輪最有效的控制手段,若一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將監管條例落到實處,那么將會大大降低我國在外籍船舶中的監管力度。
3.3 對外輪關聯機構采取統一有效的監管制度
除了制定完善制度之外,還要對外籍船舶管理機構進行統一有效監管,如對其施加一定的壓力。如果那艘外籍船舶被滯留了,起滯留的信息應及時公布,并詳細最好相關備份記錄,這樣外界人員就可以直觀看見信息了,這使管理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于該船舶商業價值具有一定的下降作用,而相應的管理部門名譽也會受到一定的損害。這樣就加強相關部門的責任心。另外相關部門還要負責此件事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相信管理公司再也不會出現松懈、怠慢的情緒了。目前現狀不容樂觀外國籍船舶在港口經常出現秩序混亂、國水域擁堵以及污染等事件,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其進行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針對當前形式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海事主管機關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檢查手段,通過新的管理流程來對外來船舶進行監管,沖破管理的局限,采取統一有效的監管制度。
4 港口國監督在外籍船舶管理中的意義
4.1 突破管理瓶頸 實現切實有效的管理
港口國監督顧名思義就是港口國海事主管機關采取的一些有效的控制管理手段,從而保護本國港口所在地的安全和國家利益。在防止海洋污染和船舶停靠混亂等現象的發生和保證人員安全等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港口國監督在狹義上來講就是對外國籍船舶實施安全檢查的基礎上,將所有與外國籍船舶相關的海事監管措施作為檢查的輸入,并通過檢查的形式輸出。
4.2 提高航海安全管理 保障海上人身安全
通過港口國監管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以往監督體制存在的問題,進而減少航船的風險,有效的管理外籍船舶的停泊問題。港口國監督始于1982年,伴隨全球第一個區域性港口國備忘錄組織——巴黎備忘錄組織的成立而產生。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港口國監督體系已經基本覆蓋了全球,成為促進航海事業發展、提高航運安全管理和保障海上人命安全、保護海洋環境的必要管理手段。中國于1990年開始實施港口國監督,由中國海事局具體落實該項工作,發展到現在,在提高航海安全管理和保障海上人身安全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4.3 全方位提升管理效率 實施有效的綜合管理
基于對全球外籍船舶監管形勢的分析,通過港口國監督檢查強化了對外國籍船舶的綜合管理效果,同時在國際法的大背景下實施可行的全面有效的管理流程。港口國監督能夠對外國籍船舶實施有效的綜合管理,并可以引導抵港外輪全方位提升其綜合表現。通過有效的綜合管理,能夠解決當下外籍船舶監管的現狀和管理問題,能簡化監管人員的管理流程,是管理過程簡單化、有效化,在外國籍船舶綜合管理中發揮更為深遠的作用。
5 結束語
港口國監督檢查肩負著重大的管理監督責任,通過監管到港外國籍船舶和排除低標準船的形式,來進行全方位的監管。伴隨著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港口國監督檢查的內容也呈現出它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通過提高船舶停靠的標準,進而提高船舶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有利于當地管理局充分有效的履行國際公約,全面管理港口國外籍停靠的船舶。在海上,是最容易發生航海事故,我國海事主管機關需要從大局入手,以海事總體監管的要求和利益作為出發點,提高整體的執法力量。結合實際來完善自身,進行對科學的建設,反饋平臺和優化信息化交流,進行合理的分配資源管理,實現對外籍船舶更加有效的管理。
參考文獻
[1]李志文,范天嬌.《海上交通安全法》修改中對國家海洋權益的考量[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4,2(26):3-8.
[2]楊榮波.船舶授籍條件之取舍及港口國監督[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3,2(13):87-93.
[3]栗倩云,曾省存.商船與漁船碰撞問題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12,2(26):5-11.
[4]馬得懿.中國(上海)自貿區實施沿海捎帶業務政策之法律解讀[J].上海經濟研究,2014,10(26):89-99.
[5]眭凌,徐萍,余靜,等.我國港口價格形成機制及發展趨勢[J].水運管理,2015,1(26):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