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中國石油在半個多世紀的創業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油文化。大慶精神也被評為“新中國60年最具影響力十大企業精神”。在石油工業發展歷程中,中國石油產生了一批見證企業發展、體現企業精神、展示發展成果、具有紀念意義的標志性場所。鐵人來大慶打下的第一口油井——薩-55井于今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榮譽面前我們欣喜之余也深感責任重大。如何更好的服務企業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點。作為宣傳企業文化的前沿陣地,我們也應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思路,轉換方式方法,為更好的推動企業文化的發展,為做好企業文化的宣傳添磚加瓦。要想更好的宣傳企業文化,就要深入的了解企業文化。在這里,我有一些對企業文化不成熟的認識和大家分享,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大慶油田企業文化的內涵
大慶油田的企業文化的精髓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它是在特定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是老一輩石油領導人和廣大石油員工,在波瀾壯闊的大慶石油會戰中傳承弘揚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優良傳統的豐碩成果,是中國石油的傳家寶。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發長篇通訊《大慶精神大慶人》,首次提出“大慶精神”概念。1981年中央47號文件肯定了大慶精神并將其基本內涵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獻身”。后將大慶精神詮釋為“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精神的具體化、人格化。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核心是“愛國”,本質是“我為祖國獻石油”,精髓是艱苦奮斗,基本要求是“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1964年,毛澤東同志發出了“工業學大慶”的號召,親自樹立了大慶這面紅旗,還多次接見鐵人王進喜,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所蘊含的無私奉獻的核心價值觀和艱苦奮斗作風推向全國。2009年,習近平同志在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贝髴c精神鐵人精神來源于兩個根脈,一個是中華民族精神,一個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改革開放精神一脈相承。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證明,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是激勵我們石油人奮勇前進的不竭動力。堅持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這是方向問題,是根本問題,要清醒、堅定、有作為。
二、新時期如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要想傳承老一輩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僅靠樹立典型,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是不足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的。要想更好的傳承大慶的企業文化,就要與時俱進,全方位的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問題
企業管理的最高層次是實現文化管理,即通過企業文化來改進和提升企業管理,增強企業凝聚力、競爭力、影響力,實現企業戰略發展目標,保障企業永續發展。要進一步加強企業文化管理和企業管理文化的研究、探索、實踐,逐步使企業文化從建設層次上升到管理層次,真正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企事業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問題
企事業單位是油田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是同傳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同唱“我為祖國獻石油”。二是使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三是結合本單位實際和主營業務特點,挖掘體現本單位特色的理念、故事、格言、案例、典型等,創新方式方法,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內涵。
(三)基層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問題
企業文化源于基層。中國石油企業文化是由基層首創,又經過領導、機關部門和基層共同總結、提煉而形成?;鶎邮瞧髽I文化建設的基石,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落腳點?;鶎悠髽I文化建設重點是鑄魂育人,就是調動人的一切積極性,讓企業文化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和行為習慣?;鶎悠髽I文化建設以隊、班組為單元,加強團隊建設、建設團隊文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建成有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的團隊。
(四)企業文化載體問題
企業文化載體既是理念、格言、故事、典型等企業文化內容的體現,也包括陣地、活動、文藝作品、方式方法等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企業文化理念的總結提煉,要簡潔、生動、有哲理。企業文化的載體是浩瀚的,要注意發現整理、創新運用。要像大慶石油會戰時期的干部那樣,身子沉下去、步子邁下去,到基層去汲取營養、挖掘寶藏,生動的理念、故事就會像泉涌一樣產生。
繼承中創新,創新中繼承,這是基本方針。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是先進文化,是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文化。對中國石油企業文化建設,尤其要頭腦清醒,首先是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在先,不能丟根,不能丟魂。企業文化建設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實踐新的方式、新的方法、新的載體,不斷賦予企業文化新的內涵,永葆中國石油文化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