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美 陳金華
(1.南京軌道交通系統工程有限公司,210019,南京;2.南京地鐵資源開發有限公司,210019,南京∥第一作者,工程師)
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工程在其建設各階段中,隨著工程的進展將發生業主管理主體/工程實施主體的變化、工程質量的階段性驗收,以及工程交接、權責演變、施工人員撤場/進場等一系列的轉換,從而自然形成了設備建設工程的管理界面。
設備工程主要建設階段及其業主管理主體/工程實施主體的演變如表1所示。例如,序號6土建施工階段的業主管理主體是地鐵公司建設(工程)部門,工程實施主體是土建承包商;序號7設備安裝/調試(單機)階段的業主管理主體是地鐵公司現場指揮辦和建設(工程)部門,工程實施主體是安裝承包商,則序號6、7 工程階段之間必然形成管理界面。又如序號8系統聯調階段,業主管理主體是地鐵公司總聯調辦公室和建設(設備)部門,工程實施主體是設備承包商;而序號9綜合聯調階段的業主管理主體是地鐵公司總聯調辦公室和運營(分)公司,工程實施主體是設備承包商,則序號8、9工程階段之間又形成了一個管理界面。如此管理界面,本文不再一一贅述。
設備工程各個管理界面中,涉及工程工期、任務目標、作業空間、工程銜接等方面矛盾最多,工程領導者、組織者花費精力最多,協調最為頭疼的要屬設備安裝調試過程的相關管理界面。
隨著設備安裝工程的有序推進,按其業主管理主體/工程實施主體演變,形成了3個管理界面(見表1),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節點——首列車到貨(本文亦將其作為一個管理界面)。設備安裝調試工程中的4 個管理界面如下:
(1)土建施工‖設備安裝之間的界面,簡稱“土建完工界面”。
表1 設備工程主要建設階段及設備安裝相關管理界面
(2)設備安裝單機調試‖單系統調試/系統聯調之間的界面,簡稱“設備安裝調試完工界面”。
(3)系統聯調‖綜合聯調之間的界面,簡稱“‘三權’移交界面”。
(4)首列車到貨界面。
表1中系統聯調是指所有系統(設備)在單系統調試已經完成并合格基礎上而實施的系統(設備)與系統(設備)之間接口功能(匹配和協同聯動)的調試,其實質是以設備為中心的機- 機(機器Machine)聯調(MM)。綜合聯調是指所有系統(設備)在系統聯調已經完成并合格基礎上而實施的全線所有系統集成(∑M)、多系統之間接口優化匹配和協同聯動功能調試的總稱,包括以信號為核心的車輛、信號、通信、屏蔽門、地面PIS(乘客信息系統)等行車系統設備的綜合聯調,以綜合監控為核心的中央級(控制中心)車站機電設備的綜合聯調,以及模擬載客運行過程仿真的全線列車運行綜合聯調。“三權”移交是特指設備使用權、屬地管理權和調度指揮權由建設(設備)向運營(分)公司轉移,運營(分)公司實施“三權”接管的過程。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在工程建設初期就應規劃好各個管理界面,并規范好各個職責主體的工程行為。本文以設備安裝調試相關管理界面為例,重點探討其界面的管控模式,以規范設備工程界面的管控工作。
(1)“交接主體”,明確界面交接當事方主體;
(2)“主體權責”,對界面兩邊的業主管理主體和工程實施主體,進行權責界定;
(3)“節點工期”,確定界面的工期進度;
(4)“前置條件”,制定界面 “前道工序”工程任務完成的標準,即工程交接的前置條件;
(5)“交接手續”,履行界面交接的手續與文檔。
本文稱之為“設備工程界面管控五要素”。
本文著重針對設備安裝調試相關的4個管理界面,對其“設備工程界面管控五要素”及其管理目標進行分析,以期建立設備工程界面的管控模式。
設備安裝調試相關工程界面的交接主體見表1的第3列和第4列。第3列是工程各階段的業主管理主體,第4列是工程各階段的實施主體及隨著工程的推進,各主體之間實施工程交接。
設備安裝調試4個工程界面前后的交接主體,涉及的主體權責如表2所示。
表2 設備安裝調試4個工程界面交接主體的權責
設備安裝調試相關工程界面工期目標的制訂,既不能就事論事孤立地進行,更不能按實際工程進度自然順延來編制。必須站在城市政府、地鐵公司的高度,從大局出發根據該線地鐵工程總體建設工期要求,按照各階段的正常合理工期,采用倒推的方法,并與正推相結合來制訂。倒退后的土建完工的關門工期若與實際進度有差距,可以按工程進度的可能性,再予以調整。
采用倒推方法制訂界面工期的依據主要有3個。
(1)開通試運營的里程碑工期。這是市政府給地鐵公司下達的指令,這個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節點工期。
(2)建標104-2008《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規定的合理工期:①設備安裝(含通風、供電、給排水、通信、信號等各項)及調試10~15個月/全線;②全線單調、系統聯調、總聯調、可靠性測試6個月;③試運行3個月。
(3)首列車到貨時間與開通試運營節點之間的經驗間隔工期。首列車到貨與開通試運營之間一般需要有一年稍多的工期,特別是對新建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的地鐵城市,更應力求保證至少一年的調試工期。
按照工期目標制訂方法及依據,可推算得上述4個界面的節點工期,如表3中黑點所示。
表3 設備安裝調試工程主要管理界面的節點工期
考慮到上述4個界面的節點工期不是孤立的,需要一些其它有關工程的完工作為前置條件,相關工程之間工期亦需要互相銜接匹配。因此表3同時列出了最重要的幾個工程節點工期,如表中空心點所示,即:①開通試運營前24個月,全線洞通、土建完工,具備設備安裝全線鋪開的條件。②開通試運營前18個月,全線軌通。③開通試運營前17個月,車輛段動照電通。車輛段工藝設備進行安裝及調試。④開通試運營前14個月,車輛段牽引電通,車輛段具備接車條件;全線動照電通,全線具備設備單系統調試條件。⑤開通試運營前13個月,首列車到貨;全線設備安裝/單機調試完工。⑥開通試運營前12個月,全線牽引電通。⑦開通試運營前11個月,全線限界檢測、冷滑、熱滑試驗。⑧開通試運營前7~6個月,進行“三權”交接。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
(1)上述工期目標是一個總體概念,不足以作為具體專業設備界面交接的依據,只能作為進一步細化具體專業設備工程界面的參考。
(2)上述工期節點是按開通試運營時間倒排的,實際執行中,往往由于拆遷工作的延誤導致土建工程完工工期大大滯后;再加上如果對設備工程欠重視或欠了解,造成設備工程啟動以及首列車到貨比較晚,最后只好壓縮系統聯調、綜合聯調和運營演練工期,甚至模糊不載客試運行和試運營的本質區別,低層次的開通運行,從而直接帶來運營安全隱患。作為設備工程直接參與者對此應引起足夠重視,在整個工程工期策劃時,應給自己爭取比較合理的工期。
下面對本文定義的4個主要設備工程界面的任務完成目標進行探討。
(1)“土建工程完成”是指:車站“土建完成”與相鄰兩區間“洞通”。對于高架車站,站臺層的鋼雨篷應施工完成。車站主體結構、站臺板、出入口、土建風道風亭、站內步行梯基本完工,結構缺陷及滲漏處理完畢。各系統設備、機電設備的安裝接口、動力接口土建施工完成。土建垃圾清理完畢。工期緊張時,至少同時具備:至少有一個出入口土建結構完工,大型設備具備進場搬運運輸路徑,車站主體結構的設備大端無盾構井或出土井。
(2)土建工程驗收合格。土建工程完工后,必須認真履行土建工程驗收手續。特別是涉及各系統設備、機電設備的土建安裝接口、動力接口,須經設備承包商逐項檢查驗收合格,并履行書面簽字確認手續。盡量減少因土建接口錯誤而出現設備無法安裝的問題,盡量減少工程返工,節省施工周期,保證安裝質量;并且一旦出現需要土建返工的問題,可以判明責任方,盡量減少工程扯皮。
(3)土建等前道工序現場驗收與缺陷整改完成,施工場地、臨時水電移交完畢,現場測量基準點移交完成,1 m 線或其他定位基準線測繪完成。
(4)設備房交付條件:
①無吊頂機房,頂面施工完畢。機房有吊頂,吊頂主龍骨完成,如果吊頂內所有專業的線纜不能確認敷設完畢,次龍骨與頂板暫不施工。臨時照明保留。風口、燈具與頂板安裝同時進行。
②變電所要進設備,門扇暫不安裝,待設備進入后再安裝;弱電機房門扇安裝完成,可機械鎖閉。變電所地磚鋪設完成。
③相關專業在機房墻體內暗埋敷設的線纜、插座盒等完成。
④墻面預留最后一道面漆未施工。
⑤鋪設防靜電活動地板的機房,地面基層與防靜電面層(環氧樹脂漆)應施工完成,面層上用色漆標識活動地板支架位置,以便地板下線纜敷設時避讓。防靜電活動地板和導電銅箔待機房設備就位、線纜接入機內后再施工。
系統及機電設備安裝調試(這里的“調試”理解為整機單機調試)任務完成后,隨即進行單系統調試。安裝調試任務完成的工程界面目標主要有:
(1)設備安裝工作量全部完成,設備配套齊全,設備現場垃圾、廢器件等全部清理完畢。
(2)設備整機單機調試工作量全部完成,通電試驗一切正常。
(3)設備整機單機調試驗收的各項檢驗項目全部合格,整機單機調試驗收檢驗記錄單履行簽字手續已全部完成。
(4)設備整機已完成穩定性、耐久性、可靠性試驗,各項檢驗項目全部合格,檢驗記錄單履行簽字手續已全部完成。
(5)供貨商已提供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6)設備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已完成培訓,并合格、持證上崗。
(7)供貨商已提供單系統調試、系統聯調、綜合聯調實施方案細則(含各種記錄表格式樣),單系統調試和系統聯調、綜合聯調實施方案細則已經業主及咨詢審查認可。
(8)供貨商已提供單系統調試和系統聯調、綜合聯調可能故障、事故應急預案,并已經業主及咨詢審查認可。
(9)備品備件、易損易耗件、隨機附件(專用工具及檢修測試設備等)、設備技術文件等已接管、歸檔。
(10)現場電、水、氣等按設計條件正常供應,現場環境條件(溫度、濕度、塵埃、噪聲以及門禁隨時需要可進入性)符合要求。
(11)單系統調試、系統聯調的試驗人員、配合人員、試驗方案細則、記錄表格、檢測儀器、試驗計劃等全部準備就緒。
(1)車輛段土建主體工程完工,內裝飾基本完工,正式電源送電。
(2)車輛段接觸網(軌)及附屬設備完成安裝、調試工作,已經完成接觸網(軌)檢測車的冷熱滑試驗,并通過階段性驗收,提供初驗報告,正式開通送電。
(3)完成車輛段線路、道岔等設備及附屬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軌道專業需鎖定完成,并通過階段性驗收,做好軌面清潔工作,提供線路設備初驗報告。
(4)車輛段線路具備封閉條件。車輛段線路標志齊全,設置安全標志、疏散標志、信號標志、線路標志、停車標志等。
(5)有條件時,車輛段專網通信、公網通信、公安通信各子系統設備(車輛段所有終端設備)安裝完畢;通信各子系統完成系統功能測試;具有足夠數量的步話機等通信設備。
(6)有條件時,完成信號軌旁設備安裝,承包商對供貨設備安裝檢查完成,提供安裝初驗報告。軌旁設備和各個子系統已經完成單體調試。完成信號與線路專業配合的道岔轉轍設備的調試,可供使用,并提供調試、階段性驗收報告。
(7)車輛基地主要工藝設備(為系統聯調、綜合聯調、列車運行和故障救援服務的主要工藝設備)到位(安裝調試完成),完成預驗收和竣工交驗工作,并交業主使用。
車輛基地主要工藝設備是指:列車清洗機、數控不落輪機床(含遙控公鐵兩用車)、固定式架車機或移動式架車機、移車臺、起重機、內燃機車、接觸網(軌)檢測車、軌道檢測車、限界檢測車、軌道平板車、軌道平板吊車、充放電設備、復位救援設備、叉車搬運車、空壓機、必要的工裝(工藝轉向架、液壓升降平臺等)。
(8)靜調線具備靜調條件(包括靜調電源設備、作業平臺、高站平臺門禁系統、靜調儀器儀表、限界門、微機五防及地線管理系統等)。
(9)動調試驗線具備試車條件。
(10)準備好模擬載客用沙袋。
本文定義的“三權”(設備使用權、屬地管理權、調度指揮權)交接界面是指系統聯調與綜合聯調/運營演練之間的界面。該工程界面節點任務完成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系統接口調試任務全部完成,完成接口測試/調試工作,并提供初驗報告。
(2)軌道工程:完成開通段的軌道安裝、調試的全部工程,保證軌道暢通。
(3)供電:完成開通段的變電所、接觸網(軌)送電,以及接觸網(軌)冷熱滑。
(4)通信、信號:開通的系統功能正常,由承包商提供有關安全證明。
(5)BAS(設備監控系統)、FAS(防災報警系統)、SCADA(電力自動化監控)系統與氣體(高壓水霧)滅火實現站級及中央級功能。
(6)扶梯:完成安裝調試,并通過勞動局和質檢局的驗收。
(7)AFC(自動售檢票)系統:系統功能正常,開通使用。
(8)環控:各車站的通風空調調試完成,開通小系統空調和大系統通風,實現站級控制和中央級控制功能。
(9)車輛:具備一定數量的車輛,并完成調試和預驗收,由承包商提供安全保證文件。
(10)給排水和消防:完成系統安裝調試、接口調試和驗收,消防驗收合格,可正常使用。
(11)建設(設備)牽頭組織設備承包商向運營(分)公司完成“三權”交接工作。
(12)咨詢提交系統聯調階段咨詢工作報告。
(13)運營人員全部到崗,并完成先期培訓工作。
(14)各綜合聯調、運營聯試與運營演練項目的方案細則,已制訂完畢,并經審查批準。
(15)運營編制的各項技術規章、規程及應急預案編制完畢,并批準試行。
設備安裝調試相關工程界面交接手續和文檔,雖然有其共性的程序和文件表格,但與各地鐵公司的管理體制和管理習慣緊密相關,本文不再論述。
本文提出的設備工程管理權責界面理念和工程界面五要素,揭示了設備工程管理界面的本質和階段目標,借以全面、系統地規范、控制和管理設備工程的交接,試圖對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工程管理界面,建立科學、規范的管控模式。
工程建設領導者、組織者在工程建設初期,就應組織力量對設備工程建設各個管理界面及其管控五要素進行策劃,實施節點工期、任務標準、權責界定的目標管理,編制詳細的、科學合理的、可行的實施方案,并通過適當的程序予以批準確定,頒布正式的文件下發執行,以規范每個參與者的工程行為,使之變為工程全體參與者的共同目標和行為準則,實現工程界面的有序交接。
[1]中國工程咨詢協會.工程項目管理導則[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