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蘆島濱海水電大件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 125004) 張順廷
■ 渤海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 (遼寧葫蘆島 125004) 崔立奇 鄭海華 岳林紅 王富國
CK53160G型16m數控立車機械液壓故障處理
■ 葫蘆島濱海水電大件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 125004) 張順廷
■ 渤海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 (遼寧葫蘆島 125004) 崔立奇 鄭海華 岳林紅 王富國
介紹了幾例典型的16m數控立車機械、液壓故障,針對這些故障采取了與之相適應的解決方法。
CK53160G型單柱16m數控立車就其加工工件的尺寸、規格及重量而言,目前仍屬于國內最大設備之一。1990年由武漢重型機床廠制造安裝并投入使用,2000年經過原廠家改造。
1. 滑枕平衡液壓缸無油壓
平衡液壓缸作用:減輕Z軸方向重量,保證Z軸加工工件精度。平衡液壓缸油壓通過雙聯葉片泵建立,雙聯葉片泵型號為YB1-506,排量50/6(mL/r)。雙聯葉片泵作用:①在橫梁卡緊和滑枕移動速度v<6mm/min時,僅6mL/r葉片泵工作,供給滑枕平衡液壓缸平衡油壓為2.5MPa,此油壓通過溢流閥型號Y-63調節。②50mL/r葉片泵流量通過電磁閥23D-63斷電返回到油箱,作用減少通過溢流閥引起的發熱,減少不必要能耗。③當滑枕向上快速移動速度超過6mm/min時,23D-63接通,將50mL/r流量并入油路系統內,快速向平衡液壓缸注油,起到滑枕平衡作用。④當120t橫梁移動時,雙聯泵同時供給橫梁絲母靜壓、潤滑;橫梁導軌卡緊裝置松開、導軌潤滑供油,其他油路關斷。⑤橫梁卡緊裝置系統通過電磁閥23D-63接通和斷開,利用單向控制閥,型號為I-63,排量為63L/min,保證平行橫梁平面的液壓缸先卡緊,橫梁升降螺母靜壓卸荷也是通過一個電磁閥23D-63通斷。⑥在卡緊裝置系統內增加一個減壓閥和節流閥,保證靜壓橫梁卸荷螺母有較高油壓。
平衡液壓缸內無壓力處理:
(1)檢查或更換溢流閥Y-63,回油管有時出油,有時不出油,平衡液壓缸壓力表為0。回油管出油時用手按住油管出口,油向外噴出,但壓力表為0。人為按動電磁閥23D-63,使雙聯泵同時向平衡液壓缸供油,液壓缸油壓表有壓力顯示,說明雙聯泵50mL/r泵正常。快速向上移動滑枕,電磁閥23D-63通電動作,此油路無故障。
(2)檢查或更換油路中的單向閥 I-63,故障仍然存在。
(3)檢查6mL/r葉片泵,出油口有油涌出,用手按出油口,液壓油向外噴出。當時未懷疑6mL/r葉片泵損壞,但通過檢查油路上所有液壓元件,未發現有故障的液壓元件,平衡液壓缸仍無油壓。
(4)決定更換雙聯葉片泵。更換后,平衡液壓缸能迅速建立起2.5MPa油壓。事后通過檢查雙梁葉片泵,分析出現故障原因是:立車每天24h運轉,時間長了,雙聯葉片泵必然會磨損。6mL/r葉片泵有油噴出是假象,實質是6mL/r葉片泵已經不能建立油壓。
2. 立柱向前移動時整個立柱+橫梁+走臺一起抖動
出現上述故障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原因:
(1)檢查立柱滑座靜壓浮起量,如圖1所示。
立柱移動采用靜壓卸荷導軌,有4個主腔、2臺雙聯葉片泵,每腔1臺泵;2臺雙聯葉片液壓泵(1#、2#)型號為YB1-6.3,排量為6.3mL/r。
檢查后,發現立柱滑座有一角未浮起。進一步檢查立柱滑座2#卸荷液壓泵,在油路中的油壓力為5MPa,1#卸荷液壓泵在油路中的油壓力為2MPa,油壓力偏低。檢查1#卸荷液壓泵油路,發現溢流閥Y-10溢流口出油過多。檢修好溢流閥后,使油路中油壓力能達到5MPa,但最低一角浮起量仍為0。
(2)檢查去立柱滑座4套夾緊裝置油路、去立柱滑座傳動件潤滑油及后支承油壓力是4MPa,與液壓圖對照,油壓正常。
(3)檢查立柱滑座4套夾緊裝置,每個夾緊裝置內部有一疊形彈簧,通過內部液壓缸活塞頭頂壓螺釘頭,帶動導向壓板。導向壓板利用杠桿原理,將立柱與床身夾緊。導向壓板與床身下導面按0.04~0.06mm間隙調整。
檢查中,發現浮起量最低夾緊裝置有壓力油,液壓缸活塞頭不動,其他3套夾緊裝置液壓缸活塞頭在2mm左右動作。因此判斷此套立柱夾緊裝置有問題。啟動液壓泵,松開導向壓板上的螺釘頭,讓夾緊裝置不起作用。測量此處浮起量為0.01mm,說明此處夾緊裝置調整過緊。松開螺釘頭重新調整,調整方法是:夾緊裝置在松開狀態,在液壓缸活塞頭至螺釘頭之間保持0.30mm,液壓系統松開油壓為4MPa。當泵站液壓泵失電后,在夾緊裝置內部疊形彈簧彈力作用下,液壓缸活塞頭行程有2mm,頂緊螺釘頭,夾緊裝置將立柱與床身夾緊。
通過上述檢修后,最低浮起量為0.01mm(見圖2),向前移動立柱,立柱+橫梁+走臺仍然一起抖動,未找到故障點。再進一步研究、檢查去立柱滑座傳動油路及后支承,發現顯示油路油壓為4MPa,表針不停晃動,懷疑去立柱滑座傳動潤滑油路及后支承油管路中有氣體,因此將立柱滑座傳動油管組件中的一路油管拆開,啟動立柱泵站,瞬間氣體連同壓力油一起高壓噴出。停電,擰緊油管。移動立柱,發現立柱移動正常,再沒有出現整體抖動故障。分析原因:某次更換過立柱泵站中的多套過濾器,管路內有氣體,造成此次立柱移動抖動故障。
因此在靜壓、潤滑油路檢修過程中,管路中有氣體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故障。如果懷疑油管中有氣體,應首先想到將管路中的氣體釋放掉。
防范措施:在吸油管路過濾器上端增加一個單向閥,防止液壓泵長時間不工作,吸油管路中進入空氣。單向閥采用型號為I-100,流量為100L/min,開啟壓力為0.01MPa,并對液壓站設計的壓力做了調整。
3. 橫梁升降電流大、噪聲大
橫梁卡緊:在平行橫梁平面方向有7個液壓缸(3個卡緊、4個頂緊);在垂直橫梁平面方向有10個液壓缸(7個卡緊、3個頂緊),均為疊形彈簧卡緊。松開油壓為4~5MPa,松開狀態保證液壓缸活塞頭與螺釘頭之間間隙為0.30mm,卡緊壓板和導軌面的間隙為0.10mm。橫梁升降靜壓卸荷螺母靜壓卸荷內壓為2~4MPa。

圖1 檢修前立柱移動浮起量

圖 2
由于橫梁經常升降,為了上下大型加工產品。當橫梁移動時,如果出現電流大、噪聲大故障時,檢查雙梁葉片泵油壓是否達到要求壓力;過濾器是否堵塞;溢流閥是否調節合適;橫梁升降只要保證有足夠靜壓壓力、足夠多潤滑油流量,橫梁升降故障就能夠解決。
4. 走臺控制裝置改進
16m數控立車走臺自重20t,由于最初設計問題,出現過走臺自動快速下滑掉落故障,并發出刺耳噪聲,嚴重影響立車操作者自身安全,必須進行整改。
改造方案是:采用錐形抱閘電動機控制,功率4kW。立式安裝在一臺傳動箱上,傳動箱內部有一套渦輪蝸桿;再增加一套行星擺線針輪減速機,型號:XW-9、傳動比=1∶59,這樣改造后,走臺再也沒有出現自動下滑掉落故障。
5. X軸不銹鋼護板被拉開處理
16m數控立車已經運行了25年,并且每天24h運行,期間對X軸護板修理過幾次。例如,更換軸承、刮板條等。由于運行時間長,護板與護板之間已經變形,咬合不到位。其中嚴重的是X軸右側護板第一節與第二節經常被拉開,增加了立車停臺時間,共有兩種方案。
(1)護板因磨損、變形,又由于X軸左右兩側護板長度都有一定富裕量,經研究決定,將X軸經常被拉開的2塊護板,用3塊長度為200mm×80mm×4mm的聯接板,用不銹鋼焊絲焊接在一起,既保證了護板拉力,又保證了立車正常運行。焊接中,盡量使2塊不銹鋼護板重疊,保證護板有足夠運行長度,同時考慮護板不被整體推出,掉落地面。
(2)由于被拉開的護板增加,經集體研究、借鑒橋式吊車電葫蘆電源、控制線運行方法,采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案。在2塊護板前后聯接處各焊接1個M20螺母,每塊護板焊接螺絲處前后各留有40mm距離,保證護板之間運行良好。前后螺母之間用φ6mm鋼絲繩鏈接,兩端鋼絲繩用鋼絲繩卡扣固定擰緊。每個護板鏈接處,上下各鏈接3條同等長度鋼絲繩,增強了2塊護板抗拉強度,保證每塊護板正常平穩運行。通過半年實踐證明,第2種方案既簡單,又實用。
目前16m數控立車X軸不銹鋼護板運行狀態良好。
6. 刀架上滑枕、滑座傳動件定程定量潤滑油路改進
刀架上滑枕、滑座定程和定量潤滑原設計不合理,油路中的油壓帶有微動開關控制電路,油路中油壓時有時無,影響微動開關也發生變化。經研究決定采用始終供油方式,潤滑油的壓力在1MPa,保證此油路通暢,刀架潤滑正常。
7. 工作臺變速齒輪箱溢油處理
由于機床設計原因,工作臺變速齒輪箱有時缺油。原因有兩個:一是立車在更換加工工件時,變速齒輪箱潤滑油通過與工作臺齒輪鏈接處齒輪流到工作臺油腔內,再流回到工作臺泵站大油箱內;二是變速油箱內齒輪與工作臺齒輪一起運轉,齒輪潤滑油甩工作臺油腔內,再流回到工作臺泵站大油箱內,因此需要從工作臺大油箱向變速齒輪箱內補油,中間增加一臺小型補油液壓泵,通過變速油箱浮漂開關及PLC電氣控制回路自動控制,變速油箱缺油補油,不缺時停止補油。
立車已經運行20多年,偶爾、不定期發現工作臺變速油箱地坑內有一定量的潤滑油,經過多年觀察,未發現故障原因及故障點。
一次在巡檢立車地坑時發現,補充潤滑油液壓泵已停止,但液壓泵輸出油管出口還有少量潤滑油輸出,因此找到故障根源是虹吸現象。故障處理就是將補充液壓泵輸出油管比輸入油管高出一定距離后,工作臺變速齒輪箱溢油故障消失。
更正啟事
本刊2015年第5期,《插齒刀刃磨誤差及修正》一文作者李瑞更正為李瑞春,特此更正!
本刊編輯部
201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