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立巖
摘 要:智能建筑是建筑科技、施工技術、信息技術綜合的產物,智能建筑的出現已經開辟了建筑領域發展的新空間,作為建筑設計者應該把握智能建筑的趨勢,重新定義和定位設計工作,將智能建筑作為新時期加強建筑設計工作的平臺與目標。該研究從智能建筑功能與價值分析入手,重點強調了智能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通過強化設計管理、做好結構設計、改進屋頂設計、加強節能設計等手段。以此來提升和確保智能建筑設計工作質量。
關鍵詞:建筑設計 智能建筑 設計管理 結構設計 屋頂設計 節能設計
中圖分類號:TU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079-01
智能建筑是指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向建筑行業的應用與滲透,是當代高科技與古老的建筑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完美地體現了建筑藝術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現已成為評價綜合經濟國力的具體表征之一,并將以龍頭產業的面貌進入2l世紀,成為當今世界各類建筑特別是大型建筑的主流。
1 智能建筑的功能與價值分析
當前信息化、網絡化以及電子商務的時代,使人們對建筑物的高效化和多功能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智能建筑應運而生。智能建筑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集中體現了信息社會中的信息特征,建筑物智能化程度將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智能建筑是建筑藝術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需要。智能建筑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系統,在一個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結構的生命周期最長,而一般的硬件和軟件設備有5~7年的生命周期,有的自動化系統僅有兩至三年的生命周期。如果智能大廈系統做成開放式系統,它就能不斷吸收新的技術,更新舊的設備,從而使整個智能化系統設施運行得更好。隨著可以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建筑材料科學和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智能建筑不僅需要計算機控制,也需要相應功能的智能建材的配合。智能建筑是為了支持建筑內的所有活動,增強對使用變化的應變能力,并保證建筑空間的安全,健康和節能,智能建筑的基礎和出發點在于結合每一個具體建筑的特征和性能,智能建筑的設計必須提倡個性化設計。個性化設計就是堅持以大系統、動態運行的角度進行建筑對象和使用對象的系統分析,針對特定建筑的具體需求,根據系統運行狀態,深入到特定細節的設計。
2 設計智能建筑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主要問題
設計智能建筑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智能建筑的功能與系統特點,要以統籌兼顧的原則為出發點,平衡智能建筑各功能和各系統的關系,取得最佳的智能功能,做到對智能建筑優勢和長處有效發揮的保證。在設計過程中要從下述幾個重點問題入手。
2.1 做好智能建筑設計的過程管理
一是,在智能建筑設計前,應該明確《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內容和內涵,使《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中的硬性規范部分得以遵守,進而做到對智能建筑設計質量的保證,為智能建筑經濟性、實用性提供保障。二是,要建立智能建筑設計的管理目標,要將智能建筑的舒適度,智能建筑的環境作為管理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溫度、空氣、濕度、光線、噪音等方的調控能力和控制水平評價,為智能建筑設計提供必要的參考和規范。加強對智能建筑結構設計的管理,要從智能建筑的結構形式、智能建筑的層高、智能建筑的力學結構特點方面入手,綜合考慮智能建筑的結構穩定性,以做到對智能建筑結構隱患的有效控制。要從智能建筑的功能體現入手,嚴格審查智能建筑空調系統、供水系統、供電系統的功能,避免出現功能上的死角,確保智能建筑的功能穩定與完整。
2.2 做好智能建筑的結構設計
智能建筑的結構設計應該從墻面、地面與天花板三個個重點環節入手,地面設計中應該根據智能建筑的特點選用架空的方式,這樣可以擴大地面下空間,使弱電系統和強電系統能夠做到物理隔離,不但方便施工,而且也有利于建筑改造。墻面設計中應該考慮智能建筑中各功能設備的接口和位置,一般采用外接方式,在墻面上設計出設備的接線口、位置,以利于傳感器和設備的功能實現和準確控制。設計天花板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暖通、消防系統的功能與特點,設計出相關系統的走線、出口,以實現智能建筑的通風、供暖、消防、照明等各項功能。
2.3 改進智能建筑的屋頂設計
屋頂是智能建筑設計的關鍵部位,屋頂是智能建筑與大氣和環境敞開和交換的重要部位,很容易產生熱能的交換和積累,進而影響到智能建筑的居住性能、使用性能。同時屋頂也是智能建筑功能性設備的主要布設位置,雨水收集器、太陽能熱水器、通信基站、風能設備在樓頂大量集中,造成智能建筑樓頂空間資源和電磁資源的緊張。應該在智能建筑屋頂的設計中積極考慮保溫隔熱處理,阻斷智能建筑屋頂產生熱交換的可能。同時要根據智能建筑的整體需要綜合考慮屋頂功能設備的布置,優化屋頂空間資源,降低樓頂設備產生噪聲、震動和電子輻射的可能,提升智能建筑屋頂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2.4 加強智能建筑的節能設計
智能建筑的一個根本特征是能源利用的高效率,應該在智能建筑設計過程中從系統的角度出發,認真做好節能工作,通過節能器具、系統的設計,降低智能建筑能耗的標準,控制智能建筑能源方面的消費,綜合而全面地節約智能建筑運行的能源成本,實現智能建筑在節能狀態下的可持續發展。
3 結語
智能建筑是應用信息技術,集成智能設備而形成的新型建筑類型,從歷史的角度看智能建筑的出現是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智能建筑的出現使人們生活環境、交往條件和居住空間得到了重新優化。在智能建筑的設計中應該把握科技與建筑發展的方向,要結合市場的需要和文化發展的趨勢,從《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全面解讀出發,控制智能建筑的關鍵環節與要點,積極進行智能建筑設計的創新,在不斷研究和不斷實踐的前提下,創建智能建筑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徐瑩.現代智能建筑中的空調設備自控系統[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7).
[2] 葛紅,劉雪峰.建筑智能化存在問題以及改善對策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09(9).
[3] 陸偉良.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特征及實施[J].工程設計CAD與智能建筑,2000(11).
[4] 陸偉良.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分級及其實施方法探討[J].廣東建材,2000(2).
[5] 陳衛華.淺談智能建筑在設計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