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摘 要:隨著我國道路建設里程數的不斷增加,施工的場地已經發展到全國的任何地方,在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軟土地基的路段。而軟土地基主要具有含水量較高、壓縮性較大的特點,這就造成了其對我國道路安全以及穩定構成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就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由于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處理軟土地基的方式也在不斷的增加。該研究者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對處理軟土地基的方式進行了簡要介紹,以及根據實際建設情況選取相應的辦法進行治理。
關鍵詞:道路 施工 建設 軟土地基 高含水量
中圖分類號:TU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082-01
通常所說的軟土地基都是指由土質較弱、含水量較高的土質所組成的具有高壓縮性的地基。一般來講軟土地基主要具有以下特點:(1)軟土地基非常不穩定,經常會被擾動;(2)同時還會出現局部位置的沉降,造成整個地表出現不規則沉降的情況出現,有些時候甚至會出現道路的整體被破壞。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講,軟土地基主要存在于一些沿海城市以及江河、湖泊周邊等。為使公路建設地基的要求滿足國家相關的建設標準,需要對軟土地基進行較為全面的處理。但是由于公路建設設計的范圍較大,各地區的地質條件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選擇與當地相匹配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進行施工。
1 軟土地基
1.1 軟土地基的分布情況
就我國軟土地基的分布情況來講,主要分布在我國沿海地區以及我國江河的中下游以及湖泊的周圍。通常情況來講在我國沿海地區所分布的軟土地基屬于是海岸沉積的軟土;然而在我國江河中下游地區存在的軟土則是河灘沉積的軟土,同時也有可能是三角洲地區沉積下來的軟土;最后,在我國各大湖泊周圍的軟土地基則是由湖泊沉積下來的軟土。
1.2 處理軟土地基的目的
對軟土地基處理的主要目的是讓軟土地基達到國家相應的地基建設標準,要滿足一定的沉降性以及具有穩定性。通常來講對軟土地基穩定性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處理后的軟土地基一定要具有控制剪切形變的能力,從而避免出現由于路堤荷載導致的隆起或流動情況;(2)對地基強度的增長起到推動作用;(3)對部分軟土地基進行置換,也可以改變路堤的形狀,有效的增加地基的抗滑能力。
2 對軟土地基處理的方法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對軟土地基的處理方式也逐漸增多,如果對這些處理方式進行分類,可以將措施根據處置軟土地基的深度分為以下三類:(1)對于3m之內軟土地基進行處理,主要使用淺層軟土地基處理方法;(2)對于3~15m之間的軟土地基進行處理,主要使用中層軟土地基處理方法;(3)對于深度在15m以上的軟土地基進行處理,主要使用深層軟土地基處理方法。
2.1 處理淺層軟土地基
處理淺層軟土地基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主要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當軟土地基的軟土深度小于3m時候,對其的處理方法最好使用排水墊層結合換填法,也可以采用淺層加固法,一般情況下來講排水墊層的厚度在0.3~0.38m的范圍內上下浮動,但是通常涉及者設計出的厚度卻在0.5m左右,同時在選擇材料的時候一般都選擇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沙礫或是碎石。
(2)如果路基的填土高度在兩米以內,便可以采用排水墊層的與淺層加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是對于排水墊層的厚度來講,可以再0.3~0.8m范圍內進行取值,但是通常情況下取值為0.5m,可以使用透水性能好的沙礫或者是碎石。
(3)如果路基的填土高度度較高,就可以采用全路段換填的淺層處理方法。
(4)對于一些江河、湖泊或者是吃糖等地方,這種區域的軟土主要是流塑狀態,并且軟土地基的厚度較低,再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采用拋石擠淤的方法進行處理,拋石所選用的巖石多采用微風化硬質的巖石,要求其粒子的直徑在0.3m的范圍內,并且其含量不能超過百分之二十。
2.2 處理中層軟土地基
一般情況下來講,使用中層軟土地基處理的軟土深度范圍在3~15m的范圍內,同時此類軟土地基處理方式主要適用于軟土地基較厚的路段,在對深度較大的軟土地基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這種處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對中層軟土地基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水泥攪拌樁處理軟土地基法;(2)袋裝沙井法處理軟土地基;(3)塑料排水板法處理軟土地基;(4)擠密碎石樁法處理軟土地基。
2.3 深層軟基處理方法
深層軟土地基處理是相對于淺層、中層軟土地基處理而言的,其處置深度一般大于15m。深層軟土地基處理方法適合使用于軟土地基厚度大的路段,在深軟土地基中,處置效果具備一定的優勢。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豐富,不斷有新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被應用于深層軟土地基處理中,下面選取三種較為常用的方法進行簡述,這三種深層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分別為CFG樁、PHC管樁、釘形水泥土雙向攪拌樁。
3 道路軟基處理方案擇優分析
常用的道路軟基處理程序,首先要收集詳細的工程地質、水文資料,確定天然地基條件;然后結合道路設計荷載大小,對地基強度及變形的要求,確定軟基處理深度范圍;根據現有的軟基處理方法、地區經驗、施工機械設備、材料,結合天然地質條件,初步選擇多種可行方案;對多種可行方案進行比較分析,選擇最優方案,比較內容應涉及技術、經濟、環境等方面;由于不同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有其自身所適合使用的范圍和不足,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最優方案可以是一種軟基處理方法,也可以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處理方法組成的綜合處理方案;選定最優方案后,在具有代表性的試驗場地進行現場試驗,以檢驗處理方案處置效果是否滿足使用要求,為處理方案設計提供必要的設計參數,完善方案設計。
4 結語
由于道路工程軟基處理方法的多樣性,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在選擇處理方案應具備較好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各種軟基處理方法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方案選擇同時也是一個系統決策的過程,它涉及到的影響因素很多,每個影響因素都有其自身的重要性,全憑工程人員的經驗判斷,往往很難滿足方案擇優的要求。該研究通過對常用的、成熟的軟基處理方法進行比較歸納,優化道路軟基處理程序,結合案例,利用層次分析法對道路軟基處理方案擇優分析。
參考文獻
[1] 潘瑞春,黃瑞章,周新年,等.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方案選擇研究進展[J].公路交通科技,2012(10):23-26.
[2] 封其堅.珠江三角洲地區軟土地基水泥攪拌樁處理及其檢測方法的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0.
[3] 楊春風,胡衛波.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互通式立體交叉方案優化[J].交通標準化,2013(2):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