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慧 金海明 張燕 邵敏敏

摘 要:該文針對中國傳統家具中的卯榫結構及中國漢字進行分析,提取精髓,從而設計出適合現代人審美、行為方式的一款組合拼接式家具。全文旨在改良現有卯榫結構的傳統運用技術,擴大卯榫結構的應用范圍。該設計以重組竹為材料,卯榫結構直接外露,拼合成象征中華文化的漢字,造型多變,以此進行中國傳統家具及中華優良文化的推廣。
關鍵詞:重組竹 卯榫 漢字 組合拼接
中圖分類號:TS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108-01
回望泱泱華夏,自倉頡結繩記事以來,文字這葉舟就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流中緩緩前行。漢字是世界文字中歷史悠久、體系最龐大、結構最復雜、形態最優秀的文字之一[1]。漢字在中國歷史長河里所扮演的角色,絕非其他事物可以代替的。在研究家具史時,留心的人會注意到中國家具史里一樣有著一個不能被替代的角色--卯榫結構。
放眼當下社會,漢字在人們生活中逐漸有著各類形態的缺失,人們對卯榫結構也逐漸失去了解,傳統家具也因各式原因逐步退出人們的生活。針對這一問題,需有合理恰當的方式來彌補這一空缺,以下將會具體提及解決方案。
1 原因分析
⑴文字缺失的原因。當前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是互聯網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使用電腦辦公以及交流。中國的文字必須是鮮活的,必須不斷發展。這就要求文字以一種新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⑵卯榫結構淡出人們生活的原因。卯榫結構是中華傳統的一個輝煌點,是華夏兒女智慧的結晶。但隨著五金連接的引入,卯榫結構逐漸被替代。究其原因,是卯榫結構不為大眾所了解,部分卯榫結構雖做工精巧,但非內行人操做難度較大。
⑶傳統家具退出人們生活的原因。①傳統家具只符合當時審美與理念,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②昂貴的實木造價,部分人心有余而力不足;③不具備現代社會所要求的靈活多變性,死板呆滯。
2 以重組竹為載體的卯榫結構漢字家具
2.1 模塊化處理卯榫結構的原因
將文字和卯榫結構進行模塊化處理,使其達到目前工業社會所要求的批量化生產,同時使其具有特殊的靈活性和多變性。中國漢字一般由橫撇豎捺點提勾組合而成,根據這一特點,將基本筆畫進行簡化及提取要素,使其符合現代人簡潔舒適的審美要求,同時要求保證漢字的完整性及識別性。卯榫結構的簡單化、清晰化有助于人們了解卯榫結構精髓。卯榫結構的可拆卸性使得家具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昂貴卻不可再生的實木能達到人們審美上的需求,但不能讓更多人使用。根據目前國內外的技術及新型資源,了解得知,重組竹的研究與開發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重組竹在性能方面可以媲美實木,本身的肌理紋樣也符合現今人們所要求的簡潔美觀。
重組竹技術突出的優點是:原材料利用率高,徹底的改變了竹材的原有性能,力學性能優異,物理性能變化較大,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室內外地板、家具、建筑結構材和裝修裝潢材,以及風電槳葉等高強度材料需求領域[2]。
根據以上幾點,設計出如圖1、圖2所示的,以重組竹為載體的卯榫結構各構件,各構件能夠經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不一樣的家具樣式。
圖1所示,從左向右依次為轉角卯、平接卯、三接卯、四接卯,圖2所示,從左向右依次為短板隼、長板隼。兩者材質均為新型竹材,造型簡潔,肌理優美。
2.2 卯榫構件的組合拼接
該重組竹為載體的卯榫結構各構件,吸取了卯榫結構中的夾頭榫的優良特點,加以改進,使其成為能獨立存在、可拆卸可組裝的部件,摒棄了大多數傳統卯榫結構不可以單獨拆分的劣勢,具有靈活多變性。這種方法使條案或條桌不會因年久而產生松動搖擺,壓力越大反而越堅固[3]。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組裝出屬于自己的字體家具,打破了傳統家具的死板。同時該重組竹為載體的卯榫結構,巧妙地避開了實木昂貴這一點,使得該組合拼接構成的家具能廣泛應用。
為符合人體需求,讓使用過程更加舒適,并考慮到結構對使用者的心理產生的影響,該重組竹為載體的卯榫結構各構件在長寬高上具有嚴格的規定。
圖3所示的置物架為漢字中極具特點的“凹”字及與其相對應的還有“凸”置物架。兩者使用構件均為轉角卯、平接卯以及短板隼、長板隼。
“凹”“凸”兩字置物架的使用部件均一樣,數量也一致,但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能拼接出不一樣的形態。
圖4所示的“和”字書架與墻體結合,將中華漢字與中國人以和為貴的精神在書架上體現出來。設計者將橫豎均拆分開來,用以替代不同的筆畫,例如“和”字的左上部的撇,簡化為橫,以短板隼來代替。進行這樣的簡化,實現了以工業化為基礎的現代設計前提。
2.3 該重組竹卯榫結構漢字家具的配色
一件家具給人的第一印象首先是色彩,色彩能喚起人們的情感,并具有一定的情感表現力[4]。該以重組竹為載體的卯榫結構漢字家具盡量采用重組竹本身的色彩,使用原色能夠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給予使用者以好的心理體驗,這也是一開始選用重組竹作為原材料的基本原因之一。
3 結語
以重組竹為載體的卯榫結構漢字家具,為漢字在日常生活中尋得新的發展,有中國特色深藏在其中,是具有中華文化底蘊的設計。使用者能夠在看見該作品的時候聯想起中華悠久文化,也能為漢字在國際上的傳播做出貢獻,同時為促進新型竹材更大規模的使用貢獻出力量,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優良設計。
參考文獻
[1] 劉春紅.淺析漢字在平面設計中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4(1):102-103.
[2] 于文吉.我國重組竹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木材工業,2012(1):11-14.
[3] 紀煒.精妙的中國古典家具榫卯結構[J].紫禁城,2006(Z1):142-145.
[4] 曲偉.室內家具的色彩設計[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2(25):94-95.